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结果页
欢迎来到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图书 > 智能轮胎

智能轮胎

本书的内容围绕智能轮胎研究的总体概况、物理基础、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功能实现方法以及问题分析与展望进行阐述。总体概况部分对智能轮胎的研究背景、定义、功能、结构和发展情况进行阐述;物理基础部分对轮胎的压力、温度、摩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智能轮胎分析和设计提供物理基础;状态信息获取方法部分对智能轮胎常用的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实验测试结果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汽车动力学和常用的轮胎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基于轮胎模型的轮胎状态参数估计提供理论基础,介绍了各种轮胎状态参数的估计方法;功能实现方法部分对TPMS实现的轮胎压力监测的功能、爆胎预警与控制功能、轮胎状态智能调节功能进行了介绍。问题分析与展望部分通过对智能轮胎研究问题的分析,介绍了设计的平行轮胎框架,预测了平行轮胎解决智能轮胎目前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本书适合智能车辆及智能轮胎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适合车辆工程专业师生及汽车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封面
书名页
版权

前言
第1章 智能轮胎概述
 1.1 引言
 1.2 轮胎与轮胎技术
  1.2.1 轮胎核心功能
  1.2.2 轮胎基本结构
  1.2.3 轮胎类型
  1.2.4 轮胎技术及发展
 1.3 智能轮胎技术
  1.3.1 智能轮胎研究背景
  1.3.2 智能轮胎定义与智能轮胎功能
  1.3.3 智能轮胎结构
  1.3.4 智能轮胎发展
 1.4 智能轮胎与智能汽车的关系
 1.5 全书的组织结构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轮胎物理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轮胎温度特性分析
  2.2.1 轮胎温度变化对轮胎性能的影响
  2.2.2 轮胎温度特性理论分析
  2.2.3 轮胎温度特性实验研究
  2.2.4 轮胎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轮胎压力特性分析
  2.3.1 轮胎压力对汽车和轮胎性能的影响
  2.3.2 轮胎压力实验研究
  2.3.3 轮胎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2.3.4 合适轮胎压力的选择
 2.4 轮胎摩擦特性分析
  2.4.1 轮胎摩擦特性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4.2 轮胎摩擦机理分析
  2.4.3 轮胎摩擦分类
  2.4.4 轮胎摩擦影响因素分析
 2.5 轮胎振动特性分析
  2.5.1 轮胎振动特性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5.2 轮胎振动理论模型
  2.5.3 轮胎振动模态分析
  2.5.4 轮胎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2.6 轮胎物理特性分析研究方向
 2.7 参考文献
第3章 轮胎状态测量与轮胎传感器设计
 3.1 引言
 3.2 轮胎状态测量方法
 3.3 集成MEMS传感器
 3.4 轮胎阻抗传感器
  3.4.1 轮胎电容阻抗传感器
  3.4.2 轮胎电容电阻阻抗传感器
  3.4.3 橡胶基电容阻抗传感器
  3.4.4 轮胎阻抗传感器优缺点分析
 3.5 超声波传感器
  3.5.1 轮胎垂直载荷测量原理及结果
  3.5.2 轮胎压力测量原理及结果
  3.5.3 轮胎温度测量原理
  3.5.4 超声波传感器优缺点分析
 3.6 光学传感器
  3.6.1 激光传感器
  3.6.2 光敏传感器
 3.7 电磁传感器
  3.7.1 霍尔磁场传感器
  3.7.2 磁化轮胎传感器
 3.8 声表面波传感器
  3.8.1 声表面波延迟线型传感器
  3.8.2 声表面波谐振器型传感器
  3.8.3 声表面波谐振器与轮胎电容阻抗混合型传感器
  3.8.4 声表面波传感器优缺点分析
 3.9 智能轮胎传感器发展趋势
 3.10 参考文献
第4章 汽车动力学与轮胎模型分析
 4.1 引言
 4.2 汽车动力学基础
  4.2.1 汽车纵向动力学基础
  4.2.2 汽车侧向动力学基础
 4.3 轮胎运动过程描述
 4.4 轮胎垂直载荷分布特性
 4.5 轮胎稳态模型分析
  4.5.1 轮胎稳态理论模型
  4.5.2 轮胎经验模型
  4.5.3 轮胎半经验模型
  4.5.4 轮胎稳态模型比较
 4.6 轮胎非稳态模型分析
  4.6.1 轮胎纵向非稳态模型
  4.6.2 轮胎侧向非稳态模型
 4.7 轮胎模型研究方向
 4.8 参考文献
第5章 轮胎压力与侧偏刚度估计
 5.1 引言
 5.2 轮胎压力估计
  5.2.1 基于轮胎刚度的轮胎压力估计
  5.2.2 基于轮胎半径变化的轮胎压力估计
  5.2.3 基于轮胎振动分析的轮胎压力估计
 5.3 轮胎侧偏刚度估计
  5.3.1 轮胎侧偏刚度特性
  5.3.2 轮胎侧偏刚度估计方法研究
  5.3.3 轮胎侧偏刚度估计仿真研究
 5.4 轮胎压力估计和轮胎侧偏刚度估计的研究方向
 5.5 参考文献
第6章 汽车速度估计
 6.1 引言
 6.2 纵向速度估计
  6.2.1 基于轮速与加速度线性叠加的估计方法
  6.2.2 基于轮速与加速度的模糊估计方法
  6.2.3 基于轮速和加速度的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方法
  6.2.4 基于轮速和加速度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方法
  6.2.5 基于轮速、加速度和转向角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器与加速度积分融合的估计方法
  6.2.6 基于轮速和加速度的滑模观测器估计方法
  6.2.7 纵向速度估计方法分析
 6.3 侧向速度估计
  6.3.1 基于横摆角速度观测量的估计方法
  6.3.2 基于横摆角速度观测量和侧向加速度输入量的估计方法
  6.3.3 基于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观测量的估计方法
  6.3.4 侧向速度估计方法分析
 6.4 纵向和侧向速度共同估计
  6.4.1 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方法
  6.4.2 观测器估计方法
  6.4.3 纵向和侧向速度估计方法分析
 6.5 汽车速度估计研究方向
 6.6 参考文献
第7章 轮胎/路面摩擦估计
 7.1 引言
 7.2 摩擦系数估计
  7.2.1 纵向摩擦系数估计
  7.2.2 侧向摩擦系数估计
  7.2.3 最大摩擦系数估计
  7.2.4 摩擦系数估计分析
 7.3 摩擦力估计
  7.3.1 纵向力估计
  7.3.2 侧向力估计
  7.3.3 纵向力和侧向力同时估计
  7.3.4 摩擦力估计分析
 7.4 轮胎/路面摩擦估计研究方向
 7.5 参考文献
第8章 汽车侧偏角估计
 8.1 引言
 8.2 基于汽车运动学模型的积分方法
 8.3 基于汽车动力学模型的模型估计方法
  8.3.1 基于轮胎线性模型的估计方法
  8.3.2 基于轮胎随机游走模型的估计方法
  8.3.3 基于轮胎松弛模型的估计方法
  8.3.4 基于轮胎非线性模型的估计方法
  8.3.5 基于轮胎线性自适应模型的估计方法
  8.3.6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
 8.4 基于汽车运动学模型和汽车动力学模型的混合估计方法
 8.5 模型参数变化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8.6 汽车侧偏角估计的研究方向
 8.7 参考文献
第9章 TPMS
 9.1 引言
 9.2 TPMS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9.3 TPMS的功能和标准
  9.3.1 TPMS的作用
  9.3.2 TPMS的功能
  9.3.3 TPMS标准
 9.4 间接式TPMS
  9.4.1 间接式TPMS工作原理
  9.4.2 间接式TPMS实现方法
  9.4.3 间接式TPMS优缺点分析
 9.5 直接式TPMS
  9.5.1 直接式TPMS的结构与原理
  9.5.2 直接式TPMS实现方法
  9.5.3 直接式TPMS优缺点分析
 9.6 混合式TPMS
 9.7 无源TPMS
  9.7.1 能量收集器
  9.7.2 电磁耦合方式
  9.7.3 无源TPMS的优缺点分析
 9.8 TPMS技术发展方向
 9.9 参考文献
第10章 爆胎预警与控制
 10.1 引言
 10.2 爆胎原因分析
 10.3 爆胎理论和实验研究
  10.3.1 爆胎过程的轮胎压力变化
  10.3.2 爆胎过程的轮胎性能变化
  10.3.3 爆胎模型
 10.4 汽车爆胎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10.5 爆胎的预警与控制
  10.5.1 非充气轮胎
  10.5.2 防爆轮胎
  10.5.3 爆胎预警与控制
 10.6 爆胎预警与控制研究方向
 10.7 参考文献
第11章 轮胎状态智能调节系统
 11.1 引言
 11.2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
  11.2.1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作用
  11.2.2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结构
  11.2.3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11.2.4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分析
 11.3 轮胎压力和车速智能调节系统
  11.3.1 轮胎压力和车速智能调节系统模糊逻辑控制器设计
  11.3.2 轮胎压力与车速智能调节系统仿真研究
 11.4 轮胎状态智能调节系统研究方向
 11.5 参考文献
第12章 平行轮胎
 12.1 引言
 12.2 智能轮胎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2.3 平行轮胎框架结构
  12.3.1 平行系统理论
  12.3.2 平行轮胎框架结构
 12.4 平行轮胎实现的关键技术
  12.4.1 人工轮胎建模
  12.4.2 人工轮胎的计算试验
  12.4.3 人工轮胎与实际轮胎的平行执行
 12.5 智能轮胎发展方向
 12.6 参考文献
附录 智能轮胎知识(情报)服务平台
封底

机工科技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