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为基础,围绕各种技术的融合与综合运用构造知识体系,力求系统和全面地表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精髓与工程实践。
本书突出产教融合,注重读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系认知、机电一体化思维及机电一体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质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能够运用相关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教育的专业教材,用于系统地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过程中,对经常遇到的技术规范与难点问题进行求证和查询的参考书。
封面
书名页
版权
编写委员会
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1.1.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1.2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1.1.3 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
1.2 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
1.2.1 发展阶段划分
1.2.2 国内外综述
1.2.3 技术发展趋势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
1.4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1.5 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流程
1.5.1 可行性研究
1.5.2 系统设计
1.5.3 试验运行
复习与思考
第2章 机械本体技术
2.1 概述
2.2 传动机构
2.2.1 传动机构的性能要求
2.2.2 丝杠螺母传动
2.2.3 齿轮传动
2.2.4 挠性传动
2.2.5 间歇传动
2.3 导向机构
2.3.1 性能要求与分类
2.3.2 滚动直线导轨
2.3.3 塑料导轨
2.3.4 流体静压导轨
2.4 执行机构
2.4.1 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
2.4.2 直线电动机
2.4.3 微动执行机构
2.4.4 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2.4.5 农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2.5 轴系
2.5.1 轴系的性能要求与分类
2.5.2 滚动轴承
2.5.3 流体静压轴承
2.5.4 磁悬浮轴承
2.6 机座与机架
2.7 机构简图绘制
复习与思考
第3章 电子技术应用基础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1 基本知识
3.1.2 信号运算
3.1.3 信号滤波
3.2 功率放大电路
3.2.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与分类
3.2.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3.2.3 互补推挽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3.2.4 集成功率放大器
3.3 直流稳压电源
3.3.1 工作原理
3.3.2 串联型稳压电路
3.3.3 辅助电源电路
3.3.4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保护电路
3.4 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
3.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3.4.2 编码器
3.4.3 译码器
3.4.4 加法器
3.4.5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3.4.6 寄存器
3.4.7 计数器
3.5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3.5.1 单稳态触发器
3.5.2 施密特触发器
3.5.3 多谐振荡器
复习与思考
第4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
4.1 概述
4.2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性
4.2.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
4.2.2 传感器的构成与分类
4.2.3 传感器特性
4.2.4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4.3 常用传感器与传感元件
4.3.1 电阻式、电容式与电感式传感器
4.3.2 磁电式、压电式与热电式传感器
4.3.3 光电与光纤传感器
4.3.4 半导体传感器
4.4 信号预处理
4.4.1 信号放大
4.4.2 调制与解调
4.4.3 滤波
4.4.4 信号采样与保持
4.5 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
复习与思考
第5章 自动控制基础
5.1 概述
5.1.1 控制系统的组成
5.1.2 控制方式及特点
5.1.3 控制系统的分类
5.1.4 自动控制科学发展历程
5.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5.2.1 时域数学模型
5.2.2 复数域数学模型
5.2.3 典型元件数学模型
5.2.4 机械系统与电系统的模型相似
5.3 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5.3.1 结构图的组成与绘制
5.3.2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简化
5.3.3 信号流图的组成与绘制
5.3.4 梅森增益公式
5.4 线性系统的分析
5.4.1 时域分析法
5.4.2 根轨迹法
5.4.3 频域分析法
复习与思考
第6章 单片机
6.1 单片机基本知识
6.2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和原理
6.2.1 基本结构
6.2.2 引脚及功能
6.2.3 存储器配置
6.2.4 中断与中断源
6.2.5 定时/计数
6.3 C51语言编程基础
6.3.1 C51语言特点及结构
6.3.2 C51语言基础知识
6.3.3 C51语言程序设计
6.3.4 应用程序示例
6.4 应用系统开发基本流程
复习与思考
第7章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7.1 PLC基本知识
7.1.1 PLC的定义
7.1.2 工作原理
7.1.3 硬件结构
7.1.4 输入/输出(I/O)模块
7.2 编程语言与基本指令
7.2.1 编程语言
7.2.2 基本指令
7.3 状态转移图及编程方法
7.3.1 状态转移图与步进梯形图
7.3.2 多流程步进顺序控制
7.3.3 状态转移图应用示例
7.4 梯形图的C语言描述及应用
7.4.1 常见开关逻辑的C语言描述
7.4.2 脉冲程序的C语言描述
7.4.3 定时器与计数器的C语言程序
7.4.4 顺序控制的C语言描述及应用
复习与思考
第8章 伺服驱动技术
8.1 概述
8.1.1 伺服驱动的定义
8.1.2 伺服系统的分类
8.2 执行元件
8.2.1 分类与特点
8.2.2 步进电动机
8.2.3 直流伺服电动机
8.2.4 交流伺服电动机
8.3 电动机的控制与驱动
8.3.1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与驱动
8.3.2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与驱动
8.3.3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与驱动
8.4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8.4.1 系统设计方法与控制方式
8.4.2 调节器校正
8.4.3 单环位置伺服系统
8.4.4 双环位置伺服系统
8.4.5 三环位置伺服系统
8.4.6 复合控制的伺服系统
8.5 伺服驱动技术示例
8.5.1 天线控制系统的构成
8.5.2 组成环节的单元
8.5.3 系统的数学模型
8.5.4 框图和传递函数
8.5.5 控制指标
8.5.6 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8.5.7 天线位置控制系统的设计
复习与思考
第9章 接口技术
9.1 概述
9.2 地址译码器与CPU接口
9.2.1 结构和工作原理
9.2.2 输出接口
9.2.3 输入接口
9.3 人机接口
9.3.1 人机接口的特点
9.3.2 人机输入接口设计
9.3.3 人机输出接口设计
9.3.4 输出接口电路示例
9.4 机电接口
9.4.1 类型及特点
9.4.2 D/A转换接口
9.4.3 A/D转换接口
9.4.4 功率接口
9.4.5 无线传输
9.5 总线接口
9.5.1 串行通信及标准总线
9.5.2 CAN总线
复习与思考
第10章 系统总体技术
10.1 概述
10.1.1 总体设计与总体技术
10.1.2 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10.2 性能指标与优化方法
10.2.1 产品的使用要求
10.2.2 系统的性能指标
10.2.3 系统的优化指标
10.2.4 系统的优化方法
10.3 产品结构设计流程
10.3.1 结构方案的确定
10.3.2 优化指标的处理
10.3.3 精度指标的分配
10.3.4 功能指标的分配
10.3.5 应用示例
10.4 系统干扰与抑制
10.4.1 干扰源
10.4.2 电源抗干扰设计
10.4.3 地线干扰抑制
10.4.4 干扰屏蔽
10.4.5 瞬态噪声抑制及触头保护
10.4.6 软件抗干扰
复习与思考
第11章 机电一体化实例
11.1 数控机床
11.1.1 概述
11.1.2 技术示例
11.2 微机电系统
11.2.1 概述
11.2.2 技术示例
11.3 工业机器人
11.3.1 概述
11.3.2 技术示例
11.4 智能农业装备
11.4.1 概述
11.4.2 技术示例
复习与思考
封底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