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了机械设计较为常用的资料。适用于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参考。本书主要内容有:机械设计常用资料、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常用材料、连接件设计、传动件设计、轴系零件设计、润滑、密封、起重机零部件、操作件、弹簧、机架、导轨、管路及附件、常用电动机、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等。在编写过程中,努力精选基本、常用的知识和资料,以及常用的机械设计计算方法和数据,收集了新近的国家标准。编排符合使用者的习惯和学科系统,标题明确,附有必要的例题,便于参考和查阅。本书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从事机械设计人员参考。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页
第1章 常用资料、数据和一般标准
1.1 标准代号
1.2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
1.2.1 法定计量单位
1.2.2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3 常用数据
1.3.1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1.3.2 常用材料的密度和线膨胀系数
1.3.3 松散物料的堆密度和安息角
1.3.4 常用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
1.3.5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的近似关系
1.3.6 材料硬度值对照表
1.3.7 常用材料和物体的摩擦因数
1.3.8 滚动摩擦力臂
1.3.9 常用物理量常数
1.3.10 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
1.4 一般标准和规范
1.4.1 标准尺寸
1.4.2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
1.4.3 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
1.4.4 机器轴高
1.4.5 机器轴伸
1.4.6 中心孔
1.4.7 零件倒圆与倒角
1.4.8 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接轴用倒角
1.4.9 砂轮越程槽
1.4.10 插齿、滚齿退刀槽
1.4.11 刨削、插削越程槽
1.4.12 齿轮滚刀外径尺寸
1.4.13 弧形槽端部半径
1.4.14 球面半径
1.4.15 锯缝尺寸
1.4.16 T形槽和相应螺栓
1.4.17 燕尾槽
1.4.18 滚花
1.4.19 分度盘和标尺刻度
1.5 铸件设计一般规范
1.5.1 铸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
1.5.2 铸造斜度
1.5.3 铸造圆角半径
1.5.4 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接形式及其尺寸
1.5.5 铸件加强肋的尺寸
1.5.6 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
1.6 模锻件设计一般规范
1.6.1 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
1.6.2 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
1.6.3 模锻件的凹腔和冲孔连皮尺寸
1.6.4 锻件腹板上冲孔的限制
1.7 冲压件设计一般规范
1.7.1 冲裁件
1.7.2 弯曲件
1.7.3 拉延伸件
1.7.4 成形件
1.8 塑料件设计一般规范
1.9 常用几何体的体积、面积及重心位置
1.10 常用力学公式
1.10.1 常用截面的力学特性
1.10.2 受静载荷梁的支点反力、弯矩和变形计算公式
1.10.3 常用零件的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计算公式
第2章 常用机械基础标准
2.1 机械制图基本标准
2.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2.1.2 图样比例
2.1.3 标题栏和明细栏
2.1.4 图线
2.1.5 剖面符号
2.1.6 剖面区域的表示方法
2.2 常用零件的表示方法
2.2.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方法
2.2.2 花键表示方法
2.2.3 齿轮表示方法
2.2.4 滚动轴承表示方法
2.2.5 弹簧画法
2.2.6 动密封圈表示法
2.3 尺寸注法
2.4 图样简化表示法
2.5 机构运动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3章 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3.1 极限与配合的基础
3.1.1 术语和定义
3.1.2 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
3.1.3 标准公差
3.1.4 孔、轴的极限偏差
3.1.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1.6 配制配合的公差选择
3.2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
3.3 圆锥公差
3.3.1 圆锥公差术语及定义
3.3.2 圆锥公差项目及给定方法
3.3.3 圆锥公差的数值及选取
3.4 圆锥配合
3.4.1 圆锥配合的形成和类型
3.4.2 圆锥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3.4.3 结构型圆锥配合的基准制与配合的选取
3.4.4 位移型圆锥配合的直径公差带和配合的确定
3.4.5 圆锥轴向偏差及其计算方法
3.4.6 配合圆锥基准平面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
3.5 几何公差的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3.5.1 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
3.5.2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的图样标注
3.5.3 几何公差的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
3.5.4 形状、方向、位置、跳动公差值
3.6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3.6.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3.6.2 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代号及其标注
3.6.3 选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参考图表
3.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
3.7.1 概述
3.7.2 术语和定义
3.7.3 GPS标准列表
第4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
4.1 一般知识
4.2 钢铁牌号表示方法
4.2.1 生铁牌号表示方法
4.2.2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牌号表示方法
4.2.3 优质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弹簧钢牌号表示方法
4.2.4 易切削钢牌号表示方法
4.2.5 车辆车轴及机车车辆用钢牌号表示方法
4.2.6 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弹簧钢牌号表示方法
4.2.7 非调质机械结构钢牌号表示方法
4.2.8 工具钢牌号表示方法
4.2.9 轴承钢牌号表示方法
4.2.10 钢轨钢、冷镦钢牌号表示方法
4.2.11 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表示方法
4.2.12 焊接用钢牌号表示方法
4.2.13 冷轧电工钢牌号表示方法
4.2.14 电磁纯铁牌号表示方法
4.2.15 原料纯铁牌号表示方法
4.2.16 高电阻电热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4.3 钢铁材料(黑色金属)及其性能
4.3.1 铸铁牌号和性能
4.3.2 铸钢
4.3.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牌号和性能
4.3.4 合金结构钢
4.3.5 特殊用途钢
4.3.6 钢的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
4.3.7 转动部件用高温合金热轧棒材
4.4 非铁金属
4.4.1 铜和铜合金
4.4.2 铝和铝合金
4.4.3 镁合金
4.4.4 钛及钛合金
4.4.5 锌合金压铸件
4.4.6 铅及铅锑合金
4.4.7 烧结金属材料规范
4.5 金属废料
4.5.1 铜及铜合金废料
4.5.2 铝及铝合金废料
4.5.3 铅及铅合金废料
4.6 非金属材料
4.6.1 橡胶
4.6.2 塑料
4.7 复合材料
4.7.1 常用复合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4.7.2 树脂基复合材料
4.7.3 复合钢板
第5章 连接总论
5.1 设计连接应考虑的问题
5.2 连接的类型和选择
5.2.1 可拆卸与不可拆卸连接
5.2.2 按锁合分类
5.3 连接设计的几个问题
5.3.1 连接类型的选择
5.3.2 被连接件接合面设计
5.3.3 注意连接接头和紧固件的应力集中问题
5.3.4 考虑环境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5.3.5 使连接受力情况合理
5.3.6 当前对紧固件提出的更高要求
5.4 紧固件标记方法
5.4.1 紧固件产品的完整标记
5.4.2 标记的简化原则
5.4.3 标记示例
5.5 固定连接系统的分类
第6章 螺纹和螺纹连接
6.1 螺纹
6.1.1 螺纹分类
6.1.2 螺纹术语
6.1.3 普通螺纹
6.1.4 小螺纹
6.1.5 热浸镀锌螺纹
6.1.6 过滤配合螺纹
6.1.7 过盈配合螺纹
6.1.8 55°密封管螺纹
6.1.9 60°密封管螺纹
6.1.10 55°非密封管螺纹
6.1.11 80°非密封管螺纹
6.1.12 用于管路的普通螺纹系列
6.1.13 统一螺纹
6.1.14 常用螺纹的识别
6.2 螺纹紧固件基础
6.2.1 紧固件分类
6.2.2 紧固件结构要素
6.2.3 紧固件公差
6.2.4 力学和工作性能
6.3 紧固件产品
6.3.1 螺栓
6.3.2 螺柱
6.3.3 螺杆
6.3.4 螺母
6.3.5 螺钉
6.3.6 自攻螺钉和木螺钉
6.3.7 垫圈
6.3.8 紧固件组合件
6.4 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6.4.1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
6.4.2 螺钉拧入深度和钻孔深度
6.4.3 螺栓钻孔直径和沉孔尺寸
6.4.4 扳手空间
6.5 螺栓、螺钉、双头螺柱强度计算
6.5.1 螺栓组受力计算
6.5.2 按强度计算螺栓尺寸的常用算法
6.5.3 德国工程师协会技术准则VDI 2230《高强度螺栓连接系统计算》简介
第7章 轴毂连接和销连接
7.1 键连接
7.1.1 键和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7.1.2 键的选择和键连接的强度校核计算
7.1.3 键连接的尺寸系列、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
7.2 花键连接
7.2.1 花键基本术语
7.2.2 矩形花键连接
7.2.3 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
7.2.4 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
7.2.5 花键连接的强度计算
7.3 胀套连接选用和设计
7.3.1 胀套连接类型和选择
7.3.2 胀紧连接套设计
7.4 圆柱面过盈连接
7.4.1 圆柱面过盈连接计算公式
7.4.2 配合的选择原则
7.4.3 配合的选择步骤
7.4.4 校核计算
7.4.5 包容件的外径扩大量和被包容件的内径缩小量的计算
7.4.6 过盈配合计算常用数值
7.5 圆锥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
7.5.1 圆锥过盈连接的特点、型式及用途
7.5.2 计算用的主要符号、含义和单位
7.5.3 计算基础与假定条件
7.5.4 计算公式
7.5.5 圆锥过盈配合的选用
7.5.6 圆锥过盈连接校核计算
7.5.7 设计计算例题
7.5.8 结构设计
7.5.9 螺母压紧的圆锥面过盈连接
7.6 型面连接
7.6.1 结构、特点和应用
7.6.2 型面连接的廓形和尺寸
7.6.3 强度计算公式
7.7 星盘连接
7.8 销连接
7.8.1 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7.8.2 销的选择和销连接的强度计算
7.8.3 销连接的标准元件
第8章 焊、粘、铆连接
8.1 焊接概述
8.1.1 焊接方法
8.1.2 焊接材料
8.1.3 焊接材料的选择
8.2 焊接结构设计
8.2.1 焊接结构的特点
8.2.2 采用焊接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8.2.3 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
8.2.4 焊接接头的形式及工作特性
8.2.5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8.2.6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8.3 典型焊接结构
8.3.1 减速器箱体的焊接结构
8.3.2 旋转体的焊接结构
8.4 焊缝结构设计制图资料
8.4.1 钢材焊接的坡口形式和尺寸
8.4.2 非铁金属焊接坡口形式及尺寸
8.4.3 焊缝符号和标注方法
8.4.4 焊接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8.4.5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8.4.6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8.5 钎焊
8.5.1 概述
8.5.2 钎焊基本原理
8.5.3 钎料和钎剂的组成
8.5.4 钎焊方法
8.5.5 钎焊接头的设计
8.6 黏接
8.6.1 概述
8.6.2 黏合剂的选择
8.6.3 黏接接头的设计
8.7 铆接
8.7.1 铆缝的设计
8.7.2 铆接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8.7.3 铆钉
8.7.4 盲铆钉
第9章 机械传动设计总论
9.1 概述
9.1.1 机械传动的作用
9.1.2 机械传动的工作情况
9.1.3 对机械传动设计的要求
9.1.4 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
9.2 机械传动的分类和选择
9.2.1 啮合传动
9.2.2 摩擦传动
9.3 传动系统的组成及传动件的选择
9.3.1 传动比
9.3.2 速度
9.3.3 轴的位置
9.3.4 功率
9.3.5 效率
9.3.6 价格和单位功率的重量
9.3.7 噪声、抗冲击能力和寿命
9.3.8 产生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
9.3.9 产生间歇运动的传动机构
9.3.10 传动的特殊要求
9.4 机电一体化传动装置设计要点
9.4.1 伺服系统的分类
9.4.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传动的要求
9.5 例题
第10章 带传动
10.1 带传动的一般知识
10.1.1 传动带的种类及其选择
10.1.2 带传动的效率
10.1.3 带传动设计的典型问题
10.2 V带传动
10.2.1 基准宽度制和有效宽度制
10.2.2 尺寸规格
10.2.3 V带传动的设计
10.2.4 带轮
10.2.5 设计实例
10.3 联组窄V带(有效宽度制)传动及其设计特点
10.3.1 尺寸规格
10.3.2 设计计算
10.3.3 带轮
10.4 多楔带传动
10.4.1 尺寸规格
10.4.2 设计计算
10.4.3 设计实例
10.4.4 带轮
10.5 同步带传动
10.5.1 一般传动用同步带
10.5.2 梯形齿同步带
10.5.3 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设计
10.5.4 曲线齿同步带传动设计
10.6 汽车用传动带
10.6.1 汽车V带
10.6.2 汽车同步带
10.6.3 汽车多楔带
10.7 工业用变速宽V带
10.8 农业机械用V带
10.8.1 变速(半宽)V带和带轮
10.8.2 普通V带
10.8.3 双面V带(六角带)尺寸
10.9 平带传动
10.9.1 平带的尺寸与公差
10.9.2 胶帆布平带传动设计
10.9.3 锦纶片复合平带
10.9.4 高速带传动
10.9.5 带轮
10.10 塔轮传动
10.11 半交叉传动
10.12 带传动的张紧
10.12.1 张紧方法
10.12.2 预紧力的控制
第11章 链传动
11.1 链条的主要类型和应用特点
11.2 滚子链传动
11.2.1 滚子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11.2.2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11.2.3 滚子链链轮
11.2.4 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示例
11.2.5 链传动的润滑
11.3 套筒链传动
11.3.1 套筒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11.3.2 套筒链附件
11.3.3 链轮
11.4 传动及输送用双节距精密滚子链和链轮
11.4.1 双节距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11.4.2 双节距链附件
11.4.3 双节距链的链轮
11.5 齿形链传动
11.5.1 齿形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11.5.2 链轮
11.5.3 齿形链传递功率计算
11.6 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11.6.1 链传动的布置
11.6.2 链传动的张紧
第12章 圆柱齿轮传动
12.1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
12.1.1 基本齿廓与模数系列
12.1.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12.1.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测量尺寸
12.1.4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和齿轮齿条传动的重合度
12.1.5 变位齿轮的应用和变位系数的选择
12.1.6 齿轮几何计算用图表
12.1.7 齿轮的材料
12.1.8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12.1.9 圆柱齿轮的结构
12.1.10 齿轮传动的润滑
12.1.11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
12.1.1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测量和零件图
12.2 圆弧圆柱齿轮传动
12.2.1 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
12.2.2 圆弧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12.2.3 圆弧齿轮测量尺寸计算
12.2.4 圆弧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
12.2.5 圆弧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12.2.6 圆弧圆柱齿轮的精度
12.2.7 圆弧圆柱齿轮设计实例及零件工作图
第13章 锥齿轮传动
13.1 渐开线锥齿轮传动
13.1.1 标准模数系列
13.1.2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13.1.3 锥齿轮结构
13.1.4 锥齿轮精度选择
13.1.5 齿轮副侧隙
13.1.6 图样标注
13.1.7 锥齿轮公差和检验项目
13.1.8 锥齿轮精度数值
13.2 锥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
13.2.1 曲线齿锥齿轮的三种齿制
13.2.2 锥齿轮的基本齿廓
13.2.3 锥齿轮的大端分度圆直径
13.2.4 齿数、模数、齿宽和螺旋角
13.3 旧格利森制弧齿锥齿轮设计
13.3.1 弧齿锥齿轮主要参数初算
13.3.2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13.3.3 弧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和重合度
13.4 ANSI/AGMA 2005-D03的锥齿轮几何设计
13.4.1 直齿、零度齿和弧齿锥齿轮的变位
13.4.2 齿高的收缩
13.4.3 锥齿轮的最小和最大法向侧隙
13.4.4 直齿、零度齿和弧齿锥齿轮主要参数初算
13.4.5 直齿、零度齿和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13.5 摆线齿锥齿轮几何设计
13.5.1 摆线齿锥齿轮主要参数初算
13.5.2 摆线齿锥齿轮几何参数
13.5.3 摆线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参数和重合度
13.5.4 摆线齿锥齿轮的齿形系数和切向变位系数
13.6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13.6.1 计算方法适用范围
13.6.2 GB/T 10062规定的计算方法
13.6.3 安全系数
13.6.4 锥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13.6.5 钳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3.6.6 锥齿轮的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第14章 蜗杆传动
14.1 概述
14.1.1 蜗杆传动的特点
14.1.2 蜗杆传动的类型
14.1.3 蜗杆与蜗轮材料的选择
14.1.4 蜗杆传动的润滑
14.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
14.2.1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14.2.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参数及尺寸
14.2.3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
14.2.4 提高圆柱蜗杆传动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14.2.5 圆柱蜗杆与蜗轮的结构
14.2.6 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
14.2.7 圆柱蜗杆传动的计算实例
14.3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
14.3.1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类型
14.3.2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特点
14.3.3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参数及匹配
14.3.4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
14.4 环面蜗杆传动
14.4.1 环面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14.4.2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
14.4.3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14.4.4 环面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14.4.5 环面蜗杆传动精度
14.4.6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
第15章 摩擦轮传动和无级变速器
15.1 摩擦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15.1.1 摩擦轮传动的优缺点
15.1.2 摩擦轮传动的分类
15.2 摩擦轮的滑动和失效
15.2.1 摩擦轮的滑动
15.2.2 摩擦轮传动的失效和对策
15.3 摩擦轮的表面强度计算
15.3.1 接触应力计算
15.3.2 线压力q的计算
15.3.3 Stribeck压力k计算
15.4 摩擦力计算
15.4.1 计算轮压力Fn
15.4.2 摩擦因数
15.5 摩擦轮传动计算公式
15.6 摩擦轮传动结构设计
15.6.1 摩擦轮的压紧装置
15.6.2 摩擦轮的结构
15.7 机械无级变速器
15.7.1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特点和应用
15.7.2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5.7.3 机械无级变速器分类
15.7.4 几种常见的机械无级变速器
第16章 螺旋传动
16.1 螺旋传动的构成与功能
16.2 螺旋传动的分类
16.3 各类螺旋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16.4 螺旋机构的传动简图、载荷图和运动方式
16.5 滑动螺旋设计
16.5.1 滑动螺旋的结构设计
16.5.2 螺杆与螺母材料
16.6 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
16.6.1 校核计算
16.6.2 设计计算
16.7 螺纹的尺寸系列、精度与公差
16.7.1 梯形螺纹
16.7.2 锯齿形(3°、30°)螺纹
16.8 滚珠丝杠(滚动螺旋)
16.8.1 术语、符号
16.8.2 滚珠丝杠副的标识符号
16.8.3 滚珠丝杠副公称直径和公称导程的标准系列和组合
16.8.4 滚珠丝杠的验收条件和验收检验
16.8.5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静刚度
16.8.6 例题
16.8.7 应用载荷的修正值
16.9 滚珠丝杠轴向额定静载荷和动载荷及使用寿命
16.9.1 轴向额定载荷
16.9.2 修正的轴向额定载荷
16.9.3 寿命
参考文献
封底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