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结果页
欢迎来到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图书 >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共有18 卷152 篇,分基础、工程材料、设计、
工艺及设备、电工电子和仪器仪表以及通用机械产品和专用机械产品等部
分。本卷为设计部分中一卷,全卷包括制图与公差,零部件结构工艺性,焊
接结构,联接与紧固,轴,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箱体、导轨、弹簧、飞轮,密封共11 篇。本卷从机械设计的总体要求出发,
系统概括了机械产品的各种通用零部件,主要为这些零部件的设计提供理
论和方法。介绍基础零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技
术参数及其选取原则、典型结构和设计计算实例,并提供必要的规格、数据
等,为合理确定设计方案提供方法和依据。
本手册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
研究和处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启发的作
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N DBOOK
 书名页
 版权页
 第二版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编辑部
 参加规划和审查的学会
 第一版编辑委员会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分编辑委员会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编辑说明
 目录
 CONTENTS
 第1篇 制图与公差
  第1章 机械制图
   1 制图基本规定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2 比例
    1·3 正投影法
    1·4 图线型式及应用
    1·5 剖面符号
   2 机构运动简图
    2·1 机构运动简图的规定符号(表1·1-8~表1·1-16)
    2·2 机构简图示例
   3 装配图
    3·1 装配图的图形表达及其简化画法
    3·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3·3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编排
   4 零件图
    4·1 零件结构形状的表达方法
    4·2 零件图的若干简化画法
    4·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4 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编写
    4·5 几种常用件的画法
   5 金属结构件及焊接件图
    5·1 金属结构件图样画法
    5·2 金属焊接件图样画法
   6 曲面展开图
    6·1 可展曲面的展开
    6·2 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开
   7 计算机绘图
    7·1 概述
    7·2 图形基本图素生成
    7·3 常用几何计算
    7·4 图形变换
    7·5 图形软件的标准化
    7·6 工程图样绘制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
   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2·1 标准公差
    2·2 基本偏差
    2·3 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2·4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2·5 配制配合应用简介
   3 检验制
    3·1 一般规则
    3·2 光滑极限量规
    3·3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4 圆锥公差与配合
    4·1 锥度与锥角系列
    4·2 圆锥公差制
    4·3 圆锥配合制
  第3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1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术语
   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及注法
    2·1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项目名称及符号
    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注法
   3 形状公差
   4 位置公差
   5 非刚性件的公差注法
   6 基准及其应用
    6·1 基准与三基面体系
    6·2 基准的体现
    6·3 基准的选择及应用
   7 公差原则及其应用
    7·1 基本概念
    7·2 独立原则
    7·3 包容原则(EP)
    7·4 最大实体原则(MMP)
    7·5 最小实体原则(LMP)
    7·6 公差原则的特点及应用(表1·3-7)
   8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关系
    8·1 定形尺寸与形状的控制
    8·2 定位尺寸与方向、位置的控制
    8·3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
   9 孔的中心距公差
    9·1 符号及说明
    9·2 用尺寸公差控制孔的中心距误差
    9·3 用位置度公差控制孔的中心距误差
    9·4 尺寸偏差与位置度公差的换算
   10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原则
    10·1 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的选择
    10·2 形状和位置公差值选择的参考原则
    10·3 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4章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波纹度
   1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术语及定义
    1·1 表面及轮廓的有关术语及定义
    1·2 评定基准的有关术语及定义
    1·3 表面微观几何特征的有关术语及定义
   2 表面粗糙度参数
    2·1 高度特性有关参数
    2·2 间距特性有关参数
    2·3 形状特性有关参数
   3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数值系列标准
    3·1 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3·2 附加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3·3 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规则
    3·4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数值及选用
   4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5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的选用
    5·1 一般原则
    5·2 选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
   6 表面粗糙度的三维评定
   7 表面波纹度
    7·1 表面波纹度的特征
    7·2 磨削表面波纹度
    7·3 美国波纹度的基本概念
    7·4 ISO关于波纹度标准化的工作
  第5章 尺寸链
   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1·1 尺寸链的意义与特征
    1·2 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3 尺寸链的表示
    1·4 尺寸链的作用
   2 尺寸链的分类
    2·1 按环的量值特征
    2·2 按环在机构或零件上的分布
    2·3 按环的方向特征
    2·4 按环在空间的位置
   3 尺寸链的分析计算
    3·1 计算参数及含义
    3·2 计算公式(表1·5-4)
    3·3 达到装配尺寸链要求的方法
    3·4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顺序
    3·5 系数e与k的取值
   4 尺寸链计算
    4·1 基本尺寸的分析与计算
    4·2 公差设计计算
    4·3 公差校核计算
   5 统计尺寸公差在尺寸链计算中的应用
    5·1 对实际尺寸概率分布的最低要求
    5·2 统计封闭环公差的计算
    5·3 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2篇 零部件结构工艺性
  第1章 概论
   1 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2 结构工艺性对产品结构的基本要求
   3 结构工艺性的评价
    3·1 评价结构工艺性的范畴和原则
    3·2 结构工艺性的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
  第2章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1 常用合金铸件的结构要点及应用(表2·2-1)
   2 铸件的结构要素
    2·1 最小允许壁厚
    2·2 铸件壁的联接与过渡
    2·3 加强肋
    2·4 法兰铸造过渡斜度
    2·5 结构斜度(铸造斜度)
   3 铸件结构与铸造工艺(表2·2-12)
   4 铸件结构与铸件缺陷(表2·2-13)
   5 熔模铸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6 压铸件结构的设计
    6·1 压铸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6·2 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
    6·3 镶嵌件
  第3章 零件结构的锻造工艺性
   1 锻造方法对锻件结构的要求
   2 不同材料对锻件结构形状的影响
   3 锻件的设计原则
    3·1 自由锻件的设计原则
    3·2 锤和压力机上模锻件的设计原则
    3·3 胎模锻件的设计原则
    3·4 平锻机上模锻件的设计原则
   4 锤和压力机上模锻件的结构要素
    4·1 模锻斜度
    4·2 圆角半径
    4·3 腹板厚度
    4·4 肋的高宽比
    4·5 凹孔与连皮
   5 模锻件结构与锻造缺陷的关系
  第4章 零件结构的冲压工艺性
   1 冲压件材料的选用
    1·1 选用原则
    1·2 对选用材料的要求
   2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2·1 冲裁件
    2·2 弯曲件
    2·3 拉深件
    2·4 其他成形件
   3 冲压件的结构要素
    3·1 冲裁件
    3·2 弯曲件
    3·3 成形件
   4 冲压件的结构示例(表2·4-27)
  第5章 零件结构的热处理工艺性
   1 影响零件结构热处理工艺性的因素
    1·1 零件材料的选择
    1·2 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刚度
    1·3 零件的尺寸
    1·4 零件的表面状态
   2 热处理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第6章 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1 金属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2 评价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性的基本原则
   3 数控机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3·1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表2·6-14)
    3·2 加工中心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表2·6-15)
    3·3 数控铣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表2·6-16)
    3·4 数控磨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表2·6-17)
    3·5 数控齿轮机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表2·6-18)
  第7章 常用工程塑料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 工程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
    1·1 壁厚
    1·2 脱模斜度
    1·3 支承面
    1·4 加强肋
    1·5 圆角
    1·6 孔
    1·7 螺纹
    1·8 嵌件
    1·9 文字与标志
   2 工程用塑料零件的常见结构(表2·7-7)
  第8章 粉末冶金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 粉末冶金零件的结构要素
    1·1 压制件的形状要求
    1·2 压制件密度
    1·3 压制件的尺寸精度
    1·4 压制件的表面粗糙度
    1·5 压制件的壁厚
   2 粉末冶金零件的结构特点
  第9章 零部件结构装配工艺性
   1 对零部件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基本要求
   2 评价零部件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基本原则
   3 自动装配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3·1 零件结构简单、易于定位(表2·9-12)
    3·2 应易于定向(表2·9-13)
    3·3 从一个方向完成装配(表2·9-14)
    3·4 便于输送(表2·9-15)
    3·5 避免零件相互缠结、错位(表2·9-16)
    3·6 简化装配(表2·9-17)
  参考文献
 第3篇 焊接结构
  第1章 概论
   1 焊接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2 采用焊接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3 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
  第2章 焊接接头
   1 焊接接头的特点
   2 常用焊接接头的形式及其工作特性
    2·1 电弧焊接头
    2·2 电阻焊接头
   3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3·1 许用应力设计法
    3·2 极限状态设计法
   4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4·1 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4·2 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措施
    4·3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计算
   5 在焊接结构中应用断裂力学时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第3章 杆系的焊接结构
   1 焊接梁
    1·1 梁的外形
    1·2 梁的截面形式
    1·3 梁的肋板设计
    1·4 焊接梁的拼接
    1·5 梁与梁的连接
   2 焊接柱
    2·1 柱的构造和截面形式
    2·2 柱的肋板设置
    2·3 柱头及柱与梁的连接
    2·4 柱脚设计
   3 焊接桁架
    3·1 桁架的形式
    3·2 桁架杆件的截面形式
    3·3 桁架节点设计
   4 焊接框架
    4·1 框架的类型
    4·2 焊接框架节点设计
  第4章 机体的焊接结构
   1 切削机床的基础件
    1·1 提高机床基础件刚度的主要途径
    1·2 机床基础件尺寸的稳定性
    1·3 导轨
    1·4 机床基础件实例
   2 锻压设备焊接机身
    2·1 开式机身
    2·2 闭式整体式机身
    2·3 闭式组合式机身
   3 减速器箱体
    3·1 整体式箱体
    3·2 剖分式箱体
   4 电机机座
    4·1 卧式电机机座
    4·2 立式电机机座
   5 柴油机机座
  第5章 旋转体的焊接结构
   1 轮式旋转体
    1·1 轮缘
    1·2 轮辐
    1·3 轮毂
    1·4 轮缘、轮辐和轮毂的连接
    1·5 轮式旋转体实例
   2 筒式旋转体
    2·1 筒身
    2·2 端盖
    2·3 筒身、端盖和轴颈的连接
   3 转子
    3·1 汽轮机、燃气轮机转子
    3·2 电机转子
   4 水轮机转轮
    4·1 整体式焊接转轮
    4·2 分瓣式焊接转轮
   5 其他旋转体
    5·1 转轴
    5·2 风机叶轮
    5·3 汽车轮心
  第6章 压力容器的焊接结构
   1 概述
   2 压力容器常用结构形式
    2·1 圆柱形容器
    2·2 球形容器
   3 压力容器常用焊接接头设计
    3·1 设计要点
    3·2 容器壳体的对接接头设计
    3·3 平封头与筒体的焊接接头设计
    3·4 接管、凸缘、法兰与壳体的焊接接头设计
    3·5 管板与圆筒体的焊接接头设计
    3·6 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接头设计
   4 支座与容器连接的结构设计
    4·1 悬挂式支座
    4·2 支承式支座
    4·3 裙式支座
    4·4 鞍式支座
    4·5 柱式支承
    4·6 多层容器与支座的连接结构
  第7章 薄壁焊接结构
   1 薄壁构件的断面形式及有关特征
   2 薄壁结构设计要点及连接
    2·1 薄壁结构设计要点
    2·2 薄壁构件的连接
   3 薄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4篇 联接与紧固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螺纹
   1 螺纹的基本术语和主要参数
   2 螺纹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表4·1-1)
   3 螺纹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表4·1-2)
   4 普通螺纹
    4·1 基本牙型
    4·2 直径与螺距
    4·3 基本尺寸
    4·4 公差与配合
    4·5 标记方法(表4·1-10)
   5 英制螺纹
   6 管螺纹
   7 梯形螺纹
    7·1 牙型和螺纹的基本尺寸
    7·2 直径与螺距
    7·3 公差与配合
    7·4 标记方法
   8 3°/30°锯齿形螺纹
    8·1 牙型和螺纹的基本尺寸
    8·2 直径与螺距
    8·3 公差与配合
    8·4 标记方法
   9 特殊螺纹
   10 螺纹的首尾
   11 螺纹的自锁和效率
    11·1 螺纹的自锁
    11·2 螺纹的效率
  第2章 螺纹联接
   1 螺纹紧固件联接的基本类型(表4·2-1)
   2 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3 螺栓联接的强度
    3·1 螺栓预紧的应力状态
    3·2 螺纹牙的强度
    3·3 不预紧联接
    3·4 传递横向载荷的预紧联接
    3·5 受轴向载荷的预紧联接
    3·6 受偏心载荷的预紧联接
    3·7 受复合载荷的预紧联接
    3·8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联接
    3·9 高温联接
    3·10 低温联接
    3·11 螺栓联接的可靠性设计(参见机械设计基础卷第6篇第6章1节)
   4 螺纹紧固件的力学性能等级、材料及许用应力
    4·1 螺纹紧固件的力学性能等级
    4·2 螺纹紧固件的材料
    4·3 螺纹联接的许用应力(表4·2-26~表4·2-30)
   5 提高螺栓联接可靠性和寿命的措施
   6 螺纹紧固件的特殊结构
   7 螺纹联接的预紧
    7·1 拧紧力矩
    7·2 预紧力的大小
    7·3 预紧力的控制
   8 螺纹联接的防松
   9 螺纹联接的标准元件及其选择
    9·1 螺纹紧固件的选择
    9·2 螺纹联接的标准元件
  第3章 键、销联接
   1 键联接
    1·1 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表4·3-1)
    1·2 键的选择和联接的强度计算
    1·3 键联接的尺寸系列、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
   2 销联接
    2·1 销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表4·3-8)
    2·2 销的选择和联接的强度计算
    2·3 销联接的标准元件
  第4章 花键联接
   1 矩形花键
    1·1 尺寸系列
    1·2 公差与配合
    1·3 标记方法
   2 渐开线花键
    2·1 术语、定义和代号(表4·4-8)
    2·2 尺寸计算(表4·4-9)
    2·3 尺寸系列
    2·4 公差与配合
    2·5 标注与标记
   3 花键联接的校核计算
  第5章 过盈联接
   1 圆柱面过盈联接
    1·1 联接的计算
    1·2 联接的合理结构
   2 圆锥面过盈联接
    2·1 液压装拆的圆锥面过盈联接
    2·2 螺母压紧的圆锥面过盈联接
   3 胀套联接
  第6章 铆钉联接
   1 铆缝的形式
   2 钢结构铆缝的结构参数
   3 钢结构铆缝的设计
    3·1 构件受拉(压)的铆缝
    3·2 构件受力矩的铆缝
   4 铆钉材料和联接的许用应力
   5 非铁金属或异性材料铆缝的结构参数
   6 铆钉联接的特殊结构
   7 铆接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8 铆钉
  参考文献
 第5篇 轴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1 轴的用途和分类
   2 轴的材料
  第2章 直轴
   1 轴的结构设计
   2 轴的强度计算
    2·1 按许用切应力计算
    2·2 按许用弯曲应力计算
    2·3 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2·4 轴的强度计算举例
   3 轴的刚度计算
    3·1 轴的弯曲变形计算
    3·2 轴的扭转变形计算
    3·3 轴的刚度计算举例
   4 轴的临界转速计算
    4·1 不带圆盘的均匀质量轴的临界转速
    4·2 带圆盘的轴的临界转速
    4·3 轴的临界转速计算举例
  第3章 曲轴
   1 曲轴的结构设计
    1·1 曲轴的结构分类
    1·2 曲轴各部分的结构及设计
    1·3 各类曲轴的结构设计要点
   2 曲轴的强度计算
    2·1 曲轴的破坏形式
    2·2 曲轴的受力分析
    2·3 曲轴的强度校核
    2·4 曲轴强度计算举例
    2·5 提高曲轴强度的措施
  第4章 软轴
   1 软轴的类型和用途
   2 软轴的结构型式和规格
    2·1 钢丝软轴
    2·2 软管
    2·3 软轴接头
    2·4 软管接头
   3 软轴的选择和使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第1章 联轴器
   1 联轴器的分类和选择
    1·1 联轴器的选择
    1·2 联轴器轴孔和键槽形式及尺寸
    1·3 联轴器的型号及轴孔、键槽形式标记
   2 刚性联轴器
    2·1 套筒联轴器
    2·2 凸缘联轴器
    2·3 夹壳联轴器
    2·4 紧箍夹壳联轴器
   3 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3·1 齿式联轴器
    3·2 链条联轴器
    3·3 十字滑块联轴器
    3·4 滑块联轴器
    3·5 万向联轴器
   4 有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4·1 有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的刚度
    4·2 联轴器的弹性元件
    4·3 簧片联轴器
    4·4 蛇形弹簧联轴器
    4·5 膜片联轴器
    4·6 弹性管联轴器和波纹管联轴器
    4·7 橡胶金属环联轴器
    4·8 轮胎式联轴器
    4·9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4·10 弹性块联轴器
    4·11 梅花形挠性联轴器
    4·12 芯型挠性联轴器
    4·13 弹性柱销联轴器
    4·14 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
    4·15 挠性鼓形齿式联轴器
    4·16 多角形橡胶联轴器
    4·17 磁力联轴器
   5 安全联轴器
   6 联轴器的试验
    6·1 联轴器的试验分类
    6·2 联轴器的试验方法
  第2章 离合器
   1 离合器的功能与分类
   2 接合元件
    2·1 啮合元件
    2·2 摩擦元件
   3 机械离合器
    3·1 牙嵌离合器
    3·2 转键离合器
    3·3 圆盘摩擦片离合器
    3·4 圆盘摩擦块离合器
    3·5 圆锥离合器
    3·6 涨圈离合器
    3·7 扭簧离合器
    3·8 接合机构
    3·9 机械离合器计算(表6·2-12)
   4 气压离合器
    4·1 活塞气压离合器
    4·2 隔膜气压离合器
    4·3 气胎离合器
    4·4 气压离合器计算(表6·2-13)
   5 液压离合器
    5·1 柱塞液压离合器
    5·2 活塞液压离合器
    5·3 隔膜液压离合器
    5·4 液粘调速离合器
    5·5 液压离合器计算(表6·2-15)
   6 电磁离合器
    6·1 牙嵌电磁离合器
    6·2 摩擦片电磁离合器
    6·3 扭簧电磁离合器
    6·4 磁粉离合器
   7 超越离合器
    7·1 滚柱超越离合器
    7·2 楔块超越离合器
    7·3 非接触型超越离合器
    7·4 超越离合器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7·5 超越离合器计算(表6·2-22)
   8 自动同步离合器
   9 离心离合器
    9·1 带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
    9·2 无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
    9·3 钢球离合器
    9·4 离心离合器计算(表6·2-24)
   10 安全离合器
    10·1 牙嵌安全离合器
    10·2 钢球安全离合器
    10·3 圆盘安全离合器
    10·4 圆锥安全离合器
    10·5 安全离合器计算(表6·2-28)
   11 离合器试验
  第3章 制动器
   1 制动器的功能与分类
   2 制动力矩的确定
    2·1 制动类型
    2·2 载荷力矩的计算
   3 外抱块式制动器
    3·1 结构形式
    3·2 设计计算
   4 内张蹄式制动器
    4·1 结构形式
    4·2 设计计算(表6·3-13)
   5 带式制动器
    5·1 结构形式
    5·2 设计计算
   6 盘式制动器
    6·1 结构形式
    6·2 设计计算(表6·3-17)
   7 其他制动器和辅助装置
    7·1 磁粉制动器
    7·2 磁涡流制动器
    7·3 摩擦块磨损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
   8 制动器的发热验算
   9 制动器的驱动装置
    9·1 制动电磁铁
    9·2 电力液压推动器
    9·3 离心推动器
    9·4 滚动螺旋推动器
    9·5 气力驱动装置
    9·6 人力操纵机构
   10 摩擦材料
    10·1 摩擦材料的种类
    10·2 摩擦材料的试验方法
    10·3 摩擦副计算用数据(表6·3-22)
  参考文献
 第7篇 滑动轴承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1 滑动轴承的分类
   2 滑动轴承的选用
    2·1 滑动轴承的性能比较
    2·2 径向轴承的极限载荷与转速
    2·3 止推轴承的极限载荷与转速
   3 轴承设计
    3·1 轴承参数
    3·2 轴承设计方法
   4 轴承材料
    4·1 轴承材料应具备的工作特性
    4·2 分类(表7·1-3)
  第2章 液体润滑动压轴承
   1 油楔形成方法(表7·2-1)
   2 液体动压轴承的分类(表7·2-2)
   3 液体动压轴承的基本原理
    3·1 性能计算公式
    3·2 轴承的稳定性
    3·3 湍流的影响
   4 压力供油径向圆轴承
    4·1 稳态性能计算
    4·2 稳定性计算
    4·3 压力供油径向圆轴承的参数选择
    4·4 供油槽型式及其尺寸
    4·5 计算流程(图7·2-29)
   5 不完全油膜径向圆轴承
    5·1 轴承性能
    5·2 不完全油膜径向圆轴承的参数选择
    5·3 润滑剂
    5·4 油槽型式
   6 多楔径向轴承
    6·1 多楔轴承的几何参数
    6·2 多楔轴承的参数选择
    6·3 椭圆轴承
    6·4 其他固定瓦多楔轴承承载能力的计算
    6·5 可倾瓦块多楔径向轴承
   7 变载荷轴承的计算特点
    7·1 挤压膜轴承
    7·2 旋转载荷
    7·3 一般情况下的变载荷轴承
   8 止推轴承
    8·1 止推轴承的参数选择
    8·2 斜-平面固定瓦止推轴承
    8·3 阶梯面固定瓦止推轴承
    8·4 可倾瓦块止推轴承
   9 液体动压润滑轴承的轴瓦材料
  第3章 液体润滑静压轴承
   1 静压轴承的分类
    1·1 静压轴承按供油系统的分类
    1·2 静压轴承按补偿器的分类
    1·3 静压轴承按轴承结构的分类
   2 静压轴承的基本公式
    2·1 流量
    2·2 承载能力
    2·3 油膜刚度
    2·4 摩擦力和摩擦系数
    2·5 轴承功耗和润滑油温升
    2·6 润滑油粘度
   3 静压轴承的参数选择
    3·1 宽径比(长宽比)
    3·2 封油面宽度
    3·3 设计间隙
    3·4 供油压力
    3·5 压力比
   4 单向油垫
    4·1 管式节流、小孔节流单向油垫
    4·2 定量泵、定量阀供油单向油垫
    4·3 薄膜反馈节流单向油垫
   5 对向油垫
   6 径向轴承
    6·1 垫式轴承
    6·2 腔式轴承
    6·3 腔式轴承和垫式轴承的比较
   7 液体静压径向轴承的动态特性
  第4章 动静压混合轴承
   1 腔式径向轴承
   2 无腔轴承
   3 阶梯腔动静压混合轴承
  第5章 自润滑轴承
   1 自润滑轴承的分类
   2 无润滑轴承
    2·1 无润滑轴承的材料与结构
    2·2 无润滑轴承参数的选择
    2·3 无润滑轴承的设计准则
    2·4 无润滑轴承的设计程序(图7·5-5)
    2·5 单位面积载荷和速度的计算
   3 含油轴承
    3·1 含油轴承的分类
    3·2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
    3·3 其他金属含油轴承
    3·4 塑料含油轴承
   4 固体润滑轴承
    4·1 覆膜轴承
    4·2 烧结轴承
    4·3 复合轴承
    4·4 镶嵌轴承
  第6章 气体润滑轴承
   1 气体动压轴承
    1·1 径向轴承
    1·2 止推轴承
    1·3 组合轴承
    1·4 轴承材料及其加工精度
   2 气体静压轴承
    2·1 气体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
    2·2 径向轴承
    2·3 止推轴承
    2·4 球面和锥面轴承
    2·5 气体静压轴承的动态特性
    2·6 轴承材料、加工精度及供气装置
   3 压膜轴承
    3·1 平面压膜轴承
    3·2 柱面压膜径向轴承
    3·3 球面压膜轴承
    3·4 锥面压膜轴承
    3·5 轴承材料及换能器设计
   4 气体混合润滑轴承
    4·1 概述
    4·2 孔式供气动静压轴承
    4·3 缝式供气动静压轴承
    4·4 多孔质动静压轴承(参见本篇第7章3节)
    4·5 小孔-浅腔动静压轴承
    4·6 气体混合润滑轴承的应用
  第7章 流体润滑多孔质轴承
   1 流体润滑多孔质轴承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2 流体润滑多孔质轴承的基本原理
    2·1 多孔质材料的透气性
    2·2 压力分布方程
   3 气体多孔质静压轴承
    3·1 气体多孔质静压轴承的设计步骤
    3·2 止推轴承的性能
    3·3 径向轴承的性能
    3·4 球面和锥面轴承
   4 气体多孔质动静压轴承
    4·1 气体多孔质动静压轴承的基本方程
    4·2 气体多孔质动静压轴承的特性曲线
   5 轴承材料及加工方法
    5·1 多孔质材料及其主要性能
    5·2 加工方法
  第8章 浮环轴承
   1 浮环轴承的特点与分类
   2 动压气体浮环轴承
   3 静压气体浮环轴承
   4 动静压混合气体浮环轴承
  第9章 箔轴承
   1 拉伸型箔轴承
    l·1 单叶动压箔轴承
    1·2 单叶静压箔轴承
    1·3 三叶动压箔轴承
   2 弯曲型箔轴承
    2·1 波箔轴承
    2·2 柔性支承箔轴承
   3 悬臂型箔轴承
    3·1 径向轴承
    3·2 止推轴承
  第10章 电磁轴承
   1 静电轴承
    1·1 静电轴承的基本原理
    1·2 静电轴承的分类
    1·3 静电轴承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参数
    1·4 静电轴承的设计与计算
    1·5 应用举例——静电轴承陀螺仪
   2 磁力轴承
    2·1 磁力轴承的分类与应用
    2·2 磁力轴承的性能计算
    2·3 磁力轴承的材料
  第11章 滑动轴承试验
   1 滑动轴承试验的分类
   2 滑动轴承试验设备
   3 试验轴承的配置
   4 试验机的组成
   5 试验轴承
  参考文献
 第8篇 滚动轴承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1滚动轴承特性
   2 滚动轴承的类型与结构
   3 滚动轴承代号
    3·1 滚动轴承基本代号
    3·2 滚动轴承前置、后置代号
  第2章 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
   1 精度
   2 游隙
   3 摩擦力矩
   4 速度性能
   5 调心性能
   6 刚度和预紧
    6·1 刚度
    6·2 预紧
   7 振动和噪声
   8 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
   9 推力轴承的最小轴向载荷
   10 润滑
    10·1 脂润滑
    10·2 油润滑
   11 密封与清洁度
    11·1 密封
    11·2 清洁度
  第3章 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与寿命
   1 额定静载荷与当量静载荷
    1·1 额定静载荷
    1·2 当量静载荷
    1·3 按静载荷选择轴承
   2 额定寿命
   3 额定动载荷与当量动载荷
    3·1 基本额定动载荷
    3·2 当量动载荷
   4 可靠性
   5 寿命计算方法及其发展
    5·1 寿命计算公式
    5·2 寿命计算公式的修正
    5·3 寿命计算方法的发展
    5·4 磨损寿命估算
  第4章 滚动轴承部件设计
   1 概述
   2 轴承配置
   3 轴承配合
   4 安装和紧固
    4·1 轴承安装
    4·2 轴承紧固
   5 结构举例
  第5章 典型主机用轴承
   1 汽车轴承
    1·1 前轮毂轴承
    1·2 变速箱轴承
    1·3 离合器轴承
   2 铁路车辆轴承
    2·1 铁路车辆轴承的结构型式
    2·2 车辆轴承的基本要求
    2·3 车辆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3 轧机轴承
    3·1 轧机轴承的结构型式
    3·2 初轧机轴承
    3·3 线材轧机轴承
    3·4 带材热轧机轴承
    3·5 轧机轴承密封
   4 航空发动机轴承
    4·1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特殊技术要求
    4·2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结构类型
    4·3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润滑
   5 机床轴承
    5·1 常用机床主轴轴承及其公差等级
    5·2 机床主轴轴承的配合
    5·3 机床主轴轴承的典型应用
   6 精密仪器轴承
    6·1 仪器轴承结构类型及应用特点
    6·2 陀螺转子轴承
   7 电机轴承
    7·1 电机轴承主要类型及特点
    7·2 三相交流电机轴承
    7·3 电力机车牵引电机轴承
    7·4 矿用风机轴承
   8 机器人轴承
    8·1 机器人轴承的应用特点
    8·2 机器人常用轴承
    8·3 机器人轴承典型应用
   9 转盘轴承
    9·1 转盘轴承的特点
    9·2 转盘轴承的结构型式
    9·3 转盘轴承的选用
    9·4 转盘轴承典型应用
  第6章 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轴承
   1 高速轴承
   2 高温轴承
   3 低温轴承
   4 真空轴承
   5 无磁轴承
   6 耐腐蚀轴承
  第7章 滚动轴承的失效与诊断
   1 滚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
   2 滚动轴承故障监测方法
    2·1 振动信号监测法
    2·2 其他监测法
   3 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与诊断
    3·1 失效分析与诊断的思路
    3·2 失效分析技术
  第8章 滚动轴承基本类型参数表
   1 深沟球轴承(表8·8-1)
   2 调心球轴承(表8·8-2)
   3 角接触球轴承(表8·8-3)
   4 推力球轴承(表8·8-4)
   5 滚针轴承
    5·1 滚针轴承(表8·8-5)
    5·2 滚针和保持架组件(表8·8-6)
   6 圆柱滚子轴承(表8·8-7)
   7 调心滚子轴承(表8·8-8)
   8 圆锥滚子轴承(表8·8-9)
   9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表8·8-10)
  参考文献
 第9篇 箱体、导轨
  第1章 箱体
   1 概述
    1·1 箱体的功能及分类
    1·2 箱体设计的主要问题及设计要求
    1·3 箱体的设计方法
   2 箱体的结构设计
    2·1 箱体结构方案分析
    2·2 箱体的毛坯、材料和热处理
    2·3 箱体结构参数选择
    2·4 箱体的联接与固定
    2·5 箱体的结构工艺性
    2·6 提高箱体强度、刚度和减少热变形的措施
   3 箱体的设计计算
    3·1 箱体设计计算的一般原则
    3·2 箱体的强度计算
    3·3 齿轮减速器箱座的刚度计算
    3·4 机床主轴箱的刚度计算
    3·5 箱体截面几何形状及壁厚的设计
    3·6 箱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4 箱体的实验
  第2章 导轨
   1 概述
    1·1 导轨的功用和导向原理
    1·2 设计导轨的基本要求
    1·3 常用导轨的类型及其技术特性(表9·2-1)
   2 滑动导轨设计
    2·1 滑动导轨的结构型式及其选择
    2·2 滑动导轨间隙的调整
    2·3 滑动导轨的设计计算
    2·4 滑动导轨的材料
    2·5 几种特殊的滑动导轨
    2·6 静压导轨设计
    2·7 液体动压导轨
    2·8 滑动导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典型结构
   3 滚动导轨设计
    3·1 滚动导轨的结构型式
    3·2 滚动导轨的预紧
    3·3 滚动导轨的设计计算
    3·4 直线滚动导轨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5 滚动导轨支承和滚动导套
    3·6 滚轮
    3·7 典型结构图
   4 导轨的润滑与防护装置
    4·1 导轨的供油方式和润滑油的选择
    4·2 滑动导轨润滑油槽的型式
    4·3 设计导轨润滑装置注意事项
   5 其他导轨设计
    5·1 滚动-贴塑-镶钢复合式导轨
    5·2 弹簧导轨
    5·3 磁浮导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弹簧、飞轮
  弹簧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弹簧概论
   1 弹簧的类型及其特性
   2 弹簧设计的基本概念
    2·1 弹簧的特性和刚度
    2·2 弹簧的变形能
    2·3 弹簧的共振
   3 弹簧材料和许用应力
    3·1 弹簧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应用
    3·2 弹簧材料的选择
    3·3 弹簧的许用应力
  第2章 螺旋弹簧
   1 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的设计
    1·1 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的结构设计
    1·2 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公式
    1·3 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的强度校核
    1·4 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的稳定性验算
    1·5 圆柱压缩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
    1·6 大螺旋角弹簧的设计计算
    1·7 弹簧承受冲击载荷时的计算
    1·8 弹簧承受振动载荷时的计算
    1·9 强压(拉)处理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
    1·10 径向特性计算
    1·11 组合螺旋弹簧的计算
    1·12 变节距压缩螺旋弹簧的计算
   2 圆柱拉伸螺旋弹簧的设计
    2·1 圆柱拉伸螺旋弹簧的结构设计
    2·2 圆柱拉伸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
   3 圆柱扭转螺旋弹簧的设计
    3·1 圆柱扭转螺旋弹簧的结构设计
    3·2 圆柱扭转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
   4 圆柱螺旋弹簧的许用应力
   5 圆锥螺旋弹簧的设计
    5·1 弹簧的特性
    5·2 弹簧的变形和强度计算
   6 涡卷螺旋弹簧的设计
  第3章 板弹簧
   1 板弹簧的类型和用途
   2 板弹簧的结构
    2·1 弹簧钢板的截面形状
    2·2 主板端部结构
    2·3 副板端部结构
    2·4 板弹簧的固定结构
   3 单板弹簧的计算
   4 多板弹簧的计算
    4·1 多板弹簧主要尺寸和参数的计算
    4·2 各板片工作应力和在自由状态下曲率半径的计算:
   5 变刚度和变截面板弹簧的计算
    5·1 变刚度板弹簧的计算
    5·2 变截面板弹簧的计算
   6 板弹簧的材料、强化技术、许用应力和试验
    6·1 板弹簧的材料与强化技术
    6·2 板弹簧的许用应力
    6·3 板弹簧的试验
  第4章 其他形状的金属弹簧
   1 扭杆弹簧
    1·1 扭杆弹簧的计算载荷
    1·2 扭杆的设计计算
    1·3 扭杆的端部结构和有效工作长度
    1·4 扭杆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5 扭杆弹簧的技术要求
   2 碟形弹簧
    2·1 碟形弹簧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2·2 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
    2·3 碟形弹簧的参数选择和设计要点
    2·4 碟形弹簧的材料、强度校核和技术要求
   3 环形弹簧
    3·1 环形弹簧的结构、特性和用途
    3·2 环形弹簧的设计计算
    3·3 环形弹簧的材料、许用应力和技术要求
   4 片弹簧
    4·1 片弹簧的结构
    4·2 片弹簧的设计计算
    4·3 片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5 平面涡卷弹簧
    5·1 非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的设计计算
    5·2 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
    5·3 平面涡卷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第5章 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
   1 空气弹簧
    1·1 空气弹簧的结构
    1·2 空气弹簧的刚度计算
    1·3 空气弹簧的减振阻尼
    1·4 空气弹簧的高度控制
   2 橡胶弹簧
    2·1 橡胶弹簧的变形计算
    2·2 橡胶弹簧的静刚度计算
    2·3 橡胶弹簧的动刚度计算
    2·4 橡胶弹簧的疲劳强度
  第6章 飞轮
   1 飞轮的计算
    1·1 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
    1·2 最大盈亏功的计算
    1·3 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2 飞轮的结构设计
    2·1 飞轮的基本结构型式
    2·2 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2·3 飞轮轮缘线速度的校核
    2·4 飞轮转动惯量的校核
    2·5 飞轮的强度校核
    2·6 飞轮的振摆与静平衡
    2·7 飞轮的过载保护装置
    2·8 飞轮的新材料与新型结构
  参考文献
 第11篇 密封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1 密封机理与分类
   2 密封力与卸荷
   3 追随性与卡滞
   4 密封能力
   5 漏泄
   6 摩擦
   7 磨损
   8 润滑
   9 密封系统
    9·1 密封剂与隔离腔
    9·2 润滑
    9·3 冷却与冲洗
   10 经济分析
  第2章 静密封
   1 螺栓法兰联接密封
    1·1 法兰
    1·2 密封垫片
    1·3 螺栓力计算
   2 管道联接密封
   3 高压容器密封
    3·1 金属平垫密封
    3·2 双锥密封
    3·3 八角垫和椭圆垫密封
   4 金属空心O形环密封
    4·1 设计计算要点
    4·2 O形环的制作和充气方法
   5 中分面密封
    5·1 中分面
    5·2 螺栓力
   6 特殊工况静密封
    6·1 高温静密封
    6·2 低温静密封
    6·3 真空静密封
  第3章 弹塑性体接触动密封
   1 软填料密封
    1·1 软填料及其应用
    1·2 填料箱
    1·3 软填料密封计算
   2 柔性石墨密封
    2·1 密封机理
    2·2 柔性石墨的性能与制品
    2·3 柔性石墨密封的使用要求
   3 成型填料密封
    3·1 橡胶挤压型密封圈
    3·2 橡胶唇型密封圈
    3·3 橡胶组合式密封圈
    3·4 同轴密封圈
    3·5 塑料密封圈
    3·6 皮革密封圈
   4 油封
    4·1 油封类型
    4·2 油封性能与结构参数
    4·3 标准型油封
    4·4 油封安装结构
    4·5 动力型油封
  第4章 非弹性体接触动密封
   1 机械密封
    1·1 机械密封类型
    1·2 机械密封标准或系列制品
    1·3 机械密封设计计算
    1·4 机械密封材料
    1·5 机械密封应用
    1·6 非接触型机械密封
   2 硬填料密封
    2·1 硬填料密封环结构形式
    2·2 硬填料密封组
    2·3 硬填料密封计算
   3 活塞环
    3·1 活塞环工作原理
    3·2 活塞环组的环数与尺寸
    3·3 活塞环径向力
    3·4 活塞环应力
    3·5 活塞环截面形状
    3·6 活塞环材料与表面处理
   4 无油润滑活塞环
    4·1 无油润滑活塞环使用特点
    4·2 无油润滑活塞环的磨损与寿命
   5 涨圈密封
    5·1 涨圈转动的危害
    5·2 涨圈防转条件
    5·3 涨圈卸荷
  第5章 流阻型非接触动密封
   1 浮动环密封
    1·1 浮动环结构类型
    1·2 浮动环设计要点
    1·3 浮动环技术要求
    1·4 浮动环密封计算
   2 无油浮动环密封
    2·1 无油浮动环典型结构
    2·2 无油浮动环设计要求
    2·3 无油浮动环漏泄量计算
   3 固定环密封
    3·1 离心压缩机用固定环密封
    3·2 液压元件用固定环密封
    3·3 离心泵口环
    3·4 喷油泵研合密封
   4 背压套筒密封
   5 迷宫密封
    5·1 迷宫密封工作原理
    5·2 迷宫密封计算公式
    5·3 迷宫密封结构形式
  第6章 动力型非接触动密封
   1 离心密封
    1·1 离心密封结构
    1·2 离心密封承压能力
    1·3 离心密封功率消耗
   2 螺旋密封
    2·1 层流工况密封压差与功率消耗
    2·2 湍流工况密封压差
    2·3 螺旋几何参数选择
    2·4 封液选择
   3 螺旋迷宫密封
   4 停车密封
    4·1 自解脱式停车密封
    4·2 外操纵式停车密封
  第7章 胶粘型密封
   1 密封胶
    1·1 密封胶分类
    1·2 密封胶主要品牌
    1·3 应用
   2 无压堵漏
    2·1 特性与选用(表11·7-4及表11·7-5)
    2·2 主要牌号(表11·7-6及表11·7-7)
    2·3 应用
   3 带压堵漏
    3·1 带压堵漏原理
    3·2 带压堵漏工具
    3·3 堵漏方法
    3·4 卡具设计
    3·5 密封剂
   4 磁流体密封
    4·1 磁流体
    4·2 磁流体密封结构
    4·3 磁流体密封性能
  第8章 密封循环保护系统
   1 基本作用与功能
   2 机械密封系统
    2·1 润滑、冲洗和冷却
    2·2 系统热平衡
    2·3 系统流程(表11·8-3和表11·8-4)
    2·4 系统器件
   3 浮环密封系统
    3·1 封油系统流程
    3·2 封油系统主要设备
    3·3 主要参数确定
    3·4 封油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4 迷宫密封系统
    4·1 开式迷宫密封系统
    4·2 闭式迷宫密封系统
    4·3 自给式迷宫密封系统
    4·4 化工介质迷宫密封系统
  第9章 防尘、组合与全封闭密封
   1 防尘密封
    1·1 旋转型防尘密封
    1·2 往复型防尘密封
    1·3 全封闭型防尘密封
   2 组合密封
    2·1 多级串联
    2·2 降压与阻漏结合
    2·3 分解处理
    2·4 防尘密封与主密封组合
   3 全封闭密封
    3·1 整机屏蔽
    3·2 屏蔽电机
    3·3 屏蔽电磁联轴器
    3·4 屏蔽电磁铁
    3·5 隔膜及波纹管传能
   4 橡胶密封条
   5 密封焊
  第10章 密封材料
   1 石棉
   2 皮革
   3 毛毡
   4 人造纤维
   5 纸板
   6 橡胶
   7 塑料与树脂
   8 碳素材料
   9 工程陶瓷
   10 微晶玻璃与硅化石墨
   11 硬质合金
   12 堆焊硬合金
   13 喷焊与喷涂粉末
   14 铸铁
   15 钢与有色金属
  参考文献
 索引
 全国特大型、大型一类机电工业企业名单
 重点企业产品介绍
 一版有关的编写人员
 封底

机工科技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