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结果页
欢迎来到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图书 >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共有 18 卷 152 篇,分基础、工程材料、设计、
工艺及设备、电工电子和仪器仪表以及通用机械产品和专用机械产品等部
分。本卷为工艺及设备部分中的一卷,全卷共分 8 篇。第 1 篇“机械制造工
艺总论”介绍了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总体概念及各种工艺方法的关系、横向
比较和综合应用;第 2 至第 8 篇为热加工专业篇,分别介绍了铸造、锻压、
冲压、焊接、切割、胶接等毛坯成形技术,热处理、材料保护等毛坯和零件
改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最新发展,包括工艺原理、工艺方法、工艺设计、工
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设备的结构及采用、工艺过程控
制及质量检测、生产线的布置等,同时结合典型零件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具体
应用原则和范围。
本手册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 上的广大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
研究和处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启发的作
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书名页
 版权页
 第二版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编辑部
 参加规划和审查的学会
 第一版编辑委员会
 《机械工程手册》(第一版)特约编辑
 《机械工程手册》(第一版)编辑及编辑组负责人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分编辑委员会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编辑说明
 目录
 CONTENTS
 第1篇 机械制造工艺总论
  第1章 机械制造工艺的分类及技术发展趋势
   1 机械工厂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分类
   3 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3·1 常规工艺的不断优化
    3·2 新型加工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发展
    3·3 工艺设计由“经验”走向“定量分析”
    3·4 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与工艺的紧密结合
    3·5 “机械制造技术系统”的形成
  第2章 工艺管理
   1 生产管理系统与工艺管理系统
    1·1 生产管理系统
    1·2 工艺管理系统
   2 工艺基础工作
   3 产品生产工艺准备
   4 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第3章 产品工艺过程设计
   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及工艺方案的初步设计
   2 工艺方案设计
    2·1 工艺方案设计的原则
    2·2 工艺方案的分类及内容
    2·3 工艺方案的评价
   3 工艺技术选择
    3·1 零件的材料、形状及尺寸的影响
    3·2 生产类型的影响
    3·3 不同工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工艺技术选择实例分析
 第2篇 铸造
  第1章 概论
   1 铸造的特点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2 铸件及其生产方法
   3 铸造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2章 铸件形成过程的理论基础
   1 金属充型
    1·1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1·2 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2 铸件凝固
    2·1 金属在铸型中的传热特点
    2·2 铸件凝固时间的计算
   3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3·1 基本原理
    3·2 各种数值方法应用简介
   4 铸件凝固组织的控制
    4·1 粒状晶组织的控制
    4·2 柱状晶组织的控制
    4·3 共晶组织的控制
   5 金属与铸型相互作用
    5·1 热作用
    5·2 物理化学作用
    5·3 机械作用
   6 铸件凝固过程的伴生现象
    6·1 铸件中的气孔和夹杂
    6·2 铸件的收缩
    6·3 铸件的热裂
  第3章 铸造工艺设计
   1 铸件的工艺分析
    1·1 铸件结构分析
    1·2 造型、制芯方法及铸型种类的选择
    1·3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确定
    1·4 型芯设计原则
   2 主要工艺参数
    2·1 铸件尺寸公差
    2·2 铸件重量公差
    2·3 铸件加工余量
    2·4 铸造收缩率
    2·5 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3 浇注系统设计
    3·1 金属引入位置
    3·2 浇注系统的类型及其选用
    3·3 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3·4 过滤器的应用
   4 冒口、保温补贴、冷铁、铸筋
    4·1 冒口
    4·2 保温补贴
    4·3 冷铁
    4·4 铸筋
   5 铸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
    5·1 基本概念
    5·2 铸造CAPP内容和基本步骤
  第4章 砂型铸造
   1 工艺装备设计
    1·1 模样
    1·2 模底板及模板框
    1·3 砂箱
    1·4 芯盒
   2 造型材料
    2·1 原砂
    2·2 粘结剂
    2·3 混合料及其配制
    2·4 砂型砂芯涂料
    2·5 旧砂再生
   3 造型制芯工艺
    3·1 气动微振压实造型
    3·2 高压造型
    3·3 气流冲击造型
    3·4 真空密封造型
    3·5 树脂自硬砂造型与制芯
    3·6 水玻璃砂造型与制芯
    3·7 薄壳制芯
    3·8 热芯盒制芯
    3·9 冷芯盒制芯
  第5章 特种铸造
   1 概述
   2 压力铸造
    2·1 压力铸造原理及工艺流程
    2·2 压铸工艺参数
    2·3 特殊压铸方法
    2·4 压铸型(压铸模)设计
   3 低压铸造
    3·1 低压铸造原理
    3·2 低压铸造工艺
   4 差压铸造
    4·1 差压铸造工作原理
    4·2 差压铸造充型过程
   5 金属型铸造
    5·1 金属型铸造原理及特点
    5·2 金属型设计
    5·3 金属型铸造工艺
    5·4 覆砂金属型
   6 熔模铸造
    6·1 制模用压型
    6·2 熔模材料及制模工艺
    6·3 熔模铸型
    6·4 熔模铸件的浇注和清理
   7 实型铸造
    7·1 实型铸造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7·2 实型铸造模样材料及制造
    7·3 实型铸造模样在浇注中的变化
    7·4 实型铸造工艺
    7·5 实型铸造的新发展
   8 陶瓷型铸造
    8·1 陶瓷浆料的配制
    8·2 陶瓷型制造
   9 离心铸造
    9·1 离心铸造原理、分类和应用范围
    9·2 离心铸造工艺
    9·3 几种典型件的离心铸造
   10 连续铸造
    10·1 连续铸铁管
    10·2 连续铸造铸铁型材
   11 其他特种铸造
    11·1 真空吸铸
    11·2 挤压铸造
    11·3 电渣熔铸
  第6章 铸钢熔炼
   1 熔炼过程
    1·1 炉渣
    1·2 脱磷
    1·3 脱硫
    1·4 钢中的氢和氮
    1·5 脱氧
    1·6 炼钢过程中钢液的搅拌
   2 电弧炉炼钢
    2·1 交流电弧炉
    2·2 直流电弧炉
    2·3 电弧炉炼钢工艺
   3 其他炼钢法
    3·1 平炉炼钢
    3·2 感应电炉炼钢
    3·3 等离子炉炼钢
    3·4 电子束炉炼钢
   4 炉外精炼
    4·1 真空脱气
    4·2 加热精炼
    4·3 吹氧脱碳精炼
    4·4 喷粉精炼
  第7章 铸铁熔炼
   1 冲天炉熔炼
    1·1 冲天炉结构
    1·2 冲天炉熔炼主要工艺参数
    1·3 冲天炉燃烧反应与热交换
    1·4 冲天炉熔炼冶金反应
    1·5 冲天炉熔炼用焦炭
    1·6 改善冲天炉熔炼的主要措施
   2 感应电炉熔炼
    2·1 感应电炉工作原理
    2·2 感应电炉熔炼特点
    2·3 无芯工频感应电炉
    2·4 有芯工频感应电炉
   3 双联熔炼
   4 几种铸铁的熔炼特点
    4·1 灰铸铁熔炼
    4·2 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熔炼
    4·3 可锻铸铁熔炼
    4·4 特种铸铁熔炼
  第8章 非铁铸造合金熔炼
   1 非铁铸造合金熔炼设备
   2 非铁铸造合金用炉料
    2·1 原金属料
    2·2 回炉料
    2·3 中间合金
   3 铸造铝合金熔炼
    3·1 铝合金的精炼处理
    3·2 铝合金的变质处理
    3·3 铝合金的细化处理
    3·4 铝合金的炉前检验
    3·5 常用铝合金的熔制工艺特点
   4 铸造铜合金熔炼
    4·1 铜合金的去氢脱氧
    4·2 铜合金的熔炼工艺
   5 铸造钛合金熔炼
   6 铸造镁合金熔炼
   7 铸造锌合金熔炼
  第9章 铸件落砂清理及后处理
   1 铸件落砂清理
    1·1 机械落砂
    1·2 水力清砂
    1·3 喷丸、抛丸清理
    1·4 电液压清砂
    1·5 电化学清砂
    1·6 电弧气刨
   2 铸件后处理
    2·1 浸渗处理
    2·2 磷化处理
  第10章 铸件热处理
   1 铸铁件热处理
    1·1 灰铸铁件热处理
    1·2 球墨铸铁件热处理
    1·3 可锻铸铁件热处理
    1·4 抗磨白口铸铁件热处理
   2 铸钢件热处理
    2·1 铸钢件热处理分类
    2·2 铸钢件热处理工艺
   3 非铁合金铸件热处理
    3·1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
    3·2 铜合金铸件热处理
  第11章 冲天炉配料、加料及浇注机械化与自动化
   1 冲天炉配料设备
    1·1 冲天炉微处理机配料装置
    1·2 铁料翻斗
    1·3 过渡料车
    1·4 焦炭、石灰石定量给料装置
   2 冲天炉加料设备
    2·1 爬式加料机
    2·2 单轨式加料机
   3 冲天炉微型计算机控制、检测与管理系统
    3·1 控制系统
    3·2 监测监控管理系统
   4 机械化自动化浇注设备
    4·1 加热式浇注设备
    4·2 非加热式浇注设备
  第12章 砂处理机械化与自动化
   1 新砂烘干机械化
    1·1 三回程滚筒烘砂装置
    1·2 振动沸腾烘砂装置
    1·3 热气流烘砂装置
   2 旧砂处理机械化
    2·1 磁分离设备
    2·2 破碎设备
    2·3 筛分设备
    2·4 旧砂冷却设备
    2·5 旧砂再生设备
   3 型砂制备机械化
    3·1 粘土砂混砂机
    3·2 树脂砂混砂机
    3·3 型砂给料设备
    3·4 混砂用定量设备
    3·5 松砂设备
    3·6 砂处理机械化布置
    3·7 型砂质量检测与控制自动化
  第13章 造型机械化与自动化
   1 造型机
    1·1 气动微振压实造型机
    1·2 多触头高压造型机
    1·3 真空压实造型机
    1·4 射压造型机
    1·5 气流造型机
    1·6 抛砂机
   2 造型机主要机构
    2·1 微振机构
    2·2 增压机构
    2·3 加砂定量斗与压头机构
    2·4 快换模板装置
    2·5 射砂机构
    2·6 气冲头
   3 造型辅机
    3·1 分箱机
    3·2 翻箱机
    3·3 合箱机
    3·4 落箱机
    3·5 压铁机
    3·6 铸型顶出机
    3·7 刮砂机
    3·8 铸型输送机
    3·9 定位机构
   4 造型线
    4·1 造型线的布置型式
    4·2 半机械化造型线
    4·3 机械化造型线
    4·4 半自动造型线
    4·5 全自动造型线
   5 柔性造型单元
  第14章 制芯机械化与自动化
   1 射芯机
    1·1 普通射芯机
    1·2 热芯盒射芯机
    1·3 冷芯盒射芯机
    1·4 多用射芯机
    1·5 制芯中心
   2 壳芯机
    2·1 底吹式壳芯机
    2·2 顶吹式壳芯机
   3 射芯机主要机构
    3·1 射砂机构
    3·2 起芯机构
    3·3 顶升机构
  第15章 落砂、清理机械化与自动化
   1 落砂机
    1·1 惯性振动落砂机
    1·2 冲击式惯性振动落砂机
    1·3 惯性振动输送落砂机
    1·4 惯性横振动输送落砂机
    1·5 滚筒冷却落砂机
    1·6 间歇电液压清砂室
   2 清理机械化与自动化
    2·1 抛喷丸清理机械化与自动化
    2·2 浇冒口切除机械化
    2·3 铸件铲磨生产线
    2·4 清理机器人
  第16章 特种铸造机械化与自动化
   1 压铸机
    1·1 压铸机分类与比较
    1·2 冷室压铸机
    1·3 热室压铸机
    1·4 压铸机主要机构
    1·5 新型压铸机
   2 压铸生产自动化
    2·1 压铸型自动喷涂料装置
    2·2 液体金属自动浇注设备
    2·3 铸件取出自动化
    2·4 型温自动控制
    2·5 压铸过程的微型计算机控制
   3 金属型铸造机
    3·1 手动金属型铸造机
    3·2 机动金属型铸造机
    3·3 转盘式金属型铸造机
   4 金属型铸造机械化
   5 低压铸造机
    5·1 保温炉及附属装置
    5·2 铸型与炉体的配合
    5·3 液面加压控制系统
   6 低压铸造机械化示例
   7 差(反)压铸造机
   8 离心铸造机
    8·1 悬臂单头卧式离心铸造机
    8·2 立式离心铸造机
    8·3 滚轮式离心铸造机
   9 实型(消失模)铸造设备
   10 熔模铸造机械化
    10·1 蜡料制备线
    10·2 液态蜡注射成型机
    10·3 悬挂制壳机
    10·4 制壳机械手
  第17章 铸造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
   1 粉尘、烟尘及其防止
   2 爆炸与烫伤及其防止
   3 噪声及其防止
   4 振动及其防止
   5 高温及其防止
   6 辐射及其防止
   7 有毒物及其防止
  第18章 铸件检验、质量评定及常见缺陷防止方法
   1 铸件检验
    1·1 铸件检验的目的和项目
    1·2 铸件质量检验
   2 铸件质量评定
   3 铸件缺陷及主要防止方法
    3·1 孔洞类缺陷
    3·2 表面缺陷
    3·3 裂纹类缺陷
    3·4 性能、成分、组织不合格
  参考文献
 第3篇 锻压
  第1章 概论
   1 锻压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锻压工艺方法分类
   3 锻压工艺的发展趋势
  第2章 塑性成形理论
   1 概述
   2 金属塑性变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1 金属在常温下塑性变形机理
    2·2 金属在高温下塑性变形机理
    2·3 应变速率对塑性变形机理的影响
    2·4 超塑性变形机理
   3 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和模拟
    3·1 成形过程计算的基本方程
    3·2 塑性成形过程的实用计算方法
    3·3 塑性成形过程的模拟
   4 塑性成形理论的应用
    4·1 计算和模拟应力场、应变场和温度场
    4·2 塑性成形理论的应用举例
  第3章 锻造加热技术
   1 金属的加热方法
    1·1 锻造加热方法分类及特点
    1·2 锻造加热方法选择
   2 锻造加热工艺基础
    2·1 金属锻造温度范围
    2·2 金属加热速度和加热制度
    2·3 金属加热缺陷及防止方法
   3 锻造加热设备及装置
    3·1 燃料炉
    3·2 电加热装置
   4 锻造加热节能技术及装置
    4·1 节能燃烧技术及装置
    4·2 快速加热节能技术
    4·3 少无氧化加热技术及装置
    4·4 锻造炉节能炉衬
    4·5 锻造加热余热回收技术及装置
    4·6 锻造加热的测量控制技术
  第4章 自由锻
   1 概述
    1·1 定义、基本任务
    1·2 基本工序和锻比
    1·3 自由锻工艺特点
   2 大型锻件用钢锭的冶炼与浇注
    2·1 大型锻件用钢锭的冶炼
    2·2 大型锻件用钢锭的浇注
    2·3 大型钢锭内部缺陷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3 液压机上自由锻
    3·1 大型锻件生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2 钢锭及钢坯加热要点
    3·3 大型锻件的锻造工艺规程及工艺装置
    3·4 大型锻件锻后冷却及热处理
    3·5 大型锻件常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3·6 大型锻件的典型实例
  第5章 模锻
   1 概述
   2 锤上模锻
    2·1 锤模锻件分类
    2·2 锤模锻的模具、模膛和工步
    2·3 锤模锻工艺的设计流程及要点
    2·4 胎模锻
   3 锻压机模锻
   4 螺旋压力机模锻
   5 平锻机模锻
    5·1 平锻工艺特点
    5·2 平锻件分类及特点
    5·3 平锻件图及毛坯的特点
    5·4 平锻件的飞边及穿孔芯料
    5·5 平锻工步
   6 锻模CAD/CAM的应用和发展
  第6章 特种锻造
   1 精密模锻(精锻)
    1·1 压力机上精密模锻
    1·2 高速锤上精密模锻
    1·3 多向模锻
   2 多工位热镦锻和电热镦
    2·1 多工位热镦锻
    2·2 电热镦
   3 粉末锻造
    3·1 粉末锻造工艺特点及应用
    3·2 粉末锻造对原料粉末的要求
    3·3 粉末锻造工艺设计要点
    3·4 粉末锻造模具设计要点
    3·5 粉末锻造典型示例
   4 等温锻造和超塑性锻造
    4·1 等温锻造
    4·2 超塑性锻造
   5 液态模锻
    5·1 液态模锻工艺特点及应用
    5·2 液态模锻工艺设计要点
    5·3 液态模锻模具设计原则
    5·4 液态模锻设备
    5·5 液态模锻示例
  第7章 冷锻和温锻
   1 冷锻特点及应用
   2 冷锻用原材料及制坯要求
    2·1 冷镦用材料及准备
    2·2 冷挤用材料及准备
   3 冷锻工艺设计
    3·1 冷锻件的工艺设计
    3·2 冷锻件的经济精度
    3·3 冷锻的变形量和冷锻力计算
    3·4 冷锻模具设计
   4 冷锻件缺陷分析和预防
   5 多工位冷锻成形
    5·1 多工位冷锻工艺
    5·2 螺母冷镦工艺设计
    5·3 凹穴螺栓(钉)冷镦工艺设计
   6 温锻
    6·1 温锻温度及温锻力
    6·2 温锻模具设计
    6·3 温锻润滑剂
  第8章 回转成形
   1 辊锻
    1·1 辊锻特点、分类及应用
    1·2 辊锻工艺参数
    1·3 辊锻模具设计
   2 横轧和斜轧
    2·1 横轧和斜轧特点、分类及应用
    2·2 楔横轧
    2·3 螺旋孔型斜轧
   3 辗环
    3·1 辗环特点、分类及应用
    3·2 辗环主要工艺参数
    3·3 辗环模具结构设计
   4 摆辗
    4·1 摆辗特点、分类及应用
    4·2 摆辗主要工艺参数
    4·3 摆辗模具设计
    4·4 摆辗实例
   5 旋转锻造
    5·1 旋转锻造特点、分类及应用
    5·2 旋转锻造工艺设计
    5·3 旋转锻造典型锤头结构
  第9章 高合金钢和非铁合金锻造
   1 高合金工具钢锻造
   2 不锈钢锻造
   3 耐热合金和高温合金锻造
    3·1 钛合金锻造
    3·2 镍合金锻造
    3·3 其他高合金钢锻造
   4 非铁金属锻造
    4·1 铝合金锻造
    4·2 镁合金锻造
    4·3 铜合金锻造
  第10章 锻造设备
   1 锤
    1·1 工作原理
    1·2 蒸汽-空气自由锻锤
    1·3 蒸汽-空气模锻锤
    1·4 对击模锻锤(无砧座锤)
    1·5 空气锤
    1·6 液压锤
    1·7 高速锤
   2 液压机
    2·1 传动型式及结构分类
    2·2 锻造液压机
    2·3 快锻液压机
    2·4 模锻液压机
   3 机械压力机
    3·1 工作原理
    3·2 热模锻压力机
    3·3 切边压力机
    3·4 精压机
    3·5 多工位高速镦锻机
    3·6 平锻机
    3·7 冷挤压机
   4 螺旋压力机
    4·1 工作原理
    4·2 摩擦螺旋压力机
    4·3 液压螺旋压力机
    4·4 电动螺旋压力机
   5 回转成形设备
    5·1 工作原理
    5·2 辊锻机
    5·3 楔横轧机
    5·4 斜轧机
    5·5 旋转锻造机
    5·6 辗扩机
    5·7 摆辗机
    5·8 径向锻机(精锻机)
   6 其他锻压设备
    6·1 棒料剪切机
    6·2 电热镦机
    6·3 粉末锻造设备
  第11章 锻造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
   1 锻造操作机
    1·1 锻造操作机分类
    1·2 锻造操作机结构
    1·3 锻造操作机负载质量选择
    1·4 锻造操作机主要参数
   2 锻造机械手
    2·1 锻造机械手组成与分类
    2·2 手爪
    2·3 手腕
    2·4 手臂
    2·5 缓冲与定位
    2·6 机械手的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
    2·7 多工位热模锻压力机机械手
    2·8 平锻机机械手
    2·9 辊锻机机械手
   3 工序间传递装置
    3·1 板式输送装置
    3·2 链式输送装置
   4 锻造自动生产线
    4·1 轴承环锻造自动生产线
    4·2 120000kN曲轴、前梁锻造自动生产线
    4·3 柔性生产系统
  第12章 锻造生产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
   1 锻造安全生产的—般准则
    1·1 作业环境
    1·2 设备和模具
   2 锻造安全技术
    2·1 设备及操作
    2·2 工艺装备
    2·3 加热设备
   3 锻造环境保护技术
    3·1 防振
    3·2 噪声控制
    3·3 工业卫生及其他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第4篇 冲压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1 冲压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及特点
   2 冲压工艺分类
   3 现代冲压加工发展趋势
  第2章 冲压变形基础与板材成形性能
   1 冲压塑性变形
    1·1 塑性变形
    1·2 加工硬化
    1·3 塑性条件
   2 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与分类
    2·1 冲压成形主应变与主应力
    2·2 冲压成形分类
   3 冲压成形中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3·1 冲压变形趋向性
    3·2 影响冲压变形的因素
    3·3 冲压变形的控制
   4 冲压成形极限
    4·1 成形极限理论基础
    4·2 影响成形极限的因素
    4·3 FLD的建立及其应用
   5 板料冲压性能及测试
    5·1 成形时的破裂
    5·2 成形性能分类
    5·3 力学性能参数
    5·4 加工硬化指数
    5·5 厚向异性系数
   6 冲压工艺性能试验
    6·1 杯突试验(GB4156—84)
    6·2 拉深力对比试验(JB4409.2—88)
    6·3 冲杯试验(JB4409.3—88)
    6·4 扩孔试验(JB4409.4—88)
    6·5 锥杯试验(JB4409.6—88)
    6·6 方板对角拉伸试验
   7 板料成形性能参数间的相关性
    7·1 板料力学性能参数与成形性能间的相关性
    7·2 板料、值及值与成形性能间的相关性
  第3章 矫正
   1 矫正方法
   2 板材矫平——辊矫
    2·1 辊矫原理
    2·2 矫板特性
    2·3 特殊情况的矫平
   3 管材及型材矫正
   4 矫正力
  第4章 冲裁
   1 冲裁变形过程
   2 冲裁间隙
    2·1 冲裁间隙选用依据
    2·2 冲裁间隙分类
    2·3 冲裁间隙选用方法
   3 冲裁力
    3·1 冲裁力计算
    3·2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
    3·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计算
   4 排样和搭边
    4·1 条料上的排样
    4·2 板料上的排样
    4·3 搭边
   5 冲裁件结构工艺性
   6 冲裁件尺寸公差
   7 提高冲裁质量的几种冲压工艺
  第5章 精密冲裁
   1 精冲变形过程
   2 精冲力
    2·1 冲裁力
    2·2 压边力
    2·3 反压力
    2·4 总压力
    2·5 卸料力和顶件力
   3 精冲件结构工艺性
    3·1 圆角半径
    3·2 槽宽和悬臂
    3·3 环宽
    3·4 孔径和孔边距
    3·5 齿轮模数
    3·6 半冲孔相对深度
   4 精冲复合工艺
    4·1 半冲孔
    4·2 压扁
    4·3 弯曲
    4·4 压沉孔
   5 精冲件质量
   6 精冲材料
   7 精冲模具
    7·1 结构分类
    7·2 排样与搭边
    7·3 V形环尺寸
    7·4 间隙
    7·5 凸模和凹模尺寸
    7·6 其他结构特点
   8 在普通压力机上精冲
  第6章 弯曲
   1 弯曲变形过程
   2 最小弯曲半径
   3 弯曲回弹
    3·1 影响回弹的因素
    3·2 回弹量
    3·3 减小回弹的措施
   4 弯曲毛坯展开长度的计算
   5 弯曲力计算
   6 弯曲件结构工艺性
   7 滚弯
    7·1 滚弯工艺特征
    7·2 滚弯工艺设计
   8 卷板
    8·1 卷板工艺
    8·2 工艺参数计算
  第7章 管子与型材弯曲
   1 管子弯曲时的变形和常用弯管方法
    1·1 管子弯曲时的变形
    1·2 常用弯管方法
   2 管子回弯法冷弯
    2·1 有芯冷弯
    2·2 无芯冷弯
    2·3 工艺参数计算
   3 管子热弯
    3·1 热弯条件
    3·2 热弯力矩
    3·3 中频弯管及火焰弯管
   4 急弯头制造
    4·1 型模压制法
    4·2 型模挤弯法
    4·3 芯棒挤弯法
   5 特种管件弯制举例
    5·1 圆形螺管
    5·2 腰圆盘管
    5·3 排管
   6 型材弯曲
    6·1 型材弯曲及最小弯曲半径
    6·2 型材弯曲方法
  第8章 拉深
   1 旋转体零件拉深
    1·1 坯料尺寸计算
    1·2 拉深系数与次数的确定
   2 盒形件拉深
    2·1 展开坯料尺寸与形状
    2·2 拉深系数与次数的确定
   3 带料连续拉深
    3·1 分类及应用范围
    3·2 料宽和进距
    3·3 拉深系数与拉深相对高度
   4 变薄拉深
    4·1 变薄拉深特点
    4·2 变薄拉深工艺参数确定
   5 复杂曲面零件拉深
    5·1 复杂曲面零件拉深特点
    5·2 复杂曲面零件拉深工艺要素
    5·3 复杂曲面零件拉深件形状设计
   6 拉深力和压边力计算
    6·1 拉深力
    6·2 压边力
   7 拉深中的润滑
  第9章 成形
   1 缩口及外凸曲线翻边
    1·1 缩口
    1·2 外凸曲线翻边
   2 翻孔及内凹曲线翻边
    2·1 翻孔
    2·2 内凹曲线翻边
   3 起伏
   4 胀形
    4·1 胀形方法
    4·2 变形程度
    4·3 胀形力
   5 校平
   6 压印
   7 拉形
  第10章 特种成形
   1 软模成形
   2 超塑成形
    2·1 成形方法
    2·2 模具材料及润滑剂
   3 旋压成形
    3·1 旋压的特点及应用
    3·2 不变薄旋压(普通旋压)
    3·3 变薄旋压(强力旋压)
    3·4 旋压加工实例
   4 高速成形
    4·1 爆炸成形
    4·2 电水成形和电爆成形
    4·3 电磁成形
  第11章 厚板成形与管板胀接
   1 厚板成形
    1·1 整体封头成形
    1·2 瓦爿成形
    1·3 大口径厚壁管成形技术
    1·4 瓜瓣、翻孔、球带成形特点
    1·5 热成形温度
   2 管板胀接
    2·1 影响胀接质量的因素和胀紧程度的控制
    2·2 机械胀接
    2·3 其他胀接方法
    2·4 各种胀接方法的优缺点
  第12章 冲压设备
   1 剪板机
    1·1 直刀剪板机
    1·2 圆盘刀剪板机和滚剪机
    1·3 多圆盘剪板机和条料生产线
    1·4 剪切冲型机
   2 冲压压力机
    2·1 冲压压力机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选用
    2·2 开式压力机
    2·3 通用闭式压力机
    2·4 闭式拉深压力机
    2·5 通用自动压力机
    2·6 精密冲裁压力机
    2·7 冲压液压机
   3 卷板机
    3·1 型式与特点
    3·2 典型结构
    3·3 扩大使用范围的途径
   4 弯管机
    4·1 弯管机分类
    4·2 典型弯管机
  第13章 冲压机械化与自动化
   1 机械化与自动化方式
   2 机械化自动化装置
    2·1 供料装置
    2·2 送料装置
    2·3 废料处理装置
    2·4 接件装置
    2·5 翻转装置
    2·6 自动保护装置
   3 自动冲模
    3·1 自动冲模分类
    3·2 辊式自动送料冲模
    3·3 夹持式自动送料冲模
    3·4 钩式自动送料冲模
    3·5 推式工序件自动进给冲模
    3·6 回转式工序件自动进给冲模
    3·7 自动出件冲模
   4 冲压自动线
    4·1 上(出)件机械手连接的冲压自动线
    4·2 通用机械手连接的冲压自动线
    4·3 夹板式往复进给装置连接的冲压自动线
    4·4 实例
  第14章 冲压柔性加工系统
   1 概述
    1·1 冲压柔性加工系统定义
    1·2 冲压柔性加工系统组成
    1·3 冲压柔性加工系统特点
    1·4 冲压柔性加工系统类型
    1·5 冲压柔性加工系统适用范围
   2 柔性加工系统的主要加工设备
    2·1 数控冲模回转头压力机
    2·2 激光切割—冲裁组合压力机
    2·3 等离子切割—冲裁组合压力机
    2·4 数控直角剪板机
   3 物料储运系统
    3·1 物料储运系统的组成
    3·2 自动化立体仓库
    3·3 自动导引运输车
   4 模具库及快速换模装置
    4·1 模具库
    4·2 快速换模装置
   5 控制系统
    5·1 控制系统类型
    5·2 电子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第15章 冲压生产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
   1 冲压安全生产的一般准则
    1·1 作业环境
    1·2 设备、模具及机械化装置
   2 冲压生产安全技术
    2·1 冲压设备安全技术
    2·2 冲压模具安全技术
    2·3 用进出料机构代替手工操作
    2·4 使用手工具
   3 冲压环境保护技术
    3·1 减振
    3·2 噪声控制
  参考文献
 第5篇 模具
  第1章 概论
   1 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2 模具的种类、用途与工作条件
    2·1 冲模
    2·2 塑料模
    2·3 压铸模
    2·4 锻模
    2·5 粉末冶金模
    2·6 橡胶模
    2·7 玻璃模
    2·8 陶瓷模
   3 模具的发展趋势
  第2章 冲模
   1 冲模的分类、特点与用途
   2 普通冲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1 冲裁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2 弯曲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3 拉深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4 成形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5 普通冲模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6 冲件质量分析
   3 多工序级进冲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3·1 多工序冲裁级进冲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3·2 多工序冲裁、弯曲、拉深级进冲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3·3 传递模
    3·4 多工序级进冲模的零部件设计
    3·5 硬质合金模具的结构特点
    3·6 冲件质量分析
   4 冲模工作零件的材料选用与热处理要求
  第3章 塑料模
   1 塑料模的分类、特点与用途
   2 注射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1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2 热固性塑料注射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3 无流道模具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3 压缩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3·1 压缩模的结构形式
    3·2 压缩模的设计
   4 传递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4·1 传递模的结构形式
    4·2 传递模的设计
   5 模具的冷却与加热
    5·1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的冷却与加热
    5·2 热固性塑料模具的加热
   6 塑料模工作零件的材料选用与热处理要求
  第4章 压铸模
   1 压铸模的分类、特点与用途
    1·1 按铸件材料分类
    1·2 按使用的压铸机分类
   2 压铸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2·1 压铸模与压铸机的关系
    2·2 压铸模基本结构形式
    2·3 压铸模设计
   3 压铸模工作零件的材料选用与热处理要求
  第5章 锻模
   1 锻模分类及设计程序
    1·1 锻模分类、特点及用途
    1·2 锻模设计程序
   2 锤锻模
    2·1 锤锻模结构形式
    2·2 锤锻模模膛设计
    2·3 锤锻模结构设计
    2·4 锻锤规格的确定
   3 机械压力机锻模
    3·1 机械压力机锻模结构形式
    3·2 机械压力机锻模模膛设计
    3·3 机械压力机锻模结构设计
    3·4 机械压力机规格的确定
   4 螺旋压力机锻模
    4·1 螺旋压力机锻模结构形式
    4·2 螺旋压力机锻模模膛设计
    4·3 螺旋压力机锻模结构设计
    4·4 螺旋压力机规格的确定
   5 平锻模
    5·1 平锻模结构形式
    5·2 平锻模结构设计
    5·3 平锻机规格的确定
   6 切边、冲孔模
    6·1 切边、冲孔模结构形式
    6·2 切边、冲孔模工作零件设计
   7 锻模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要求
  第6章 粉末冶金模
   1 粉末冶金模分类、特点及用途
   2 压模结构设计
    2·1 成型模结构设计
    2·2 整形模结构设计
   3 压模工作零件设计
    3·1 工作零件尺寸计算
    3·2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
    3·3 工作零件的材料及技术要求
  第7章 模具的制造与检测
   1 模具制造
    1·1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加工特点
    1·2 模具制造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
    1·3 模具装配与调整
   2 模具CAD/CAM技术
    2·1 模具CAD技术
    2·2 模具CAM技术
    2·3 模具CAD/CAM一体化技术
   3 模具质量检测
    3·1 模具零件加工精度检测
    3·2 模具零件内在质量检测
    3·3 试模
  第8章 模具的失效分析及提高模具寿命的措施
   1 模具的失效分析
    1·1 模具失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1·2 模具失效的主要方式
   2 提高模具寿命的措施
    2·1 优化结构设计
    2·2 提高模具制造质量
    2·3 研制和应用新的模具材料
    2·4 采用新的热处理工艺
    2·5 合理使用和正确维护模具
  参考文献
 第6篇 焊接、切割与胶接
  第1章 概论
   1 焊接、切割与胶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2 焊接、切割与胶接工艺方法原理、分类及适用范围
   3 焊接、切割与胶接发展趋势
  第2章 熔焊冶金特点
   1 液相冶金
    1·1 液相冶金特点
    1·2 焊缝金属中的杂质及其控制
   2 凝固冶金
    2·1 焊接熔池结晶的特点
    2·2 热裂纹
    2·3 气孔及其防止
   3 固相冶金
    3·1 焊接热影响区
    3·2 焊接冷裂纹
    3·3 焊接接头的再热裂纹
    3·4 层状撕裂
   4 金属焊接性
    4·1 用碳当量评价焊接性
    4·2 抗裂性试验法
  第3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
   1 焊接残余应力
    1·1 残余应力的分布
    1·2 残余应力的影响
    1·3 调节残余应力的措施
    1·4 焊后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2 焊接残余变形
    2·1 焊接残余变形的类型
    2·2 焊接残余变形的影响因素
    2·3 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
  第4章 熔焊
   1 气焊
    1·1 气焊特点
    1·2 气焊设备与工具
    1·3 气焊工艺
   2 手工电弧焊
    2·1 手工电弧焊特点
    2·2 手工电弧焊设备
    2·3 手工电弧焊用焊条
    2·4 手工电弧焊工艺
   3 埋弧焊
    3·1 埋弧焊特点
    3·2 埋弧焊设备
    3·3 埋弧焊焊接材料
    3·4 埋弧焊工艺
    3·5 埋弧焊焊接技术
    3·6 各种接头的典型焊接工艺
   4 气体保护焊
    4·1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4·2 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
    4·3 气电立焊
    4·4 窄间隙气体保护焊
    4·5 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5 电渣焊
    5·1 电渣焊特点
    5·2 电渣焊设备
    5·3 电渣焊用焊接材料
    5·4 电渣焊工艺
   6 等离子弧焊
    6·1 等离子弧焊特点
    6·2 直流等离子弧焊
    6·3 交流等离子弧焊
    6·4 微束等离子弧焊
    6·5 等离子-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7 电子束焊
    7·1 电子束焊特点
    7·2 电子束焊机
    7·3 电子束焊工艺
    7·4 电子束焊的应用
   8 激光焊
    8·1 激光焊特点
    8·2 激光焊设备
    8·3 激光焊工艺
   9 其他熔焊
    9·1 热剂焊
    9·2 电阻熔焊
    9·3 熔焊-钎焊
  第5章 压焊
   1 电阻焊
    1·1 电阻焊分类
    1·2 点焊
    1·3 凸焊
    1·4 缝焊
    1·5 对焊
    1·6 电阻焊接头的缺陷和检验
    1·7 电阻焊用电极材料
   2 摩擦焊
    2·1 摩擦焊分类及特点
    2·2 摩擦焊机
    2·3 摩擦焊工艺
    2·4 摩擦焊焊后热处理
    2·5 摩擦焊接头设计
    2·6 摩擦焊质量保证系统
    2·7 典型产品
    2·8 塑料焊接(参见本篇第10章)
   3 冷压焊
    3·1 冷压焊特点
    3·2 冷压焊工艺及模具
    3·3 冷压焊的应用
   4 扩散焊
    4·1 扩散焊特点
    4·2 扩散焊设备
    4·3 扩散焊工艺
    4·4 扩散焊的应用
   5 高频焊
    5·1 高频焊特点
    5·2 高频焊设备
    5·3 典型工艺
    5·4 高频焊的应用
   6 爆炸焊
    6·1 爆炸焊原理
    6·2 爆炸焊工艺参数
    6·3 焊接条件的选择
    6·4 界面形态与结合区的性质
    6·5 爆炸焊的主要类型
    6·6 爆炸复合板的性能及试验方法
    6·7 爆炸复合板的应用
   7 超声波焊
    7·1 超声波焊原理及特点
    7·2 超声波焊工艺参数
   8 其他压焊
    8·1 气压焊
    8·2 电渣压焊
    8·3 螺柱焊
    8·4 旋弧压焊
    8·5 热剂压焊
  第6章 钎焊
   1 材料钎焊性
   2 钎料
   3 钎剂
   4 钎焊接头设计
   5 钎焊方法
    5·1 烙铁钎焊
    5·2 火焰钎焊
    5·3 电阻钎焊
    5·4 感应钎焊
    5·5 浸沾钎焊
    5·6 炉中钎焊
  第7章 堆焊
   1 堆焊材料
    1·1 常用堆焊合金类型、主要性能和用途
    1·2 堆焊材料的形状
    1·3 堆焊合金的选择
   2 堆焊方法和工艺
    2·1 堆焊方法和工艺特点
    2·2 堆焊方法特征参数比较
    2·3 堆焊方法选择
  第8章 钢铁的焊接
   1 碳钢的焊接
    1·1 低碳钢的焊接
    1·2 中碳钢的焊接
   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
    2·1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种类
    2·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特点
    2·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材料
    2·4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工艺
    2·5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后热处理
   3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
    3·1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特点
    3·2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材料
    3·3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工艺
    3·4 超高强度钢的焊后热处理
    3·5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接头性能
   4 耐热钢的焊接
    4·1 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
    4·2 马氏体耐热钢的焊接
    4·3 铁素体耐热钢的焊接
    4·4 奥氏体耐热钢的焊接
   5 耐蚀钢的焊接
    5·1 不锈钢的焊接
    5·2 不锈钢焊接方法
    5·3 不锈钢焊接材料的选用
    5·4 不锈钢焊接接头形式及焊接工艺参数
    5·5 低合金耐蚀钢的焊接
   6 低温钢的焊接
    6·1 低温钢的焊接特点
    6·2 低温钢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
    6·3 低温钢的焊接工艺
    6·4 低温钢的应用实例
   7 铸铁的焊接
    7·1 铸铁焊接的特点
    7·2 铸铁的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
    7·3 灰铸铁的焊接
    7·4 球墨铸铁的焊接
    7·5 蠕墨铸铁的焊接
    7·6 可锻铸铁的焊接
    7·7 白口铸铁焊补
  第9章 非铁金属的焊接
   1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1·1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特点
    1·2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材料
    1·3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工艺
    1.4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接头性能
   2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2·1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特点
    2·2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材料
    2·3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工艺
    2·4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接头性能
   3 镁及镁合金的焊接
    3·1 镁及镁合金的焊接特点
    3·2 镁及镁合金的焊接工艺
   4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
    4·1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特点
    4·2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工艺
   5 镍、钴及其合金的焊接
    5·1 镍、钴及其合金的焊接特点
    5·2 镍、钴及其合金的焊接材料
    5·3 镍、钴及其合金的焊接工艺
   6 钨、钼、钽、铌、锆及其合金的焊接
    6·1 钨、钼、钽、铌、锆及其合金的焊接特点
    6·2 钨、钼、钽、铌、锆及其合金的焊接工艺
  第10章 异种材料及其他材料的焊接
   1 异种钢的焊接
    1·1 不同珠光体钢的焊接
    1·2 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焊接特点
    1·3 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
   2 异种金属的焊接
    2·1 异种金属熔焊焊接性
    2·2 铜-钢焊接
    2·3 铝-钢焊接
    2·4 铝-铜焊接
   3 复合钢板的焊接
    3·1 复合钢板焊接的一般原则
    3·2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设计
    3·3 复合钢板的焊接材料
    3·4 复合钢板的焊接工艺
   4 陶瓷的焊接
    4·1 陶瓷的性能特点
    4·2 陶瓷焊接的主要问题
    4·3 陶瓷的焊接方法
   5 复合材料的焊接
    5·1 材料特性、分类及焊接特点
    5·2 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焊接方法选择
   6 塑料的焊接
    6·1 塑料的焊接条件
    6·2 塑料的焊接方法
    6·3 不同焊接方法接头强度比较
  第11章 焊接结构生产用机械装备
   1 钢材预处理
   2 装配、焊接夹具
    2·1 装焊夹具结构设计要求
    2·2 焊件的定位及定位器
    2·3 焊件的夹紧及夹紧器
    2·4 夹具体
    2·5 通用装焊夹具
    2·6 专用装焊夹具
   3 焊接变位机械
    3·1 分类及要求
    3·2 焊件变位机
    3·3 焊机(机头)变位机
    3·4 焊工变位机(升降台)
   4 焊接辅助机械装置
    4·1 埋弧焊焊剂垫
    4·2 焊剂输送和回收装置
  第12章 焊接自动控制
   1 焊枪位置控制
    1·1 焊缝跟踪系统的构成
    1·2 焊缝跟踪传感器
    1·3 焊缝跟踪控制器
    1·4 焊缝跟踪执行器
   2 焊接熔透控制
    2·1 测试棒法
    2·2 声控法
    2·3 光电法
    2·4 电弧传感熔池外激谐振法
   3 焊接程序控制
    3·1 焊接过程程序
    3·2 焊接程序指令系统
  第13章 焊接生产线与焊接机器人
   1 焊接生产线设计原则
    1·1 焊接生产线设计特点
    1·2 焊接生产线组成
    1·3 焊接生产线的控制
   2 焊接自动机与焊接中心
    2·1 专用梁柱焊接自动机
    2·2 12极锅炉膜式壁焊接中心
    2·3 汽车车轮合成焊接中心
   3 焊接生产线
    3·1 中小直径筒(管)节焊接生产线
    3·2 中小直径筒(管)体焊接生产线
    3·3 轻型越野汽车车身总成装焊生产线
    3·4 车轮合成自动装焊生产线
    3·5 汽车轴合成自动装焊生产线
    3·6 自行车车架钎焊生产线
    3·7 直缝管焊接生产线
    3·8 螺旋管焊接生产线
    3·9 钢筋网装焊生产线
   4 焊接机器人的应用
    4·1 弧焊机器人的应用
    4·2 点焊机器人的应用
  第14章 水下焊接与切割
   1 水下焊接
    1·1 湿式水下焊接
    1·2 干式水下焊接
    1·3 局部干式水下焊接
    1·4 水下焊接质量检验
   2 水下切割
    2·1 水下电-氧切割
    2·2 熔化极水喷射切割
    2·3 水下等离子弧切割
    2·4 药芯焊丝水下切割
   3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技术
    3·1 水下安全用电
    3·2 劳动保护及安全操作
  第15章 焊接质量检验
   1 焊接缺陷及检验方法
    1·1 焊接缺陷
    1·2 焊接检验方法
   2 破坏性试验
    2·1 焊缝金属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
    2·2 金相检验
    2·3 化学分析与试验
   3 非破坏性检验
    3·1 外观检验
    3·2 水压试验
    3·3 致密性检验
    3·4 无损探伤
  第16章 切割
   1 切割方法分类
   2 气体火焰切割
    2·1 氧-燃气切割
    2·2 氧熔剂切割
    2·3 火焰气刨
    2·4 火焰表面清理
    2·5 火焰净化
    2·6 火焰穿孔
   3 等离子弧切割
    3·1 等离子弧切割原理及应用
    3·2 切割设备
    3·3 切割工艺
   4 电弧-压缩空气气刨
   5 电弧-氧切割
   6 激光切割
    6·1 激光-燃烧切割
    6·2 激光-熔化切割
    6·3 激光-升华切割
    6·4 激光切割设备
   7 电子束切割
   8 水射流切割
    8·1 水射流切割原理及应用
    8·2 水射流切割设备
   9 各种切割工艺方法比较
  第17章 切割机械化与自动化
   1 现代切割技术的特点
   2 常用机械控制切割机的选用
   3 光电跟踪切割机
    3·1 跟踪原理
    3·2 跟踪机构
    3·3 机械结构
   4 数控切割机
    4·1 工作原理
    4·2 控制机
    4·3 控制台
    4·4 伺服驱动单元及专用接口
    4·5 机械结构
   5 切割辅助控制
    5·1 自动点火控制
    5·2 熄火检测控制
    5·3 割炬高度控制
    5·4 切割图形轨迹标示
    5·5 喷水冷却装置
   6 数控切割机的编程系统
    6·1 功能
    6·2 工作原理
    6·3 组成
   7 专用切割机
    7·1 封头切割机
    7·2 数控管子切割机
   8 热切割及冷加工组合机
   9 数控切割机的选型原则
    9·1 轨距
    9·2 驱动方式
    9·3 轨长
    9·4 割炬托架形式
    9·5 割炬数
    9·6 切割辅助控制装置的选择
    9·7 切割设备总台数的确定
   10 切割质量和尺寸偏差
    10·1 切割面质量等级及其测定
    10·2 工件尺寸偏差
  第18章 焊接工作的劳动保护
   1 设备安全技术
    1·1 电气安全技术
    1·2 气瓶安全技术
   2 焊接劳动卫生与防护
    2·1 焊接有害因素
    2·2 焊接卫生标准
    2·3 焊接卫生措施
  第19章 胶接
   1 胶接的特点
   2 胶粘剂
   3 胶接工艺
    3·1 表面处理
    3·2 预装配
    3·3 胶粘剂准备
    3·4 涂胶方法
    3·5 固化
    3·6 机械加工
   4 接头形式
   5 胶接件质量检验
   6 胶接与胶补应用举例
    6·1 量刃具上的应用
    6·2 机床导轨面的胶接及胶补
    6·3 汽车、拖拉机上的应用
    6·4 恢复零件尺寸
    6·5 铸件缩孔、气孔、砂眼等缺陷的胶补
    6·6 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的应用
    6·7 胶-铆和胶-螺钉连接
    6·8 胶接-点焊
   7 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第7篇 热处理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论
   1 概念及分类
   2 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
   3 热处理与其他加工工艺的关系
   4 热处理与设计的关系
   5 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
   6 热处理技术的进展
  第2章 钢的热处理基础
   1 Fe-FeC合金相图及其应用
    1·1 Fe-FeC合金相图
    1·2 纯铁同素异构转变及Fe-FeC合金中的平衡相和组织
    1·3 在实际热处理条件下Fe-FeC合金相图的部分相变温度
    1·4 合金元素对钢的平衡组织及相变温度的影响
   2 钢的奥氏体化
    2·1 奥氏体形成过程
    2·2 奥氏体晶粒长大
   3 过冷奥氏体转变
    3·1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3·2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力学性能
    3·3 过冷奥氏体转变的特点
    3·4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及TTT曲线
    3·5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及CCT曲线
    3·6 影响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因素
    3·7 TTT曲线和CCT曲线的主要类型
    3·8 过冷奥氏体转变图的应用
   4 淬火钢回火转变
    4·1 马氏体回火转变
    4·2 残余奥氏体回火转变
    4·3 贝氏体回火转变
    4·4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4·5 内应力的消除
  第3章 钢的整体热处理
   1 钢的退火工艺
    1·1 退火工艺的特征及分类
    1·2 退火工艺参数
    1·3 球化退火
    1·4 等温退火
    1·5 去应力退火
    1·6 再结晶退火
   2 钢的正火工艺
    2·1 正火工艺的特点
    2·2 正火工艺的应用
   3 钢的淬火工艺
    3·1 淬火工艺的特点及要求
    3·2 钢的淬透性
    3·3 淬火加热与冷却工艺的选择
    3·4 淬火应力、畸变和开裂
    3·5 整体淬火工艺的进展
   4 钢的回火工艺
    4·1 回火工艺的特点
    4·2 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4·3 回火工艺的分类与应用
  第4章 少无氧化热处理
   1 可控气氛热处理
    1·1 钢在气体介质中加热时的行为
    1·2 钢在可控气氛中实现无氧化加热的原理
    1·3 碳势控制原理
    1·4 可控气氛的制备和应用
    1·5 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
   2 真空热处理
    2·1 金属在真空中加热时的行为
    2·2 金属在真空中的加热速度
    2·3 金属在真空中加热后的冷却
    2·4 真空热处理工艺
    2·5 真空热处理设备
   3 盐浴热处理
    3·1 热处理加热和冷却用盐
    3·2 钢在盐浴中加热时的行为
    3·3 钢在盐浴中的冷却
    3·4 盐浴热处理炉
   4 流态床热处理
   5 其他少无氧化加热方法
    5·1 装箱加热
    5·2 调整燃料炉的燃烧系数
    5·3 保护涂料
    5·4 包装热处理
  第5章 钢的表面热处理
   1 表面热处理的分类
   2 表面淬火相变特点
    2·1 快速加热淬火回火时相变特点
    2·2 表面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
   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3·1 感应加热原理
    3·2 高中频感应加热淬火
    3·3 工频感应加热淬火
    3·4 脉冲感应加热淬火
    3·5 高频电阻加热表面淬火
   4 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5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5·1 火焰淬火用燃料和装置
    5·2 火焰淬火工艺
   6 激光、电子束热处理
    6·1 激光热处理
    6·2 电子束热处理
   7 其他表面热处理
    7·1 电弧加热热处理
    7·2 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第6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1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 钢的渗碳
    2·1 固体渗碳
    2·2 气体渗碳
    2·3 防渗与安全
    2·4 真空渗碳
    2·5 辉光离子渗碳
    2·6 流态床渗碳
    2·7 渗碳用钢及渗碳后的热处理
    2·8 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
   3 钢的渗氮
    3·1 渗氮钢及其预先热处理
    3·2 气体渗氮渗剂和设备
    3·3 提高力学性能的渗氮
    3·4 抗蚀渗氮
    3·5 缩短气体渗氮周期的方法
    3·6 可控渗氮
    3·7 离子渗氮
    3·8 渗氮层的组织与性能
   4 钢的碳氮共渗
    4·1 气体碳氮共渗
    4·2 盐浴碳氮共渗
    4·3 碳氮共渗用钢及共渗后的热处理
    4·4 碳氮共渗层的组织性能
   5 钢和铸铁的氮碳共渗
    5·1 气体氮碳共渗
    5·2 盐浴氮碳共渗
    5·3 固体氮碳共渗
    5·4 离子氮碳共渗
    5·5 以氮碳共渗为基础的复合处理
    5·6 氮碳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
    5·7 氮碳共渗及相关复合处理的工业应用
   6 钢和铸铁的渗硫、硫氮共渗与硫氮碳共渗
    6·1 渗硫
    6·2 硫氮共渗及其与蒸汽处理结合的复合处理
    6·3 盐浴硫氮碳共渗及复合处理
   7 钢的渗硼、渗硅及渗金属
    7·1 渗硼
    7·2 渗硅
    7·3 渗金属
  第7章 热处理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1 连续作业炉的机械化
    1·1 工件运送方式及分类
    1·2 推杆运送
    1·3 振底运送
    1·4 输送带运送
    1·5 螺旋滚筒运送
    1·6 转底运送
    1·7 步进运送
    1·8 辊底运送
   2 周期作业炉的机械化
    2·1 周期作业炉机械化的类型
    2·2 台车式炉的机械化
    2·3 密封箱式炉的机械化
    2·4 盐浴炉的机械化
   3 淬火冷却装置的机械化
    3·1 淬火槽的机械化
    3·2 淬火机和淬火压床
   4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
    4·1 概述
    4·2 温度的自动控制
    4·3 碳势的自动控制
   5 热处理生产线
    5·1 气体渗碳生产线
    5·2 密封箱式炉热处理生产线
    5·3 网带式炉热处理生产线
    5·4 锉刀高频热处理生产线
    5·5 车轮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生产线
    5·6 轴承套圈中频热处理生产线
    5·7 等速万向节柔性感应热处理生产线
  参考文献
 第8篇 材料保护
  第1章 概论
   1 材料保护的作用及任务
   2 材料保护分类及应用
   3 材料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第2章 金属表面预处理
   1 碱液清洗
    1·1 碱液清洗方法
    1·2 碱液清洗配方示例
    1·3 漂洗
   2 溶剂清洗
    2·1 溶剂清洗方法
    2·2 清洗用溶剂
    2·3 溶剂蒸汽清洗设备
   3 表面活性剂清洗
    3·1 表面活性剂分类
    3·2 工业清洗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复配清洗剂
   4 化学除锈
    4·1 化学除锈方法
    4·2 除油酸洗“二合一”处理
   5 机械除锈及精整
    5·1 动力工具除锈
    5·2 喷丸(砂)、抛丸除锈
    5·3 滚筒精整及振动精整
   6 预处理质量检测与评定
    6·1 除油质量评定方法
    6·2 机械预处理质量检测与评定
  第3章 电镀和化学镀
   1 装饰性电镀
    1·1 装饰性铜、镍、铬镀层及其组合
    1·2 装饰性合金镀层
   2 防护性电镀
    2·1 锌镀层
    2·2 镉镀层
    2·3 锌基高耐蚀合金镀层
   3 功能性电镀
    3·1 耐磨镀层
    3·2 润滑镀层
    3·3 电气特性镀层
    3·4 光学特性镀层
   4 化学镀
    4·1 化学镀特点
    4·2 化学镀镍
    4·3 化学镀铜
   5 刷镀技术及其应用
    5·1 刷镀操作方法
    5·2 刷镀特点
    5·3 刷镀应用范围
   6 电镀常用设备
    6·1 电镀自动生产线
    6·2 电镀生产主要辅助设备
   7 镀层性能检测
   8 电镀三废治理
  第4章 热喷涂
   1 热喷涂工艺
    1·1 火焰喷涂
    1·2 电弧喷涂
    1·3 等离子喷涂
    1·4 等离子喷焊
    1·5 爆炸喷涂
    1·6 激光喷涂
   2 热喷涂材料
    2·1 线材
    2·2 自熔性合金粉末
    2·3 金属合金粉末
    2·4 陶瓷粉末
    2·5 复合粉末
    2·6 塑料粉末
   3 热喷涂设备
    3·1 热喷涂设备分类
    3·2 热喷涂设备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4 热喷涂前后处理
    4·1 表面预处理
    4·2 涂层加工和后处理
   5 喷涂层性能检测
    5·1 涂层结合强度检测
    5·2 涂层强度检测
    5·3 涂层孔隙率检测
    5·4 涂层厚度检测
    5·5 涂层硬度检测
   6 热喷涂涂层的应用
    6·1 耐磨损涂层
    6·2 耐腐蚀、抗氧化涂层
    6·3 热绝缘/热障涂层
    6·4 电导性功能涂层
    6·5 磨耗密封涂层
    6·6 尺寸修复性涂层
    6·7 生物功能性涂层
  第5章 表面合金化
   1 渗铝
    1·1 渗铝层组织
    1·2 渗铝层性能和应用
   2 渗铬
    2·1 渗铬层组织
    2·2 渗铬层性能和应用
   3 渗锌
    3·1 渗锌层组织
    3·2 渗锌层性能和应用
   4 渗钒
    4·1 渗钒的主要特点
    4·2 渗钒层组织、性能和应用
   5 渗硅
    5·1 渗硅主要特点
    5·2 渗硅层组织、性能和应用
   6 渗硼
    6·1 渗硼层组织与性能
    6·2 渗硼的应用
   7 表面二元及多元合金化
   8 气相沉积
    8·1 化学气相沉积
    8·2 物理气相沉积
    8·3 气相沉积层性能
    8·4 气相沉积层的应用
   9 其他新工艺
    9·1 镀渗
    9·2 离子注入
    9·3 激光表面合金化
  第6章 化学转化膜
   1 钢铁转化膜
    1·1 钢铁磷化
    1·2 钢铁氧化
    1·3 钢铁草酸盐膜
   2 铝合金转化膜
    2·1 铝合金阳极氧化和应用
    2·2 铝合金普通阳极氧化溶液配方和工艺条件
    2·3 铝合金硬膜阳极氧化溶液配方和工艺条件
    2·4 其他阳极氧化工艺和应用
    2·5 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
    2·6 阳极氧化膜的着色
    2·7 质量检验和不合格膜的退除
   3 其他金属转化膜
    3·1 铝合金化学氧化
    3·2 镁合金化学氧化
    3·3 铜合金化学氧化
   4 金属及金属镀层钝化膜
    4·1 铜及铜合金钝化膜
    4·2 不锈钢钝化膜
    4·3 锌、镉合金钝化膜
  第7章 涂料涂装
   1 涂料
    1·1 涂料组成
    1·2 涂料分类及命名
    1·3 溶剂型涂料
    1·4 水性涂料
    1·5 高固体分涂料
    1·6 粉末涂料
    1·7 机电工业常用涂料及其选择
   2 涂装前处理
   3 涂装及设备
    3·1 手工涂装
    3·2 浸涂
    3·3 淋涂
    3·4 空气喷涂
    3·5 高压无气喷涂
    3·6 静电喷涂
    3·7 电泳涂装
    3·8 粉末涂装
    3·9 自动涂装与涂装机械手
   4 干燥与固化
   5 涂装质量检测
   6 涂装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
    6·1 涂装三废治理
    6·2 涂装安全卫生技术
  第8章 防锈
   1 水剂防锈
    1·1 常用水剂防锈添加剂
    1·2 防锈水剂分类和使用范围
   2 油料防锈
    2·1 常用油溶性缓蚀剂
    2·2 防锈油料分类和使用范围
   3 气相防锈
    3·1 气相缓蚀剂
    3·2 气相防锈材料分类和使用范围
   4 可剥性塑料
   5 干燥空气封存
   6 充氮封存
   7 防锈包装
    7·1 包装材料
    7·2 防锈包装方法分类和有关注意事项
   8 典型机械制品的防锈工艺
  第9章 金属和保护层的腐蚀
   1 基本概念
    1·1 腐蚀定义及其分类
    1·2 金属腐蚀机理及保护层防护原理
   2 机械产品常见的腐蚀类型和抑制措施
    2·1 大气腐蚀
    2·2 应力腐蚀
    2·3 腐蚀疲劳
    2·4 磨损腐蚀
   3 腐蚀试验与评价方法
    3·1 腐蚀试验目的与注意事项
    3·2 金属材料的腐蚀试验方法
    3·3 保护层的腐蚀试验方法
    3·4 保护层腐蚀试验后评级方法
  参考文献
 索引
 全国特大型、大型一类机电工业企业名单
 重点企业产品介绍
 一版有关的编写人员
 封底

机工科技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