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温度测量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温度计量与测试的基本原理与实用测温技术。全书内容包括:温度与温标的基础知识及测温技术的新进展,膨胀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温度计及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选择与应用,光纤温度传感器等新型温度传感器,测温防爆技术,热电偶保护管所用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应用,温度量值传递、测温系统在线原位校准与标准化,固体内部与表面、气体、高温熔体、核电站、芯片与半导体以及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实用测温技术与应用。本书内容全面、新颖,紧密联系实际,反映了国内外有关测温的新理论、新动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
封面
版权信息
第2版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序
第1版前言
第1章 温度测量概述
1.1 温度与温标
1.1.1 温度
1.1.2 温标
1.2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
1.2.1 定义固定点
1.2.2 标准仪器
1.2.3 内插公式
1.3 温度测量基础
1.3.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1.3.2 温度计的选择
1.4 温度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1.4.1 接触式测温技术的新进展
1.4.2 辐射测温技术的新进展
1.4.3 暂行低温温标(PLTS-2000)0.9mK~1K简介
1.4.4 金属-碳共晶点高温温度标准
第2章 膨胀式温度计
2.1 玻璃液体温度计
2.1.1 特性与分类
2.1.2 原理与结构
2.1.3 使用注意事项与测量误差
2.2 压力式温度计
2.2.1 原理与结构
2.2.2 使用注意事项与测量误差
2.3 双金属温度计
2.3.1 原理与结构
2.3.2 使用注意事项与测量误差
2.3.3 带热电阻(偶)、温度变送器的双金属温度计
2.4 产品型号的组成
第3章 电阻温度计(热电阻)
3.1 电阻温度计及其特性
3.1.1 特性
3.1.2 原理
3.1.3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3.2 热电阻的结构
3.2.1 感温元件
3.2.2 内引线形式
3.2.3 保护管
3.3 工业热电阻
3.3.1 热电阻的分类与性能
3.3.2 常用工业热电阻
3.3.3 铠装热电阻
3.3.4 薄膜铂电阻
3.3.5 厚膜铂电阻
3.3.6 热电阻的选择
3.4 热敏电阻
3.4.1 热敏电阻材料及特性
3.4.2 热敏电阻的结构与使用注意事项
3.5 测量线路
3.5.1 电阻法(电桥法)
3.5.2 电位法(电位差计法)
3.5.3 工程测温仪表
3.5.4 热电阻检测设备
3.6 使用注意事项及测量误差
3.6.1 灵敏度与自热效应
3.6.2 实际电阻值对R0偏离的影响
3.6.3 连接导线与绝缘电阻的影响
3.6.4 连接导线温度变化的影响
3.6.5 动态特性
3.6.6 安装方法
3.6.7 热电阻的劣化与使用寿命
3.6.8 稳定性误差
3.6.9 校准与精度管理
3.6.10 热电阻型号
第4章 热电温度计(热电偶)
4.1 热电偶测温原理与特点
4.1.1 特点
4.1.2 原理
4.1.3 热电偶标志、分度号与分度函数
4.1.4 基本定律
4.2 热电偶的分类与特性
4.2.1 贵金属热电偶、廉金属热电偶与难熔金属热电偶
4.2.2 标准化热电偶
4.2.3 非标准化热电偶
4.2.4 热电偶的选择与使用寿命
4.3 钨铼热电偶的特点与防氧化技术
4.3.1 钨铼热电偶的特点与分类
4.3.2 钨铼热电偶在氧化气氛中的稳定性
4.3.3 钨铼热电偶在非氧化气氛中的稳定性
4.3.4 钨铼热电偶的劣化及使用后折损分析
4.3.5 工业钨铼热电偶技术条件
4.3.6 钨铼热电偶防氧化技术与应用
4.4 热电偶的结构与分类
4.4.1 工业热电偶简介
4.4.2 带有校准孔的新型热电偶
4.4.3 铠装热电偶与高性能实体热电偶
4.4.4 柔性电缆热电偶
4.4.5 特种热电偶
4.4.6 接线端结构
4.4.7 热电偶型号
4.5 补偿导线
4.5.1 补偿导线的特点与原理
4.5.2 补偿导线的型号、规格与标志
4.5.3 补偿导线的基本参数
4.5.4 补偿导线的使用
4.5.5 特种补偿导线
4.6 测温线路
4.6.1 参比端
4.6.2 测温线路
4.6.3 温度变送器
4.7 热电偶安装用螺纹与法兰
4.7.1 螺纹
4.7.2 法兰
4.7.3 安装固定装置的承压能力
4.8 热电偶的使用与测量误差
4.8.1 热电偶的焊接、清洗与退火
4.8.2 热电偶及补偿导线的劣化
4.8.3 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劣化与高温漂移
4.8.4 热电偶的使用注意事项与测量误差
4.8.5 应条件下测温的干扰与抗干扰
4.8.6 检定、校准与精度管理
4.8.7 工业钨铼热电偶的校准装置与校准
4.8.8 表面温度计检定装置
4.8.9 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装置与应用
第5章 辐射温度计
5.1 辐射测温原理
5.1.1 热辐射
5.1.2 黑体辐射与发射率
5.1.3 黑体辐射定律
5.2 光谱辐射温度计
5.2.1 光学高温计的原理与结构
5.2.2 光学高温计的使用及测量误差
5.2.3 光电高温计的原理、结构及使用
5.3 辐射高温计
5.3.1 辐射高温计的原理与分类
5.3.2 辐射感温器的结构
5.3.3 辐射高温计的使用及测量误差
5.3.4 前置反射器辐射高温计
5.4 比色温度计
5.4.1 比色温度计的原理与分类
5.4.2 比色温度计的结构
5.4.3 比色温度计的使用及测量误差
5.5 辐射温度计的选择与型号
5.5.1 辐射温度计的选择
5.5.2 辐射温度计的型号
5.6 部分辐射温度计
5.6.1 部分辐射温度计的原理与分类
5.6.2 红外温度计的特点与性能
5.6.3 红外温度计的原理与结构
5.6.4 红外探测器
5.6.5 红外热像仪
5.6.6 红外温度计的选择
5.6.7 红外温度计的使用
5.6.8 红外“热电偶”
5.7 多光谱辐射温度计
5.7.1 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原理与结构
5.7.2 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使用及测量误差
5.8 亚历山大效应光谱高温仪
第6章 新型温度传感器
6.1 光纤温度传感器
6.1.1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
6.1.2 接触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6.1.3 非接触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6.1.4 分布参数式光纤传感器
6.1.5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6.1.6 光纤测温技术的应用
6.2 连续热电偶
6.2.1 连续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6.2.2 连续热电偶的结构与性能
6.2.3 连续热电偶的应用
6.3 数字温度传感器
6.3.1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6.3.2 DS1820与DS18B20智能温度传感器
6.3.3 新型无线温度传感器
6.4 石英温度计
6.4.1 石英温度计的原理与特性
6.4.2 石英温度计的性能与应用
6.5 声学温度计
6.5.1 声学测温原理
6.5.2 声学测温方法
6.5.3 超声波温度计
6.6 热噪声温度计
6.6.1 电阻式热噪声温度计
6.6.2 比较式热噪声温度计
6.7 核四级共振温度计
6.7.1 核四级共振温度计的特性与原理
6.7.2 核四级共振温度计的测温系统与应用
6.8 示温、感温材料
6.8.1 示温涂料
6.8.2 液晶
6.8.3 感温铁氧体
6.8.4 测温锥
6.9 炉温跟踪仪
第7章 测温防爆技术
7.1 概述
7.2 我国爆炸危险环境电气安全规范和标准
7.2.1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安全规范
7.2.2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制造标准
7.3 爆炸性混合物
7.3.1 爆炸性混合物的基本特性
7.3.2 爆炸性混合物的类、级、组别划分
7.4 爆炸危险环境的区域划分
7.4.1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和分区
7.4.2 爆炸危险环境区域等级的判断方法
7.5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7.6 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技术要求
7.6.1 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
7.6.2 防爆电气设备的隔爆型技术要求
7.6.3 防爆电气设备的增安型技术要求
7.6.4 防爆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型技术要求
7.7 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
7.8 防爆电气设备设计与型号表示
7.8.1 防爆电气设计
7.8.2 隔爆热电偶(阻)型号
第8章 热电偶保护管
8.1 绝缘物与保护管
8.1.1 绝缘物
8.1.2 保护管简介
8.1.3 金属保护管
8.1.4 非金属保护管
8.1.5 金属陶瓷保护管
8.1.6 有机物与有机涂层保护管
8.1.7 复合型保护管
8.1.8 套管的结构与安装
8.2 保护管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8.2.1 保护管的耐热冲击性
8.2.2 保护管的腐蚀与防护
8.2.3 高温高强耐磨合金与保护管表面改性
第9章 温度量值传递、检定、校准与标准化
9.1 温度计量器具的检定
9.1.1 温度量值传递
9.1.2 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9.2 温度计量器具的校准
9.2.1 校准的目的与特点
9.2.2 测量系统准确度的评定方法
9.2.3 离线式分立元件校准法的弊端
9.2.4 在线原位校准法的优点
9.2.5 离线式分立元件校准法与在线原位校准法应用对比
9.2.6 便携式在线温度校准仪
9.3 温度领域的标准化
9.3.1 标准及标准化
9.3.2 ASTM在温度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9.3.3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65技术委员会(IEC/TC65)简介
第10章 实用测温技术与应用
10.1 固体内部温度测量
10.1.1 接触法测量固体内部温度
10.1.2 非接触法测量固体内部温度
10.2 固体表面温度测量
10.2.1 固体表面温度测量的特点
10.2.2 静止表面的温度测量
10.2.3 移动表面的温度测量
10.2.4 带电物体表面的温度测量
10.2.5 移动细丝表面的温度测量
10.2.6 摩擦表面的氪化测温技术
10.2.7 连铸二次冷却区钢坯及轧辊表面的温度测量
10.2.8 铝棒或铝板表面温度快速测量
10.3 气体温度测量
10.3.1 高速气流的温度测量
10.3.2 高温气体的温度测量
10.3.3 超高压力下的温度测量
10.3.4 微波场温度测量
10.4 真空炉温度测量
10.4.1 真空炉温度测量对热电偶的要求
10.4.2 真空炉专用密封式热电偶
10.4.3 真空炉测温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10.5 高温熔体温度测量
10.5.1 高温盐浴炉温度测量
10.5.2 钎焊炉温度测量
10.5.3 铝及其合金熔体的温度测量
10.5.4 铝电解液温度测量
10.5.5 铜液连续测温
10.5.6 间歇式测量钢液温度
10.5.7 消耗型光纤辐射温度计测量钢液温度
10.5.8 黑体空腔红外辐射温度计测量钢液温度
10.5.9 钢液连续测温
10.5.10 铁液连续测温
10.6 核电站温度测量仪表
10.6.1 核电站仪表的特点
10.6.2 核电站仪表的分级
10.6.3 安全级温度传感器的质量鉴定
10.6.4 核电站温度仪表的应用
10.7 热量与热流测量仪表
10.7.1 热量表
10.7.2 热流计
10.8 芯片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测量
10.8.1 芯片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测量
10.8.2 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测量
10.9 行业测温实用技术
10.9.1 航空航天领域的温度测量
10.9.2 隧道窑、高炉与热风炉的温度测量
10.9.3 造纸、粮食及食品工业的温度测量
10.9.4 渗碳炉、多用炉的温度测量
10.9.5 符合美国宇航材料标准SAE AMS 2750E的温度测量
10.9.6 火电与石油化工行业的温度测量
10.9.7 石油化工反应器的温度测量
10.9.8 煤化工气化炉的温度测量
10.9.9 阳极焙烧炉的温度测量
10.9.10 玻璃与橡塑工业的温度测量
10.9.11 铝电解质温度与成分在线测量
10.9.12 垃圾焚烧炉的温度测量
10.10 现场测温典型故障分析与对策
附录
附录A 第3章相关内容附录
附录B 第4章相关内容附录
附录C 第5章相关内容附录
附录D 第7章相关内容附录
附录E 第8章相关内容附录
附录F 温度测量相关标准目录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