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共有18 卷153 篇,分为基础、工程材料、设计、
工艺及设备、电工电子和仪器仪表、通用机械产品、专用机械产品等部分。
本卷为机械工程手册的首卷。它是为机械工程提供带共性的基础性理
论和基本数据的工具书。各篇的内容系统全面,丰富实用,综合性强,简明扼
要,深入浅出,使用方便。各篇均注重联系机械工程技术的实际,从应用出
发,不仅大幅度地充实了基础理论内容,而且力求反映各学科发展的新成
就,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全卷共分11 篇。除单位、数据、资料篇外,其他各篇涉及到数、理、化、
力、热、光、声等学科。与一版相比,内容均有明显的拓宽与提高。例如:应用
数学篇增加了概率论、最优化方法、运筹学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模糊数学、
数值计算方法等,以及现代数学基础、组合数学和分叉、混沌等内容。固体力
学篇扩充到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计算力学和实
验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其他各篇如流体力学、刚体力学、热工学、机械振
动、声学、光学、相似理论与模化及新增加的化学篇均在加强基础理论、反映
当代水平、适应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许多更新和充实。
本手册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
研究和处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启发的作
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机械工程手册:基础理论卷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书名页
版权页
CONTENTS
目录
本卷前言
第二版编辑说明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基础理论卷分编辑委员会
第一版编辑委员会
参加规划和审查的学会
编辑委员会编辑部
第二版编辑委员会
第1篇 单位、数据、资料
第1章 符号
1 汉语拼音字母
2 拉丁字母
3 希腊字母
4 中国标准代号
5 国际常用标准代号
5·1 世界各国国家标准代号
5·2 某些国家组织的缩写或标准代号
6 数学符号
7 物理量名称及其符号
8 化学元素符号
第2章 单位
1 单位与单位制
1·1 单位
1·2 单位制
2 米制
2·1 力学单位制
2·2 力学单位制的扩展
2·3 国际单位制(SI)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 物理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第3章 常用单位换算
1 SI、CGS制与重力制单位对照
2 长度单位换算
3 面积与地积单位换算
4 体积单位换算
5 质量单位换算
6 市制单位换算
7 密度单位换算
8 波美度与密度换算
9 速度单位换算
10 角速度单位换算
11 力单位换算
12 力矩与转矩单位换算
13 压力与应力单位换算
14 功、能与热量单位换算
15 功率单位换算
16 比能单位换算
17 比热容与比熵单位换算
18 传热系数单位换算
19 热导率单位换算
20 动力粘度单位换算
21 运动粘度单位换算
22 平面角单位换算
23 温度换算公式
24 分数英寸、小数英寸与毫米对照
25 弧度与度对照
26 分、秒与小数度对照
27 度与度(百分制)对照
28 运动粘度(厘斯)与恩氏粘度(条件度)对照
第4章 常用数据和资料
1 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2 立体图形计算公式
3 弓形几何尺寸
4 圆周等分系数
5 基本与常用物理常数
6 化学元素的物理性能
7 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
8 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9 中国部分城市海拔高度、计算温度与大气压力
第2篇 数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初等数学
1 代数公式
1·1 比例
1·2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公式
1·3 分式与部分分式
1·4 根式
1·5 一元二次方程
1·6 指数
1·7 对数
1·8 等式变形
1·9 不等式
1·10 数列
1·11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展开
1·12 复数
2 几何图形
2·1 平面图形常用性质
2·2 空间图形常用性质
2·3 常用几何作图法
3 三角公式
3·1 角度制与弧度制
3·2 锐角三角函数
3·3 任意角三角函数
3·4 三角函数的一些特殊值
3·5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3·6 诱导公式
3·7 三角恒等式
3·8 反三角函数
3·9 三角方程
3·10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其解法
3·11 球面三角
第2章 微积分
1 一元函数微积分
1·1 初等函数与分段函数
1·2 导数与微分
1·3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
1·4 广义积分
1·5 含参变量的积分
1·6 Г函数(伽马函数)和B函数(贝塔函数)
1·7 椭圆积分
2 多元函数微积分
2·1 偏导数与全微分
2·2 复合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
2·3 重积分
2·4 曲线积分
2·5 曲面积分
2·6 格林(Green)公式,斯托克斯(Stokes)公式,奥斯特洛格拉得斯基(Ocтpoг-paдcкий)公式
2·7 梯度、散度与旋度
3 微积分应用
3·1 函数的极值
3·2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3·3 平面曲线的曲率、曲率半径、曲率圆和曲率中心
3·4 渐屈线与渐伸线
3·5 平面曲线族的包络
3·6 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
3·7 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3·8 弧长、面积和体积
4 无穷级数
4·1 常数项级数
4·2 幂级数
4·3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4·4 函数的泰勒公式与泰勒展开式
4·5 傅里叶(Fourier)级数
第3章 几何
1 解析几何与常见图形
1·1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1·2 直线方程、平面方程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1·3 二次曲线
1·4 二次曲面
1·5 机械工程中常用曲线
1·6 机械工程中常用曲面
2 矢量与张量
2·1 矢量代数
2·2 矢量的回转
2·3 矢量分析
2·4 张量概念
2·5 张量的并矢表示
2·6 张量代数
2·7 张量分析
3 微分几何
3·1 平面曲线
3·2 空间曲线
3·3 空间曲面
3·4 两曲面的共轭运动
第4章 线性代数
1 行列式
1·1 行列式的定义
1·2 行列式的展开
1·3 行列式的性质
1·4 克莱姆法则
2 矩阵初步知识
2·1 矩阵概念与特殊形状矩阵
2·2 矩阵运算
2·3 特殊矩阵及其性质
2·4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秩
3 线性空间与线性代数方程组
3·1 维向量空间
3·2 线性相关与维数
3·3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
3·4 线性映射及其矩阵表示
3·5 线性变换
3·6 内积空间
3·7 正交变换
3·8 酉空间及其变换
3·9 向量与矩阵的范数
4 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1 特征值与特征多项式
4·2 估计特征值的圆盘定理
4·3 特征子空间
4·4 矩阵的约当标准形
4·5 矩阵函数
4·6 向量和矩阵序列收敛的条件
5 二次型与对称矩阵
5·1 二次型与厄米特型
5·2 实对称与自共轭矩阵的特征值
6 广义逆矩阵
6·1 最小二乘法
6·2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6·3 矩阵的广义逆
第5章 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
1 复变函数
1·1 解析函数
1·2 复变函数的积分
1·3 泰勒级数与罗伦级数
1·4 留数
1·5 保角映射
2 傅里叶(Fourier)变换
2·1 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与性质
2·2 函数及其性质
2·3 傅氏变换简表
2·4 应用傅氏变换解偏微分方程
3 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
3·1 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与性质
3·2 拉氏变换简表
3·3 应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3·4 应用拉氏变换解偏微分方程
第6章 常微分方程与常差分方程
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1.常微分方程
2.微分方程的阶
3.微分方程的解
4.通解
5.初始条件
6.边值条件
7.特解
8.奇解
2 一阶微分方程
2·1 可积类型及其通解
2·2 奇解的求法
3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
3·1 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3·2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3·3 欧拉方程
4 高阶方程与方程组
4·1 高阶方程的几种可积类型
4·2 高阶方程与方程组的互化
4·3 首次积分
4·4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
5 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
5·1 解的存在唯一性及其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
5·2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5·3 判定稳定性的线性近似法
5·4 判定稳定性的李雅普诺夫(Ляпунoв)函数法
6 常微分方程平面定性分析方法
6·1 初等奇点及其分类
6·2 极限环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及其判别法
7 常用摄动方法
7·1 基本概念
7·2 常用方法
8 常差分方程
8·1 基本概念
8·2 线性差分方程及其解的结构
8·3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8·4 一阶差分方程及其稳定性
8·5 差分方程中出现的分岔与浑沌
第7章 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与特殊函数
1 一阶偏微分方程
1·1 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1·2 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
1·3 一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2 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2·1 分类与标准形式
2·2 定解条件与定解问题
2·3 叠加原理
3 波动方程
3·1 有界弦或杆的振动
3·2 有界薄膜的振动
3·3 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
4 热传导方程
4·1 一维混合问题
4·2 矩形板的热传导
4·3 初值问题
4·4 浓度的扩散
5 拉普拉斯方程
5·1 圆域的狄利克莱问题
5·2 矩形平板的定常温度分布
5·3 半平面的狄利克莱问题
5·4 圆柱体的电势分布
5·5 球的狄利克莱问题
5·6 半空间的狄利克莱问题
6 弗雷德霍姆积分方程
6·1 弗雷德霍姆方程的分类
6·2 弗雷德霍姆定理
6·3 逐次逼近法与诺依曼级数解
6·4 退化核的积分方程
6·5 实对称核的积分方程
7 沃尔泰拉积分方程
7·1 一维沃尔泰拉方程
7·2 幂级数解
7·3 解的存在唯一性
8 贝塞尔函数与勒让德函数
8·1 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8·2 贝塞尔函数
8·3 勒让德函数
第8章 概率论
1 概率论的基础知识
1·1 随机试验
1·2 随机事件
1·3 样本空间
1·4 概率
1·5 条件概率
1·6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1·7 独立性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随机变量的定义
2·2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2·4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2·5 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
2·6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2·7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1 期望(均值)
3·2 方差
3·3 矩
3·4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协方差矩阵
3·5 条件期望
4 特征函数
4·1 特征函数的定义
4·2 特征函数的性质
5 常用概率分布
5·1 常用概率分布表
5·2 正态分布表
6 概率纸
6·1 正态概率纸
6·2 统计分析纸
6·3 威布尔(Weibull)概率纸
7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7·1 大数定律
7·2 中心极限定理
8 随机过程
8·1 随机过程的概念
8·2 随机过程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8·3 马尔可夫(MapкoB)链
8·4 平稳随机过程
第9章 数理统计
1 统计数据处理
1·1 总体与样本
1·2 经验分布与直方图
1·3 样本数字特征
1·4 抽样分布与分位数
2 参数估计
2·1 点估计
2·2 区间估计
3 假设检验
3·1 基本概念与步骤
3·2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检验
3·3 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检验
3·4 拟合优度检验
4 方差分析
4·1 单因素方差分析
4·2 双因素方差分析
5 回归分析
5·1 一元线性回归
5·2 一元非线性回归
5·3 多元线性回归
6 正交试验设计
6·1 基本概念
6·2 利用正交表安排试验
6·3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6·4 最优水平搭配方案
7 抽样方案
7·1 基本概念
7·2 计数单式抽样方案
7·3 计量单式抽样方案
8 可靠性统计
8·1 可靠性基本概念
8·2 可靠性中的参数估计
9 多元正态总体的估计与检验
9·1 多元正态分布
9·2 均值向量与协方差阵的估计
9·3 均值向量的检验
9·4 两总体协方差阵相等的检验
10 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10·1 判别分析
10·2 主成分分析
11 时间序列分析
11·1 时间序列分析含义
11·2 ARMA模型
11·3 时间序列的参数估计
11·4 AIC定阶准则
11·5 时间序列预测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表2 分布分位数表
附表3 分布分位数表
附表4 分布分位数(,)表
附表5 正交表
第10章 常用数值计算方法
1 算法与误差
1·1 数值算法
1·2 误差及有关概念
2 线性代数计算方法
2·1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法
2·2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法
2·3 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3 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3·1 一元方程的求根方法
3·2 非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
4 插值法
4·1 插值法的一般概念
4·2 拉格朗日插值法
4·3 逐次线性插值法
4·4 差分、差商与牛顿插值法
4·5 厄米特插值法
4·6 样条函数插值法
5 函数逼近
5·1 最小二乘法
5·2 正交多项式
5·3 最佳一致逼近
5·4 函数值的近似计算
6 数值微积分
6·1 数值微积分公式导出法
6·2 常用数值微积分公式
6·3 数值微积分公式的应用与外推
7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
7·1 一般概念
7·2 常用数值解法
7·3 高阶方程与一阶方程组的求解
第11章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1 差分法
1·1 差分法的一般概念
1·2 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
1·3 差分格式稳定性判别法
1·4 抛物型方程差分格式
1·5 双曲型方程差分格式
1·6 椭圆型方程差分格式
2 有限元法
2·1 基本原理与解算步骤
2·2 基本元与线性插值
2·3 等参单元与高次插值
2·4 拟协调单元与带导数插值
2·5 常用数值积分公式
2·6 有限元方程组的计算机求解
2·7 非椭圆型方程的有限元法
2·8 双调和方程的有限元法
2·9 混合有限元法
2·10 非线性问题有限元法
3 边界元法
3·1 基本解与位势
3·2 直接法与间接法
3·3 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第12章 最优化方法
1 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
1·1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形式
1·2 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1·3 基本术语
1·4 最优化方法的一般格式
2 线性搜索
2·1 黄金分割法与分数法
2·2 插值法
2·3 可接受步长搜索法
3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3·1 最优性条件
3·2 坐标轮换法
3·3 最速下降法
3·4 牛顿法
3·5 变度量法
3·6 共轭梯度法
3·7 鲍威尔(Powell)直接法
3·8 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高斯-牛顿法
4 约束最优化方法
4·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4·2 二次规划法
4·3 投影梯度法
4·4 有效集投影梯度法
4·5 罚函数法
4·6 乘子罚函数法
5 多目标最优化方法
5·1 基本概念
5·2 评价函数法
5·3 交互规划法
6 变分法
6·1 泛函变分与泛函极值
6·2 固定边界的变分问题
6·3 可动边界的变分问题
6·4 条件极值问题
6·5 变分问题的直接解法
第13章 运筹学方法
1 线性规划
1·1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1·2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1·3 单纯形法
1·4 修正单纯形法
1·5 对偶单纯形法
1·6 灵敏度分析
2 整数规划
2·1 分枝定界法
2·2 0-1规划的分枝定界法
3 管理数学方法
3·1 动态规划方法
3·2 图论与网络优化
3·3 网络计划技术
3·4 决策方法
3·5 层次分析法
4 组合数学问题
4·1 基本计数问题
4·2 母函数
4·3 递推关系
4·4 容斥原理
4·5 鸽笼原理
第14章 模糊数学
1 模糊集合
1·1 集合的特征函数
1·2 模糊集合的定义与运算
1·3 常见模糊分布
1·4 最大隶属原则
2 模糊关系
2·1 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
2·2 模糊矩阵的运算
3 模糊向量(模糊矢量)
3·1 模糊向量的笛卡尔(Descartes)乘积
3·2 模糊向量的内积
4 模糊概率
4·1 模糊事件的概率
4·2 事件的模糊概率
5 隶属函数的统计求法
6 模糊综合评判
第15章 现代数学基础
1 集合与映射
1·1 集合及其运算
1·2 映射与泛函
1·3 可列集与不可列集
1·4 等价关系与商集
2 序关系
2·1 半序集与全序集
2·2 佐恩引理
2·3 格
2·4 布尔代数
3 代数系统
3·1 群
3·2 环
3·3 域
3·4 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4 距离空间
4·1 距离空间的定义
4·2 霍尔得不等式与闵可夫斯基不等式
4·3 距离空间中拓扑的基本概念
4·4 点列的极限
4·5 连续映射
4·6 紧性
4·7 可分性与完备性
4·8 压缩映射原理
5 线性赋范空间与巴拿赫空间
5·1 线性赋范空间的基本概念
5·2 汉恩-巴拿赫定理
5·3 共轭空间与弱收敛
5·4 一致有界定理与逆算子定理
5·5 有界线性算子的谱
6 内积空间与希尔伯特空间
6·1 内积空间的基本概念
6·2 希尔伯特空间的性质
6·3 正交分解与投影定理
6·4 正交系
7 拓扑空间
7·1 拓扑空间的基本概念
7·2 连续映射与拓扑同胚
7·3 分离性、可数性与连通性
7·4 紧空间
8 微分拓扑
8·1 拓扑流形及其图册
8·2 微分流形与可微映射
8·3 切空间与微分
8·4 隐函数定理与沙特定理
第16章 分歧、分形和浑沌
1 分歧
1·1 分歧点与解分支
1·2 李雅普诺夫-施密特(ЛяпyHoB-Sch-midt)过程
1·3 分歧点的判定
1·4 分支解的个数
2 分形
2·1 分形概念
2·2 分形的维数
2·3 康托尔集的分维数
3 浑沌
3·1 浑沌定义和通向浑沌的道路
3·2 浑沌的数值特征
参考文献
第3篇 相似理论与模化
第1章 量纲分析及相似与模化的基本原理
1 基本量与导出量
2 量纲的定义和常见物理量的量纲
3 π定理
4 相似、相似准数与相似律
5 π定理在整理实验规律时的应用
6 运用量纲分析和π定理时应注意之点
7 示例
第2章 固体力学问题的模化
1 三维弹性体的变形和应力
2 光弹性模型试验
3 有限弹性体的固有频率
4 强迫振动条件下的载荷模拟
5 梁板构件的挠曲变形
6 结构失稳的临界载荷
7 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模化
第3章 流体力学问题的模化
1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2 相似准数
3 其他相似准数
4 流体运动的分类
5 几个简单的典型例子
5·1 管流摩阻
5·2 旋转水力机械的比转数
5·3 船舶阻力的模拟
5·4 轴承的润滑问题
5·5 亚声速和超声速的薄翼绕流问题
5·6 压气机的模型试验
5·7 透平叶片的定常冷却问题
第4章 固体中热传导和弹性体中热应力的模化
1 固体中的热传导
2 弹性体中的热应力
第5章 固体和流体耦合运动的模化
1 水击效应
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3 颤振问题
4 轴承的油膜振动和换热器的气激振动
5 爆炸加工
5·1 爆炸成形
5·2 爆炸复合
第6章 数学模拟和规整化
1 数学模拟
1·1 有限自由度振动体系与电学网络间的模拟
1·2 电解槽模拟
2 规整化
2·1 已知函数的规整化
2·2 示例
参考文献
第4篇 刚体力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刚体力学基础
1 受力分析
1·1 力的基本性质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1·3 力矩
1·4 力偶与力偶矩
1·5 力系的简化
1·6 受力图
2 约束、约束力与约束方程
2·1 约束的几种典型结构
2·2 约束解除后约束力的表示
2·3 约束方程与约束分类
2·4 理想约束
3 自由度
3·1 广义坐标与广义速度
3·2 单刚体的自由度
3·3 完整系统的自由度
3·4 非完整系统的自由度
4 坐标变换
4·1 基与基矢量
4·2 矢量与并矢的坐标表达式
4·3 方向余弦矩阵
4·4 齐次变换矩阵
5 刚体的质量几何
5·1 质心
5·2 转动惯量
5·3 惯量张量
6 动量与动量矩
6·1 动量与动量定理
6·2 动量矩与动量矩定理
7 机械能与功
7·1 功
7·2 功率与效率
7·3 机械能
7·4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2章 静力学分析
1 分析与计算方法概述
2 系统平衡的几何静力学
2·1 力系的平衡条件
2·2 不计摩擦的平衡问题
2·3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2·4 静定问题与静不定问题
3 系统平衡的分析静力学
3·1 虚位移原理
3·2 用虚位移原理表示的系统平衡方程
3·3 广义力
3·4 用虚位移原理计算约束力
3·5 保守系统平衡的稳定性
第3章 运动学分析
1 点的运动
1·1 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点的运动
1·2 用运动分解与合成的关系分析点的运动
2 单刚体的运动
2·1 平动
2·2 定轴转动
2·3 平面运动
2·4 定点运动
2·5 一般运动
3 多刚体系统的运动学描述
3·1 刚体的姿态运动及其基本参数的描述
3·2 多刚体系统拓扑结构的数学描述
3·3 转动铰多刚体系统运动学
3·4 低副多刚体系统运动学
3·5 带滑移铰多刚体系统运动学
第4章 动力学分析
1 达朗伯原理
1·1 惯性力法
1·2 动力学普遍方程
2 拉格朗日方程
2·1 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
2·2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2·3 罗兹方程
3 凯恩方法
3·1 广义速率、偏速度与偏角速度
3·2 广义主动力与广义惯性力
3·3 凯恩动力学方程
4 变分方法
4·1 哈密尔顿原理
4·2 高斯最小拘束原理
5 碰撞问题
5·1 基本假设
5·2 恢复系数
5·3 碰撞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5·4 撞击中心
6 定点运动刚体动力学
6·1 欧拉动力学方程的三种可积情况
6·2 陀螺的近似理论
第5章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1 概述
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1·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类别
1·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计算要求
1·4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的计算机软件
2 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普遍方程
2·1 系统受力状态的描述
2·2 多刚体系统若丹形式的动力学普遍方程
3 多刚体系统不带乘予的动力学方程
3·1 方程的形式
3·2 方程的算法
4 多刚体系统带乘子的动力学方程
4·1 自由单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4·2 多刚体系统带乘子动力学方程的形式
4·3 系统的约束方程与约束矩阵
4·4 多刚体系统带乘子动力学方程的算法
参考文献
第5篇 固体力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应力和应变
1 外力
1·1 外力的分类
1·2 支座反力
2 内力
2·1 定义
2·2 截面法与内力分量
2·3 内力图
2·4 叠加法
3 应力与应力状态
3·1 应力
3·2 应力分量与应力状态
3·3 切应力互等定理
3·4 主平面、主方向、主应力
3·5 应力状态的分类
3·6 二向应力状态与应力圆
3·7 三向应力状态与应力圆、应力椭圆
3·8 应力偏量
3·9 应力参量
4 应变与应变状态
4·1 变形与应变
4·2 应变分量与应变状态
4·3 应变协调方程(相容方程)
4·4 应变偏量
4·5 小变形应变参量
4·6 应变圆
4·7 有限变形
5 应力与应变关系
5·1 弹性常数关系
5·2 广义虎克定律
6 应变能
6·1 构件变形能公式
6·2 应变能计算公式
第2章 弹塑性理论基本方程
1 弹性理论基本方程
1·1 平衡(运动)微分方程
1·2 变形几何方程
1·3 物理方程
1·4 边界条件
2 弹性理论基本方程采用其他坐标系的表达式
2·1 圆柱坐标系(,,)
2·2 球坐标系(,,)
3 弹性理论问题的解法
3·1 求解方法
3·2 解的唯一性定理
3·3 按应力求解的方法——力法
3·4 按位移求解的方法——位移法
3·5 圣维南原理
3·6 例题
4 塑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4·1 常用的屈服条件
4·2 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
5 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
5·1 平面应力问题
5·2 平面应变问题
5·3 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5·4 塑性平面应变问题
5·5 滑移线场的概念
6 常用弹性理论问题应力应变公式
7 粘弹性理论
7·1 概述
7·2 粘弹性力学模型与本构关系
7·3 粘弹性理论问题的解法
第3章 材料强度和许用应力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1·2 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1·3 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 材料破坏的种类
3 强度理论
3·1 几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3·2 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
3·3 其他强度理论简介
4 脆断准则
4·1 断裂力学概念
4·2 断裂韧度与断裂判据
4·3 弹塑性断裂准则
5 疲劳强度
5·1 疲劳破坏特点与基本参数
5·2 疲劳极限与疲劳曲线
5·3 疲劳极限曲线(疲劳图)
5·4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5·5 构件疲劳强度计算
5·6 随机疲劳强度计算
5·7 带裂纹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5·8 低周疲劳与热疲劳强度计算
5·9 腐蚀疲劳强度
5·10 高低温疲劳
5·11 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6 蠕变强度
6·1 概述
6·2 蠕变曲线
6·3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极限
6·4 蠕变变形分析
6·5 蠕变强度与持久强度的应用
7 冲击强度
7·1 概念
7·2 冲击韧度
7·3 冲击应力计算
8 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8·1 室温静载荷下的安全系数
8·2 动载荷作用下的安全系数
8·3 含裂纹构件的安全系数
8·4 高温静载荷下的安全系数
第4章 梁
1 梁的种类
2 梁的内力
2·1 切力与弯矩
2·2 切力图与弯矩图
2·3 切力、弯矩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3 梁的应力
3·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3·2 梁的主应力与主应力迹线
4 弯曲中心
4·1 概念
4·2 常见截面弯曲中心位置
5 斜弯曲应力
5·1 概念
5·2 斜弯曲计算公式
6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的应力计算
7 等强度梁
7·1 等强度梁计算公式
7·2 阶梯形梁(轴)的计算公式
8 梁的变形
8·1 挠度与转角
8·2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8·3 求梁变形的叠加法
8·4 求梁变形的虚梁法
8·5 求梁变形的图解法
8·6 求梁变形的能量法
9 等截面静定梁支反力、切力图、弯矩图、挠度、转角公式
10 常用截面几何性质与抗弯截面模量公式
10·1 静矩、惯矩、惯积、极惯矩
10·2 惯矩与惯积的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10·3 常用截面几何性质计算公式
11 曲梁
11·1 曲梁的应力
11·2 曲梁的变形
11·3 等截面曲梁内力与自由端的位移
12 组合梁的应力计算
12·1 两种材料侧面组合梁
12·2 多层叠合梁
12·3 夹层梁
12·4 钢筋混凝土梁
13 梁的塑性弯曲
13·1 纯弯曲
13·2 极限弯矩与破坏载荷
14 弹性基础梁
14·1 概述
14·2 无限长梁
14·3 半无限长梁
14·4 有限长梁
第5章 轴
1 圆轴扭转
1·1 圆轴扭转应力
1·2 圆轴扭转的变形
2 圆轴受扭与弯曲组合作用的应力计算
2·1 计算公式
2·2 相当应力计算
3 非圆截面轴的扭转
3·1 应力、应变计算公式
3·2 常用非圆截面轴扭转应力与应变的公式
4 薄膜比拟法
5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与约束扭转
6 螺旋弹簧的应力与变形计算
6·1 密圈螺旋压缩(拉伸)弹簧
6·2 圆柱形螺旋扭转弹簧
6·3 圆锥形螺旋弹簧的计算
7 轴的应力集中
7·1 带键槽轴的应力集中
7·2 阶梯轴与带槽轴、孔轴的应力集中
8 轴的屈曲
8·1 圆轴的扭转屈曲
8·2 薄壁圆柱壳的扭转屈曲
9 超静定轴的扭转
10 轴的塑性扭转
10·1 实心圆轴的弹塑性扭转
10·2 任意截面轴的弹塑性扭转
第6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1 简单超静定问题概念与解法
2 拉压超静定问题
3 扭转超静定问题
4 超静定梁的计算
5 连续梁与三弯矩方程
5·1 连续梁
5·2 连续梁的三弯矩方程
5·3 具有固定端、外伸端与支座高度不准确影响的三弯矩方程
5·4 连续梁计算公式
6 超静定刚架计算公式
7 圆环的计算公式
7·1 受面内载荷作用的圆环计算公式
7·2 受面外载荷作用的圆环计算公式
第7章 薄壁杆件
1 薄壁杆件的弯曲
1·1 弯曲正应力
1·2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切应力
1·3 单闭室截面薄壁杆件的弯曲切应力
1·4 多闭室截面薄壁杆件的弯曲切应力
2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2·1 开口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2·2 闭口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2·3 单闭室矩形截面杆件的自由扭转
2·4 多闭室矩形截面杆件的自由扭转
3 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
3·1 薄壁杆件约束扭转正应力与切应力
3·2 开口薄壁杆件约束扭转内力
3·3 开口薄壁杆件截面的几何参数
3·4 闭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
第8章 薄板
1 概述
2 小挠度薄板的弹性弯曲
2·1 基本假设
2·2 薄板弯曲的基本方程
2·3 圆板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
2·4 矩形板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
2·5 其他形状板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
3 受横向与面内载荷共同作用的板
4 薄板的大挠度问题
4·1 大挠度薄板的概念
4·2 大挠度圆板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
4·3 大挠度矩形板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
5 薄板的弹塑性弯曲与极限载荷
5·1 圆板的弹塑性弯曲
5·2 薄板的极限载荷
6 正交各向异性平板
6·1 正交各向异性平板概述
6·2 正交各向异性板弯曲的基本方程
6·3 正交各向异性板弯曲挠度计算实例
7 薄板的屈曲
第9章 薄壳
1 概述
1·1 薄壳的几何特征
1·2 薄壳的基本假设
1·3 薄壳的内力
2 薄壳的薄膜应力计算公式
3 圆柱壳的计算
3·1 受轴对称载荷作用的圆柱壳的基本方程及其解
3·2 长圆柱壳的计算
3·3 短圆柱壳的计算
4 旋转壳弯曲的基本方程
4·1 旋转壳受轴对称载荷作用时的基本方程
4·2 圆锥壳、球壳与环形壳的基本方程
5 组合壳状结构的计算
6 薄壳的屈曲
第10章 圆筒和球
1 概述
2 厚壁圆筒的计算公式
2·1 受内压与外压作用的厚壁圆筒的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
2·2 受内压作用厚壁筒的塑性变形
3 组合圆筒与过盈配合的计算
3·1 接触压力与过盈量
3·2 过盈配合压入力
3·3 过盈连接时所需加热温度
4 厚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4·1 受内压作用厚壁圆筒的强度条件
4·2 计算实例
5 薄壁圆筒
5·1 薄壁圆筒的应力与变形
5·2 薄壁组合圆筒
5·3 薄壳与圆柱壳弯曲计算公式
5·4 承受外压薄壁容器的稳定计算
6 球
6·1 受内外压作用的厚壁球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
6·2 受内压厚壁球计算公式
6·3 薄壁球
第11章 杆系结构分析
1 基本概念
1·1 杆系结构的分类
1·2 静定与超静定杆系结构
1·3 几何不变性
2 杆系结构的解法
2·1 力法
2·2 位移法
3 超静定刚架计算公式
3·1 简单超静定刚架计算公式
3·2 矩形闭合刚架计算公式
3·3 铰支座不等腰梯形刚架计算公式
4 刚架的屈曲
4·1 临界载荷的计算
4·2 简单刚架的临界载荷
5 刚架的极限分析
6 杆系结构的矩阵分析
6·1 杆单元刚度矩阵
6·2 坐标变换
6·3 总刚度矩阵
6·4 边界条件处理
6·5 内力的确定
6·6 载荷移置
第12章 动应力和热应力
1 动应力
1·1 考虑惯性力时构件的动应力
1·2 旋转圆盘与圆筒的动应力
1·3 振动应力
1·4 冲击应力
1·5 应力波的概念
2 热应力
2·1 杆件的热应力
2·2 板的热应力
2·3 圆筒与圆柱的热应力
2·4 球体的热应力
第13章 局部应力
1 接触应力
1·1 接触应力概念
1·2 接触应力与接触变形计算公式
1·3 接触表面下的最大切应力
1·4 刚性压头接触问题
2 应力集中
2·1 应力集中概念
2·2 带沟槽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2·3 带台肩圆角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2·4 开孔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2·5 其他零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2·6 降低应力集中系数
第14章 断裂力学
1 断裂力学概念
1·1 低应力脆断与断裂力学
1·2 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
2 线弹性断裂力学
2·1 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与位移场
2·2 裂纹尖端小塑性区及其修正
2·3 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及其与应力强度因子关系
2·4 复合型断裂准则
3 弹塑性断裂力学
3·1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准则
3·2 积分理论及其准则
3·3 双判据准则
4 断裂动力学
4·1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4·2 动态能量释放率
4·3 止裂原理
5 疲劳裂纹扩展
5·1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5·2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5·3 损伤容限设计
6 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裂纹扩展
6·1 应力腐蚀裂纹扩展
6·2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7 损伤力学简介
7·1 损伤力学概念
7·2 损伤力学参数
7·3 循环载荷下的蠕变与疲劳损伤
8 概率断裂力学概念
第15章 能量法
1 概念
1·1 功与能的守恒
1·2 广义力与广义位移
1·3 功与余功
1·4 等直杆基本变形能公式
1·5 应变能与应变余能
1·6 虚力与虚位移
1·7 虚功与虚余功
2 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
2·1 虚位移原理
2·2 最小势能原理
2·3 卡氏第一定理
2·4 单位位移法
3 虚力原理及其应用
3·1 虚力原理
3·2 最小余能原理
3·3 卡氏第二定理
3·4 单位载荷法
4 互等定理
4·1 功的互等
4·2 位移互等
4·3 反力互等定理
4·4 反力与位移互等定理
5 求变形常用的能量方法
5·1 卡氏定理
5·2 莫尔积分法
5·3 图形互乘法
第16章 构件的稳定性
1 概述
1·1 稳定性的概念与特点
1·2 结构稳定平衡与失稳特点
2 压杆的稳定计算
2·1 中心压杆的稳定性
2·2 中心压杆的稳定条件
2·3 偏心压杆的稳定计算
3 纵横弯曲
3·1 纵横弯曲梁的弯矩与挠度
3·2 纵横弯曲梁的稳定性计算
4 几种杆件的临界力计算公式
4·1 几种等截面压杆临界力计算公式
4·2 几种变截面杆临界力公式
5 薄壁构件的临界载荷
5·1 薄壁梁
5·2 圆环与圆拱的临界载荷
5·3 平面刚架的临界载荷
5·4 平板的临界载荷
5·5 圆壳的临界载荷
第17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
1 简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1·1 正轴与偏轴
1·2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3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4 简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1·5 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
1·6 正交各向异性简单层板的强度
2 简单层板的刚度与强度分析方法
2·1 刚度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
2·2 刚度的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2·3 确定强度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
3 层合板的刚度与强度计算
3·1 层合板的刚度
3·2 层合板的强度
3·3 层合板的热应力
3·4 层间应力
3·5 层合板设计
4 层合板的弯曲、屈曲与振动
4·1 基本方程
4·2 简支层合板的弯曲
4·3 简支层合板的屈曲
4·4 简支层合板的振动
第18章 固体力学的数值解法
1 有限差分法
2 有限元法
2·1 杆系结构
2·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2·3 弹性力学空间问题
2·4 弹性力学轴对称问题
2·5 板壳问题
3 边界元法
3·1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与空间问题
3·2 弹性力学轴对称问题
3·3 平板弯曲问题
3·4 弹塑性问题
3·5 动弹性问题
4 加权残值法
4·1 基本概念
4·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与空间问题
4·3 平板弯曲问题
4·4 弹塑性问题
4·5 动弹性问题
5 结合解法
5·1 有限元与边界元结合解法
5·2 加权残值有限元法
5·3 样条边界元法
第19章 实验应力分析(I)——电阻应变计法
1 电阻应变计法概述
2 电阻应变计
2·1 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2·2 电阻应变计的结构
2·3 电阻应变计种类
2·4 电阻应变计的工作特性
2·5 电阻应变计的选用
3 电阻应变仪
3·1 测量电路
3·2 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
4 多点测量
4·1 多点静态应变数据测量系统
4·2 动态应变数据采集与处理
5 记录器
6 静态应变测量
6·1 测量电桥特性的应用
6·2 应变计的粘贴
6·3 温度效应与温度补偿
6·4 多点静态应变测量
6·5 几种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及其修正
6·6 平面应力场的测量——应变花
7 动态应变测量
7·1 动态测量系统
7·2 动态应变测量的标定方法
7·3 动态应变记录曲线的整理
7·4 动态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8 高温与低温下的应变测量
8·1 温度补偿方法
8·2 高温与低温应变测量的一些技术问题
9 高压液下应变测量
9·1 高压液下应变计的防护
9·2 应变计引线的引出密封装置——密封头
9·3 温度与压力效应的补偿
10 旋转件的应变测量
10·1 集流器的分类与主要技术要求
10·2 常用集流器简介
10·3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11 应变的遥测
11·1 遥测概述
11·2 遥测的基本原理与种类
11·3 单通道应变遥测系统
11·4 多通道应变遥测系统
11·5 应变遥测技术的几个问题
12 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
第20章 实验应力分析(Ⅱ)——光弹性法及其他实验方法
1 光弹性法基本原理
1·1 偏振光与双折射
1·2 应力-光学定律
1·3 等差线与等倾线
1·4 光弹性仪
2 光弹性法基本参数的测定
2·1 整数级条纹级数的测定
2·2 分数级条纹级数的测定
2·3 等倾线的测定
2·4 主应力迹线的绘制
3 平面光弹性应力试验
3·1 平面应力测定
3·2 应用举例
4 光弹性材料与模型
4·1 光弹性材料
4·2 光弹模型设计与制造
5 三维光弹性问题
5·1 冻结切片法
5·2 三维应力-光学定律
5·3 三维模型表面应力的测量
5·4 三维模型内部应力的测量
5·5 应用举例
6 其他光弹性试验方法
6·1 全息光弹性法
6·2 散光法
6·3 贴片法
6·4 热光弹性法
6·5 动光弹性法
6·6 弹塑性应力测定
7 其他实验方法
7·1 脆性涂层法
7·2 全息干涉法
7·3 散斑干涉法
7·4 云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机械振动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机械振动的基本特性
1 机械振动的表示方法
2 机械振动系统的刚度与阻尼
3 机械系统的自由振动
3·1 单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
3·2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3·3 无限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4 机械系统的受迫振动
4·1 单自由度系统的响应
4·2 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
4·3 无限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
5 板壳振动
5·1 薄板的振动
5·2 薄壳的振动
第2章 旋转机械的振动
1 回转体的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
1·1 刚性回转体的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
1·2 柔性回转体的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
2 扭转振动
2·1 运动方程
2·2 用传递矩阵法解扭转振动问题
3 轴类系统的横向振动与临界转速
3·1 横向振动问题与临界转速问题
3·2 用传递矩阵法解临界转速与受迫振动问题
3·3 影响临界转速的多种因素
第3章 非线性振动
1 概述
1·1 非线性特性
1·2 非线性振动的物理特性
2 求解非线性振动的常用方法
2·1 图解法
2·2 解析法
2·3 数值解法
3 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
4 自激振动
4·1 机械工程中的一些自振现象及其特性
4·2 自振系统动力稳定性的判据
4·3 自振系统的受迫振动
5 参数振动
5·1 概述
5·2 参数振动的稳定性
第4章 随机振动
1 机械工程中的随机振动问题
2 随机振动的统计特性
2·1 幅值域
2·2 时差域
2·3 平稳随机过程与非平稳随机过程
2·4 各态历经过程
2·5 频率域
2·6 一些重要的随机过程
3 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计算
3·1 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计算
3·2 相关函数的计算
4 线性随机振动系统的响应
4·1 单自由度线性随机振动系统的响应
4·2 多自由度线性随机振动系统的响应
4·3 连续随机振动系统的响应
5 非平稳随机过程
5·1 非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5·2 非平稳随机过程的拟平稳化
6 非线性随机振动系统的响应
6·1 FPK法
6·2 摄动法(小参数法)
6·3 等效线性化法(统计线性化法)
7 动力可靠性理论
7·1 水平超越
7·2 首次超越
第5章 振动控制
1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1·1 振动引起的构件损坏或残余变形
1·2 振动对机器和仪表功能的干扰
1·3 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1·4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1·5 振动引起的噪声
2 减振与减振器
2·1 减振原理
2·2 阻尼减振器
2·3 摩擦减振器
2·4 冲击减振器
2·5 动力减振器
2·6 摆式减振器
3 振动隔离
3·1 隔振原理
3·2 隔振设计步骤
3·3 常用隔振器
3·4 隔振器的选用与布置
3·5 隔振器设计
4 结构振动的阻尼控制方法
4·1 粘弹性阻尼材料
4·2 阻尼层处理振动控制
4·3 干摩擦阻尼振动控制
4·4 调谐阻尼器与宽频阻尼器
4·5 阻尼合金
5 振动的主动控制
5·1 主动控制原理
5·2 主动控制类型
5·3 主动控制方法
5·4 主动控制系统实例
第6章 振动的利用
1 振动利用概述
1·1 振动利用的途径
1·2 日常生活中的振动利用
1·3 工程技术中的振动利用
1·4 振动利用的方法步骤
2 利用振动的机械系统
2·1 常用的激振器
2·2 常用的振动系统
2·3 振动系统的一般分析方法
3 振动系统中的物料
3·1 物料运动学
3·2 物料动力学
4 常用的振动机械
4·1 振动机械的分类
4·2 常用振动机械的计算
第7章 动态信号分析
1 信号分析基础
1·1 信号转换与传感器
1·2 信号传输与干扰噪声
1·3 信号的分类
1·4 信号的时域分析
1·5 信号的频域分析
2 模拟信号分析
2·1 基本电路
2·2 调制
2·3 滤波
2·4 模拟信号的相关分析与谱分析
3 数字信号分析
3·1 采样与窗函数
3·2 快速傅里叶变换
3·3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各种运算公式
3·4 数字滤波
4 频率细化分析技术
第8章 模态分析和参数识别
1 实模态分析
1·1 振动系统的频响函数
1·2 模态分析方法
1·3 模态参数
2 复模态分析
2·1 复特征值问题
2·2 结构阻尼系统
2·3 一般粘性阻尼系统
2·4 复模态参数
3 模态参数识别的频域方法
3·1 分量分析法
3·2 矢量分析法(导纳圆拟合法)
3·3 有理分式函数拟合法
3·4 非线性优化识别方法
3·5 多参考点识别方法
4 模态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
4·1 ITD方法
4·2 最小二乘复指数法
4·3 时间序列分析法
4·4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5 结构物理参数识别
5·1 应用模态参数识别物理参数
5·2 直接识别方法
5·3 结构参数识别的特征值反问题
5·4 结构参数识别的微分方程反问题
6 动载荷的识别
6·1 载荷识别的频域方法
6·2 载荷识别的时域方法
第9章 动态优化原理
1 结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1·1 集总参量模型
1·2 连续参量模型
1·3 离散参量模型
1·4 子结构模型
1·5 结构系统中界面的动力学模型
1·6 结构动力学问题常用的数学模型
1·7 建模准则与方法
2 动态优化准则
2·1 响应准则
2·2 模态准则
2·3 物理参数准则
2·4 综合准则
3 结构系统的重分析
3·1 结构小修改的重分析摄动法
3·2 结构局部修改的重分析法
3·3 结构系统再设计中的灵敏度分析
4 动态优化方法
4·1 动态优化问题的表述
4·2 计算方法
4·3 实例
第10章 冲击和冲击隔离
1 工程中的冲击问题
2 冲击与冲击响应谱
2·1 冲击及其响应
2·2 冲击响应谱
2·3 冲击响应谱的数字计算
3 冲击隔离理论
3·1 冲击脉冲与速度阶跃
3·2 冲击隔离的力学模型
3·3 冲击隔离系数
3·4 阻尼对冲击隔离的影响
4 冲击隔离计算
4·1 计算任务
4·2 冲击的积极隔离
4·3 冲击的消极隔离
4·4 隔离器的力特性
4·5 冲击隔离算例
参考文献
第7篇 流体力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流体物理性质
1 流体密度
1·1 气体密度
1·2 液体密度
1·3 混合流体密度
2 流体压缩性和膨胀性
2·1 压缩性
2·2 膨胀性
3 流体粘性
3·1 几种常用粘度
3·2 气体粘度
3·3 液体粘度
3·4 混合流体粘度
4 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现象
4·1 表面张力
4·2 毛细管现象
第2章 基本概念
1 作用于流体的力和应力
1·1 体力和面力
1·2 应力
1·3 流体的压力、静压、动压和总压
1·4 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压力
2 流场
2·1 流体微团
2·2 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2·3 迹线、流线、流管和过流断面
2·4 流体速度、加速度和随体导数
2·5 平均流速和流量
3 粘性流体和理想流体
3·1 粘性流体和牛顿粘性定律
3·2 理想流体
4 可压缩流体和不可压缩流体
4·1 可压缩流体
4·2 不可压缩流体
5 一维、二维和三维流动
6 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
7 有旋流动和无旋流动
7·1 概述
7·2 涡线、涡管和涡管强度
7·3 涡旋的运动学性质
7·4 涡旋的动力学性质
7·5 涡丝诱导速度
7·6 涡街
7·7 速度环量
8 层流、湍流与雷诺数
8·1 层流和湍流
8·2 雷诺数和临界雷诺数
8·3 水力直径
9 亚声速流、超声速流和马赫数
9·1 声速
9·2 马赫数与临界马赫数
9·3 亚声速流与超声速流的根本差别
9·4 马赫锥和马赫线
10 附连质量
11 空化和气蚀
11·1 空化
11·2 气蚀
第3章 基本方程
1 连续性方程
2 微分形式运动方程
2·1 理想流体运动方程
2·2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2·3 雷诺方程
3 微分形式能量方程
4 伯努利方程
4·1 动能修正系数
4·2 不可压缩定常流动伯努利方程
4·3 可压缩定常流动伯努利方程
4·4 相对定常流动伯努利方程
4·5 非定常流动伯努利方程
5 非定常流动柯西方程
5·1 绝对坐标系中的柯西方程
5·2 相对坐标系中的柯西方程
6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
6·1 状态方程
6·2 过程方程
6·3 比热比和气体常数
7 积分形式动量方程
7·1 一般流动动量方程
7·2 定常管流动量方程
8 积分形式动量矩方程
8·1 一般流动动量矩方程
8·2 定常管流动量矩方程
8·3 相对定常流动动量矩方程
第4章 静止流体
1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2 静止流体压力
2·1 压力特性
2·2 压力计算公式
2·3 帕斯卡定律
2·4 等压面和连通器
2·5 液柱式测压计
3 静止液体作用在壁面上的力
3·1 平壁上的作用力
3·2 曲壁上的作用力
4 浮力
4·1 阿基米德原理
4·2 潜体和浮体的平衡
5 相对静止液体
5·1 移动容器内的液体压力
5·2 旋转容器内的液体压力
6 静止大气
第5章 流动阻力和低速管流
1 流动阻力概述
1·1 管流阻力
1·2 绕流阻力
2 管流阻力计算
2·1 水头损失公式
2·2 流动光滑管和流动粗糙管
2·3 沿程损失系数
2·4 局部损失系数
2·5 流动起始段损失系数
2·6 压缩性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3 流体中的物体阻力
3·1 阻力系数
3·2 几种物体的阻力系数
4 圆管流动
4·1 圆管层流
4·2 圆管湍流
5 管路设计计算
5·1 概述
5·2 管径和允许流速
5·3 简单管路计算
5·4 复杂管路计算
6 高分子减阻
第6章 缝隙流动、出流、射流和水击
1 缝隙流动
1·1 润滑流动方程
1·2 平行板间的缝隙流动
1·3 倾斜板间的缝隙流动
1·4 平行圆盘间的缝隙流动
1·5 环形缝隙流动
1·6 夹缝流动
2 出流
2·1 薄壁小孔出流
2·2 管嘴出流
3 射流
3·1 射流类型与基本特性
3·2 气体自由等温射流
3·3 气体自由温差射流
3·4 液体自由射流
3·5 射流作用力
4 水击
4·1 水击现象
4·2 水击压力波的传播速度
4·3 水击压力
4·4 水击防治措施
第7章 高速气体管流
1 等熵管流
1·1 基本方程
1·2 流速随管道断面的变化规律
1·3 壅塞
1·4 滞止参数和临界参数
1·5 流动特性
1·6 计算公式与图表
1·7 摩擦影响
1·8 旋转影响
2 喷管流动特性
2·1 渐缩喷管流动
2·2 拉瓦尔(Laval)喷管流动
3 斜切口流动
3·1 流动分析
3·2 气流偏转角
3·3 最大膨胀能力
4 激波
4·1 正激波
4·2 斜激波
4·3 脱体激波
第8章 平面流动
1 速度势和流函数
1·1 速度势
1·2 流函数
2 复势和复速度
2·1 复势、复速度和共轭速度
2·2 简单流动的复势
2·3 复合流动的复势
3 圆柱绕流
4 保角变换法原理
4·1 概述
4·2 变换函数
4·3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矩
5 儒可夫斯基定理
6 翼型绕流
6·1 基本参数
6·2 几何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6·3 薄翼绕流
7 小扰动理论
7·1 概述
7·2 线化基本方程
7·3 线化边界条件
7·4 线化压力系数
8 亚声速流动近似法则
8·1 格泰特法则
8·2 普朗特-格劳厄脱法则
8·3 卡门-钱学森公式
9 临界马赫数
10 超声速流动
10·1 凸壁流动
10·2 凹壁流动
10·3 薄翼绕流
10·4 超声速流动近似法则
10·5 特征线法
11 有限翼展机翼理论
11·1 举力线理论
11·2 举力面理论
第9章 湍流模式理论
1 概述
1·1 湍流平均法
1·2 雷诺方程
1·3 湍流模式理论基本概念
2 零方程模式
2·1 涡粘度
2·2 混合长度模式
2·3 薛贝赛-史密斯(Cebeci-Smith)模式
3 —方程模式
4 二方程模式
4·1 -模式
4·2 壁面函数法
4·3 -模式的通用微分方程
5 雷诺应力模式
6 代数雷诺应力模式
第10章 边界层内流动
1 概述
1·1 边界层特性
1·2 边界层转捩
1·3 边界层分离
2 边界层的几种厚度
3 边界层微分方程
3·1 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3·2 湍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4 边界层积分关系式
4·1 动量积分关系式
4·2 能量积分关系式
5 不可压缩流动平板边界层
6 有压力梯度不可压缩边界层
6·1 层流边界层
6·2 湍流边界层
7 轴对称边界层
7·1 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7·2 湍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7·3 动量积分关系式
7·4 曼格勒变换
7·5 圆锥边界层流动参数
8 可压缩流动平板边界层
9 有压力梯度可压缩边界层
9·1 层流边界层的积分关系式解法
9·2 湍流边界层的积分关系式解法
10 温度边界层
10·1 普朗特数、恢复因子、努塞尔数和斯坦顿数
10·2 温度边界层特性
10·3 不可压缩流动平板温度边界层
第11章 叶轮机内流动
1 概述
1·1 叶轮机类型
1·2 叶栅类型
1·3 叶栅绕流基本参数
1·4 叶栅流动命题类型
1·5 叶轮机功率
1·6 广义库塔-儒可夫斯基条件
2 平面叶栅绕流
2·1 基本流动特点
2·2 叶栅参数对流动影响
2·3 叶栅参数优选
2·4 叶栅儒可夫斯基定理
2·5 近似流道法
3 旋成面叶栅绕流
3·1 基本流动特点
3·2 流函数、速度势和矩函数
3·3 旋成面叶栅绕流主要方程
3·4 旋成面叶栅绕流力矩定理
4 气流准正交向平衡条件
4·1 简单径向平衡方程
4·2 气流准正交向平衡方程
4·3 完全径向平衡方程
4·4 扭叶片先进设计方法
5 叶轮机三维流动理论
5·1 三维叶轮流动特点
5·2 三维叶轮流动基本方程
5·3 三维叶轮流动几个基本规律
5·4 三维流动通用函数
6 两类相对流面理论
6·1 两类相对流面通用理论
6·2 S流面主要气动方程
6·3 S流面主要气动方程
6·4 两类相对流面理论简化模型
7 叶轮机流动变分原理
7·1 旋成面叶栅气动变分原理
7·2 S流面气动变分原理
7·3 完全三维流动气动变分原理
8 叶轮机流动数值解法
8·1 流线迭代法
8·2 选定流线法
8·3 有限体积法
9 叶轮机流动最优化命题解法
9·1 气动优化主要途径
9·2 平面叶栅气动优化理论
9·3 三维叶轮气动优化理论
第12章 两相流动
1 概述
1·1 多相流动分类
1·2 多相流动特点
1·3 多相流动常用参数
2 两相流流型
2·1 气-液两相流流型
2·2 气-固两相流流型
3 空隙率
3·1 参数关系式
3·2 求解方法
4 两相流理论
4·1 基本方程
4·2 简化模型
4·3 近代计算模型
5 两相流压力损失
5·1 气-液两相流压力损失
5·2 气-固与液-固两相流压力损失
6 气-液两相流的临界流动
6·1 气-液两相流声速
6·2 短管临界流动
6·3 长管临界流动
7 气-固两相流固体颗粒特性
7·1 粒径分布
7·2 固体颗粒阻力系数
7·3 固体颗粒传热
7·4 固体颗粒传质
7·5 沉降速度
7·6 松弛特性
8 气力输送、
8·1 粉粒体悬浮运动
8·2 混合比和输送气量
8·3 输送气流速度
8·4 固体颗粒平均流速
8·5 压力损失
8·6 变截面通道内的颗粒流动
8·7 输送管不堵塞条件
9 两相螺旋流动
10 液体雾化和液滴
10·1 液体雾化
10·2 液滴
11 气泡运动
11·1 气泡直径
11·2 气泡运动速度
11·3 气泡阻力系数
12 颗粒沉降
12·1 重力沉降
12·2 静电沉降
12·3 带沉降的流动
13 多相流计算
第13章 非牛顿流体流动
1 非牛顿流体分类
2 非牛顿流体流动特性
3 物质函数
4 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
4·1 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
4·2 有时效的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
4·3 粘弹性流体本构方程
4·4 悬浮液本构方程
5 广义牛顿流体一维定常流动
5·1 缝隙流动和圆管流动
5·2 幂律流体环管流动
第14章 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1 概述
1·1 工程中流体力学数值求解步骤
1·2 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常用方法
2 有限差分法
2·1 基本思想与求解步骤
2·2 不可压缩无旋流动有限差分解
2·3 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有限差分解
2·4 一维非定常流动有限差分解
3 有限元法
3·1 基本思想与求解步骤
3·2 不可压缩无旋流动有限元解
3·3 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有限元解
3·4 对流扩散问题有限元解
4 有限分析法
4·1 基本思想与求解步骤
4·2 对流扩散问题有限分析解
4·3 不可压缩无旋流动有限分析解
4·4 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有限分析解
5 边界元法
5·1 基本思想与求解步骤
5·2 不可压缩无旋流动边界元解
参考文献
第8篇 热工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
1 基本概念与定义
1·1 热力系
1·2 热力过程
1·3 热力循环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2·2 静止闭口系的能量平衡式
2·3 稳定流动开口系的能量平衡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3·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3·3 熵与熵平衡式
3·4 㶲与㶲平衡式
3·5 熵增原理与能量贬值原理
3·6 㶲效率与㶲损系数
4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应用
4·1 热力学温标
4·2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3 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4 朗肯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第2章 工质的热力性质
1 状态参数及其定义
2 理想气体
2·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2 理想气体的热容
2·3 理想气体的内能、焓与熵
3 实际气体
3·1 气液相变
3·2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3·3 对应态原理及其应用
3·4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3·5 实际气体热力性质的计算
3·6 实际气体热力性质的实验值
4 水与水蒸气的热力性质图表
5 混合气体
5·1 理想混合气体
5·2 实际混合气体
6 湿空气
6·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6·2 湿空气的-图
第3章 导热
1 导热基本定律
2 热导率
2·1 金属的热导率
2·2 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和耐火材料的热导率
2·3 水和油品的热导率
2·4 气体的热导率
3 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
3·1 导热微分方程
3·2 定解条件
4 稳态导热计算
4·1 无内热源物体的导热计算
4·2 有内热源物体的导热计算
4·3 长杆导热
5 肋片
5·1 肋化的目的
5·2 肋效率
5·3 肋片材料和尺寸的选择
6 非稳态导热计算
6·1 大平壁
6·2 长圆柱体
6·3 球体
6·4 短圆柱体和直角柱体
6·5 集总参数法
第4章 对流换热
1 概述
1·1 牛顿(Newton)冷却公式
1·2 准则数
1·3 对流换热的强化
2 强制对流换热
2·1 管内换热
2·2 外掠物体换热
3 自然对流换热
3·1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3·2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4 凝结换热
5 沸腾换热
6 常用介质的热物理性质
第5章 辐射换热
1 黑体的辐射特性
1·1 斯蒂芬-玻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1·2 普朗克(Planck)定律
2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
2·1 物体表面的吸收率、反射率及穿透率
2·2 基尔霍夫(Kirchhoff)定律
3 角系数
3·1 定义及基本特性
3·2 常见结构角系数的计算公式与图线
4 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4·1 封闭腔模型
4·2 有效辐射及一个表面的净辐射换热量
4·3 基本假设及计算表面的划分
4·4 两表面封闭系统
4·5 多表面系统
4·6 辐射换热的增强与削弱
5 气体辐射
5·1 气体辐射黑度计算图线
5·2 气体与灰体包壳间的辐射换热
第6章 传热与表面式换热器热计算
1 传热系数
1·1 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1·2 污垢热阻
2 平均传热温差
2·1 对数平均温差
2·2 积分平均温差
2·3 传热系数变化时的计算方法
3 传热过程的强化
4 表面式换热器的热计算
4·1 平均温差法
4·2 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第7章 数值传热学
1 导热
1·1 一维导热
1·2 二维及三维导热
1·3 有相变的导热问题
2 对流换热
2·1 控制方程
2·2 对流、扩散项的离散格式
2·3 交错网格
2·4 动量方程的离散
2·5 处理压力与速度耦合关系的SIMPLE算法
2·6 边界条件的处理
2·7 SIMPLE算法求解对流换热的步骤
3 不规则计算区域的处理方法
3·1 阶梯形网格
3·2 区域扩充法
3·3 适体坐标
第8章 燃料与燃烧
1 燃料
1·1 燃料成分
1·2 发热量
1·3 燃料特性
2 燃烧计算
2·1 理论空气量
2·2 烟气容积
2·3 燃料特性系数和理论最大RO值燃料特性系数
2·4 由烟气分析结果计算过量空气系数
2·5 理论燃烧温度
2·6 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 燃烧
3·1 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气体燃料燃烧
3·3 液体燃料燃烧
3·4 固体燃料燃烧
3·5 火焰稳定
4 燃烧与污染
4·1 NO形成机理和控制
4·2 NO形成机理
4·3 SO形成机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第9篇 声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声学基础
1 声波
2 声学常用量和声学常数
2·1 声学常用量
2·2 声速和一些其他声学常数
3 声波方程
3·1 固体中的声波方程
3·2 理想流体介质的三个基本方程
3·3 粘滞介质的运动方程
3·4 有限振幅波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4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4·1 平面界面上声波斜入射时的反射和折射
4·2 声波在多层平面中的穿透
4·3 声波在两根不同截面细管中的传播
5 声波的干涉、驻波、声全息
5·1 声波的干涉
5·2 驻波
5·3 声全息
6 声波的辐射
6·1 声辐射
6·2 辐射器的指向特性
7 声波的衰减
7·1 衰减系数
7·2 散射衰减
7·3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7·4 流体和固体介质中的吸收系数
8 多普勒效应
第2章 声能学和超声学
1 声能学
1·1 声能
1·2 声谱
1·3 超声能的应用
2 超声波发生器
2·1 超声电源
2·2 磁致伸缩换能器
2·3 压电换能器
3 变幅杆
3·1 变幅杆的作用
3·2 变幅杆的主要参数
3·3 变幅杆的计算公式
3·4 变幅杆的材料
4 振动方向变换器
4·1 --振动方向变换器
4·2 -振动方向变换器
4·3 -振动方向变换器
5 声聚焦设备
6 超声效应
6·1 超声的空化效应
6·2 超声的热效应
6·3 超声的化学效应
7 超声的应用
7·1 超声加工与处理
7·2 超声检测
第3章 声发射
1 基本概念
1·1 声发射的原理和特点
1·2 声发射的来源
1·3 声发射信号的传播和类型
1·4 声发射的能量和频率
2 声发射的测量和分析
2·1 声发射的测量参数
2·2 声发射源定位
2·3 影响声发射可探性的因素
2·4 外部条件的选定
2·5 记录和分析声发射信号的装置
2·6 声发射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对比
3 声发射技术的应用
3·1 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3·2 用声发射分析断裂
3·3 评价构件的结构完整性
第4章 噪声
1 噪声及其性质
1·1 噪声
1·2 噪声的掩蔽效应
1·3 等响曲线和响度级
1·4 噪声的危害
2 噪声的评价与标准
2·1 噪声评价量
2·2 噪声容许标准
3 噪声控制
3·1 噪声控制的原理
3·2 噪声控制途径
3·3 噪声控制进行步骤
3·4 噪声的吸收
3·5 噪声的隔绝
3·6 气流噪声控制——消声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光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光的基本性质
1 光波和光子
1·1 光波
1·2 光子
1·3 光的二象性和统计解释
2 光的传播
2·1 光的传播和波形
2·2 光的反射和折射
3 分子光学现象
3·1 光的吸收
3·2 光的色散
3·3 光的散射
4 光的偏振性
4·1 偏振光
4·2 自然光和偏振光
第2章 几何光学
1 理想光学系统的成象
1·1 符号规则
1·2 单个折射球面的物象位置关系式
1·3 基点和基面
1·4 理想光学系统基本公式
1·5 近轴光线光路计算
2 实际光学系统的成象和象差
2·1 子午不变式和弧矢不变式
2·2 实际光学系统的光路计算
2·3 玻璃平板的初级象差公式
2·4 光学系统中成象光束的选择
2·5 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2·6 象差的容许限度
3 光学系统的光能和人眼视觉
3·1 光谱灵敏度、视见函数和光度学中的物理量
3·2 象平面的照度和照度分布
3·3 光学系统中光能的损失
3·4 照相物镜的光圈数
3·5 视角分辨率
3·6 双眼立体视觉
3·7 视放大率
4 色度学的基础知识
4·1 三刺激值与光谱三刺激值
4·2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5 纤维光学基础
5·1 反射型光学纤维
5·2 折射型光学纤维
第3章 光的干涉
1 光的干涉系统
1·1 分波面法干涉
1·2 分振幅法干涉
2 条纹的可见度及其影响因素
2·1 各相干光束强度不同的影响
2·2 光源时间相干性的影响
2·3 光源空间相干性的影响
2·4 定域条纹与不定域条纹
2·5 影响条纹可见度的其他因素
3 薄膜光学
3·1 光学薄膜的分类
3·2 反射率与透射率公式
4 干涉计量中的新技术
4·1 外差技术
4·2 相移技术
4·3 错位干涉技术
第4章 光的衍射及傅里叶光学
1 衍射现象
1·1 衍射公式
1·2 夫琅和斐衍射
1·3 菲涅耳(Fresnel)衍射
2 衍射光栅
2·1 双缝和多缝的衍射
2·2 透射光栅
2·3 反射光栅
2·4 二维光栅
2·5 三维光栅
3 衍射成象理论
3·1 望远系统和照相物镜的成象
3·2 显微系统的成象
4 傅里叶光学
4·1 空间频率
4·2 周期光栅的衍射
4·3 光学模拟傅里叶变换
4·4 空间频率滤波
第5章 光全息术
1 光全息术基础
1·1 全息术的基本公式
1·2 全息图的制作
1·3 全息图的理论衍射效率
2 全息图的基本类型
2·1 菲涅耳全息图
2·2 夫琅和斐全息图
2·3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3 白光再现的全息术
3·1 象全息图
3·2 彩虹全息术
3·3 反射全息图
3·4 彩色全息术
3·5 偏振全息术
3·6 全息图模压复制技术
4 激光散斑
4·1 散斑照象
4·2 散斑干涉
5 莫阿条纹
5·1 莫阿条纹的形成
5·2 莫阿条纹的性质
第6章 偏振光
1 产生偏振光的方法
1·1 偏振片
1·2 反射产生偏振光
1·3 折射产生偏振光——玻片堆
1·4 散射产生偏振光
1·5 晶体的双折射
2 偏振光的干涉
2·1 平行偏振光的干涉
2·2 会聚偏振光的干涉
3 人为双折射
3·1 应力双折射
3·2 电致双折射——电光效应
3·3 磁致双折射
3·4 光致双折射
4 旋光现象
4·1 旋光物质的旋光
4·2 磁致旋光
5 偏振光的矢量分析
5·1 琼斯矢量
5·2 斯托克斯参量
5·3 邦加球
5·4 圆
第7章 光源和光电接收器
1 光谱
1·1 原子光谱
1·2 分子能级和分子光谱
1·3 光谱分析和光谱仪器
2 光源
2·1 单色辐射光源
2·2 连续谱辐射光源
2·3 红外光源
3 光电接收器
3·1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3·2 光电池
3·3 光电二极管
第8章 激光和强光光学
1 激光原理
1·1 激光器原理
1·2 激光输出特性
2 激光器
2·1 气体激光器
2·2 固体激光器
2·3 半导体激光器
2·4 液体激光器(染料激光器)
2·5 激光应用概况
3 强光光学——非线性光学
3·1 基础知识
3·2 光学混频效应
3·3 受激散射效应
3·4 光学相位共轭效应
3·5 其他强光效应
3·6 强光光学前景
参考文献
牌号和性能表
第11篇 化学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化学方程式
1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气态、液态和固态
1·2 液晶
1·3 等离子态
2 基本定律
2·1 气体定律
2·2 质量守恒定律
2·3 盖斯(Г.H.Гecc即G.H.Hess)定律
3 化学方程式
3·1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3·2 离子方程式
3·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4 热化学方程式
第2章 物质结构基础
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1·3 元素周期表
1·4 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
1·5 电离能
1·6 元素的电负性
1·7 元素的氧化值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2·1 化学键
2·2 分子结构
2·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晶体结构
3·1 晶体结构基本类型
3·2 过渡型晶体结构类型
第3章 单质与无机化合物
1 金属
1·1 主族金属
1·2 副族和Ⅷ族金属
1·3 镧系和锕系金属
2 非金属
2·1 常用非金属单质
2·2 稀有气体
3 半导体
3·1 单质半导体
3·2 化合物半导体
4 无机化合物
4·1 氢化物
4·2 卤化物和拟卤化物
4·3 氧化物
4·4 硫化物
4·5 碳化物、氮化物和硼化物
4·6 含氧酸盐
5 配位化合物
5·1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5·2 配合物的特性和应用
第4章 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1 物理性质
2·2 化学性质
3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3·1 碳链高分子化合物
3·2 杂链高分子化合物
3·3 元素高分子化合物
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能
4·1 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态和转变温度
4·2 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
5 应用助剂
5·1 润滑剂
5·2 增塑剂
5·3 稳定剂
5·4 发泡剂
5·5 偶联剂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基本概念
1·1 系统和环境
1·2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
1·3 可逆过程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和相变过程中的应用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3·2 熵
3·3 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据
4 热力学第三定律
5 化学平衡
5·1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5·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6 相平衡
6·1 相律
6·2 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方程
6·3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6·4 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第6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 化学反应速率
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2·1 基元反应和总反应
2·2 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1 阿伦尼乌斯方程
3·2 活化能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其他类型
4 链反应
4·1 链反应的特征
4·2 支链反应
4·3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界限
5 光化学反应
5·1 光化学基本定律
5·2 光敏反应
5·3 冷光
6 催化作用
6·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2 均相催化反应
6·3 多相催化反应
第7章 溶液
1 溶液的性质
1·1 蒸气压下降
1·2 沸点上升
1·3 凝固点下降
1·4 渗透压
2 离子平衡常数
2·1 水的离子积
2·2 酸碱的平衡常数
2·3 配离子的平衡常数
2·4 溶度积
3 缓冲溶液
3·1 缓冲溶液的性质
3·2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4 应用试剂
4·1 指示剂
4·2 干燥剂
4·3 冷却剂
4·4 酸碱试剂
第8章 电化学
1 电极电势
1·1 标准电极电势
1·2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1·3 能斯特(W.Nernst)方程
1·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5 非平衡电极电势
2 电解
2·1 法拉第定律
2·2 电化学极化和超电势
2·3 电解的电极反应和应用
3 化学电源
3·1 原电池
3·2 蓄电池
3·3 燃料电池
4 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
4·1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4·2 金属腐蚀的防止
第9章 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
1 分散系统的分类
2 液体的表面
3 表面活性剂
3·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3·2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3·3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
4 固体的表面
4·1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4·2 润湿作用
5 胶体分散系统的基本性质
5·1 动力性质
5·2 光学性质
5·3 电学性质
6 胶体的稳定性
6·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6·2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和絮凝作用
7 乳状液和泡沫
7·1 乳状液
7·2 泡沫
第10章 仪器分析化学基础
1 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分析
1·1 电子跃迁类型与吸收带的关系
1·2 紫外和可见光谱分析
2 红外分光光度分析
2·1 特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
2·2 红外光谱分析
3 色谱分析
3·1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
3·2 色谱分析
4 质谱分析
4·1 质谱离子的类型
4·2 质谱分析
参考文献
索引
全国特大型、大型一类机电工业企业名单
重点企业产品介绍
一版有关的编写人员
封底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