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中、高压交-直-交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和选择;PLC按照工艺要求,操控系统中多台设备的起动、制动顺序,调节频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对“工频运行”与“变频运行”的切换;现场总线和光纤网络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共同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变频调速系统在中、高压风机、水泵和平运、上运、下运、长距离以及港口胶带输送机系统的应用。本书图文并茂,辅以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反映了目前国内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的*新应用水平。 本书可供从事中、高压风机、水泵和各种胶带输送机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人员、节能改造的技术人员、施工维修人员和能源管理岗位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变频器
1.1 中、高压变频器技术的发展
1.1.1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促进了变频器的发展
1.1.2 变频器随着控制理论技术的创新而发展
1.1.3 变频器应用微机新技术的发展
1.1.4 变频器应用现场总线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中、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
1.2.1 中、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1.2.2 中、高压变频器的电路组成
1.3 直接变换方式(交-交变频)
1.3.1 交-交变频器的基本电路
1.3.2 交-交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1.3.3 三相交-交变频器
1.3.4 矩阵式交-交变频器
1.4 间接变换方式(交-直-交变频)
1.4.1 交-直-交变频器的基本结构
1.4.2 多脉冲二极管/晶闸管整流电路
1.4.3 (电流源型、电压源型)直流电路及再生制动
1.4.4 电流源型与电压源型变频器的性能比较及应用
1.4.5 多电平、多重化的逆变电路
1.4.6 控制电路
1.4.7 操作显示电路和保护电路
1.5 单元串联型变频器采用的移相变压器
1.5.1 采用隔离移相变压器输入的原因
1.5.2 移相变压器二次侧的延边三角形绕组
1.5.3 移相变压器的移相原理
1.5.4 多脉冲整流器用移相变压器示例
1.6 多脉冲变压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1.6.1 6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1.6.2 12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1.6.3 18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1.6.4 24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1.6.5 36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1.7 多脉冲变压晶闸管桥式整流器
1.7.1 6脉冲晶闸管桥式整流器
1.7.2 12脉冲晶闸管桥式整流器
1.7.3 18脉冲晶闸管桥式整流器
1.7.4 24脉冲晶闸管桥式整流器
1.8 高压变频器的多电平逆变器
1.8.1 采用多电平技术的原因
1.8.2 二电平电压源型10kV传动逆变器
1.8.3 三电平电压源型二极管钳位式逆变器的优缺点
1.8.4 三电平3kV等级逆变器及其拓扑
1.8.5 三电平6kV逆变器及其拓扑
1.9 中、高压变频器的多重化单元串联型逆变器
1.9.1 采用多重化单元串联型技术的原因
1.9.2 基于IGBT组成的多重化逆变器功率单元
1.9.3 多重化单元串联型6kV逆变器及其拓扑
1.9.4 多重化单元串联型10kV逆变器及其拓扑
1.9.5 多重化单元串联型高压变频器的星点漂移功能
1.9.6 多重化单元串联型高压变频器的优缺点
1.10 多脉冲整流、多重化逆变器高压变频器的结构实例
1.变压器柜的特点
2.功率柜的特点
3.控制柜的特点
1.11 交-直-交变频器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1.11.1 变频器的U/f恒定控制
1.11.2 用SPWM方法实现U/f恒定控制
1.11.3 变频器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
1.11.4 变频器的矢量控制
1.11.5 变频器的直接转矩控制
1.11.6 变频器几种控制方法的比较
1.12 中、高压变频器的选择
1.12.1 根据负载类型选择变频器
1.12.2 变频器防护结构的选择
1.12.3 变频器的输入输出参数
1.12.4 变频器控制参数及过载能力的选择
1.12.5 变频器输出电流的选择
1.12.6 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1.12.7 根据不同生产机械选择变频器
1.12.8 根据技术参数对比选择变频器
1.13 中、高压变频器外围设备的选择
1.13.1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
1.13.2 真空断路器的选择
1.13.3 真空接触器的选择
1.13.4 热继电器的选择
1.13.5 电气制动及制动电阻的计算选择
1.13.6 交流和直流电抗器的选择
1.13.7 EMC滤波器的选择
1.13.8 变频调速电动机的选用
1.13.9 调速运行频率变化对电动机的影响
1.13.10 变频电动机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1.13.11 Y系列电动机改成变频电动机的方法
1.14 变频器的安装环境、电缆布线及选择、接地与使用
1.14.1 变频器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1.14.2 变频器安装柜的尺寸和通风量
1.14.3 变频器与外围设备的布线原则
1.14.4 变频器常用电力电缆的选择
1.14.5 变频器专用电力电缆的选择
1.14.6 变频器用控制电缆的选择
1.14.7 变频器的接地
1.14.8 变频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1.15 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节能
1.15.1 变频器的负载类型与节能
1.15.2 变频调速的节能
1.15.3 四象限变频器的能量回馈节能
1.15.4 变频使电动机软起动(软停止)的节能
1.15.5 变频器使功率因数提高的节能
第2章 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的PLC
2.1 PLC简介
2.1.1 PLC的硬件结构
2.1.2 PLC的硬件功能
2.1.3 PLC的软件结构
2.1.4 PLC的工作原理
2.1.5 PLC的基本特点
2.1.6 PLC的几种应用
2.1.7 PLC产品简介
2.2 PLC的梯形图及其绘制
2.2.1 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区别
2.2.2 梯形图的基本图形符号
2.2.3 梯形图的绘制
2.2.4 梯形图的绘制规则
2.3 PLC的基本程序指令和功能指令
2.3.1 PLC的助记符指令
2.3.2 PLC常用基本程序指令
2.3.3 基本程序指令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
2.3.4 定时器指令的功能
2.3.5 计数器指令的功能
2.3.6 PLC定时器与计数器的级联使用
2.3.7 置位与复位指令的功能
2.3.8 PLC的PID功能指令
2.3.9 PLC的通信功能指令
2.4 PLC的选择
2.4.1 估算I/O点数选择PLC
2.4.2 根据输入技术指标选择PLC
2.4.3 根据输出形式和技术指标选择PLC
2.4.4 根据用户程序存储容量选择PLC
2.4.5 根据现场对控制响应速度的要求选择PLC
2.4.6 根据PLC的专用功能指令选择PLC
2.4.7 根据通信要求选择PLC
2.5 PLC的安装及接线要求
2.5.1 PLC的安装要求
2.5.2 PLC的电源接线要求
2.5.3 PLC的输入/输出接线要求
2.5.4 PLC输入接口与电气元件的接线要求
2.6 PLC要求的工作环境及使用要点
2.6.1 PLC要求的工作环境
2.6.2 PLC的使用要点
2.7 PLC与变频器的连接
2.7.1 利用PLC的继电器输出模块与变频器连接
2.7.2 利用PLC的晶体管输出模块与变频器连接
2.7.3 利用PLC的模拟输出模块与变频器连接
2.7.4 利用PLC的输出寄存器模块与变频器连接
2.7.5 利用PLC的输出定位模块与变频器连接
2.7.6 PLC输入变频器触点信号的连接
2.7.7 利用PLC的现场总线接口与变频器通信连接
2.7.8 PLC与变频器配合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8 PLC控制的工频与变频切换电路
2.8.1 工频与变频运行切换的原因
2.8.2 继电器控制切换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2.8.3 继电器控制的工频和变频运行
2.8.4 继电器控制的变频器故障切换及处理
2.8.5 PLC控制的工频和变频切换图及参数
2.8.6 PLC控制的工频运行过程和梯形图
2.8.7 PLC控制的变频运行过程和梯形图
2.8.8 PLC控制的变频器故障切换及处理
2.9 工程实例:PLC控制4台胶带输送机的典型流程和梯形图
2.9.1 胶带输送机的构成和控制功能要求
2.9.2 PLC的I/O表分配和外围电路
2.9.3 胶带输送机的程序流程图及说明
2.9.4 胶带输送机起动的梯形图及说明
2.9.5 胶带输送机停止的梯形图及说明
2.9.6 胶带输送机故障的梯形图及说明
2.9.7 胶带输送机检修的梯形图及说明
2.9.8 系统调试
第3章 变频调速系统中的现场总线和光纤网络
3.1 变频调速中常用的现场总线
3.2 支持常用现场总线通信的变频器和伺服系统
3.3 RS-232C和RS-485的串行通信基础
3.3.1 RS-232C和RS-485串行异步通信数据格式
3.3.2 连接握手、确认和中断
3.3.3 串行通信的软件设置
3.4 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3.4.1 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3.4.2 RS-232C接口端子的机械特性
3.4.3 RS-232C接口端子的电气特性
3.4.4 RS-232C的传输距离
3.4.5 RS-232C的传输控制
3.4.6 RS-232C电平转换器
3.4.7 RS-232标准的不足
3.5 RS-485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3.5.1 RS-485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3.5.2 RS-485接口端子的电气特性
3.5.3 消除RS-485共模干扰的方法
3.5.4 RS-485的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3.5.5 RS-485网络拓扑
3.5.6 RS-485上匹配终端电阻的设置
3.5.7 RS-485通信距离的延长
3.5.8 RS-485采用的通信线和挂接设备数量
3.5.9 RS-485和RS-232C主要性能的比较
3.5.10 RS-485和RS-232C之间的转换模块
3.6 PROFIBUS现场总线
3.6.1 PROFIBUS协议结构
3.6.2 PROFIBUS的存取协议
3.6.3 PROFIBUS的FDL帧结构
3.6.4 PROFIBUS设备数据库文件
3.6.5 PROFIBUS的总线控制系统
3.6.6 PROFIBUS-DP的控制和系统行为
3.6.7 PROFIBUS-DP控制的诊断功能和接口配置
3.7 PROFIBUS的传输技术
3.7.1 用于PA的IEC 1158-2传输技术
3.7.2 用于DP和FMS的RS-485传输技术
3.7.3 PROFIBUS的光纤传输技术
3.7.4 PROFIBUS支持的光纤传输距离和光缆敷设
3.8 变频器和PLC用现场总线进行通信与控制
3.8.1 变频器和PLC采用RS-232/485接口的通信控制
3.8.2 用PLC的CPU内置的PROFIBUS-DP接口和变频器进行通信联网
3.8.3 通过集成在PLC的CPU内的MPI接口进行数据通信
3.8.4 通过PLC的通信模块进行点对点的数据通信
3.8.5 通过PLC的通信模块接到PROFIBUS或工业以太网的数据通信
3.9 通过总线桥与PROFIBUS通信的变频调速系统
3.9.1 PROFIBUS总线桥
3.9.2 PROFIBUS转RS-232/485设备总线桥
3.9.3 PROFIBUS转MODBUS总线桥
3.9.4 PROFIBUS转条码扫描器SCANNER总线桥
3.9.5 PROFIBUS转CAN总线桥
3.9.6 PROFIBUS的B系列总线桥通用部分
3.10 通过OLM转换为光缆通信的变频调速系统
3.10.1 ROLM工业光纤链路模块的功能
3.10.2 ROLM工业光纤链路模块的拓扑结构
3.10.3 ROLM产品型号和订货号定义
3.10.4 PROFIBUS工业光纤链路模块
3.10.5 MODBUS/485/422/232工业光纤链路模块
3.10.6 Device Net/CANopen/CAN工业光纤链路模块
3.10.7 ROLM工业光纤链路模块的有关硬件说明
3.10.8 ROLM的通信接口、电源接口和故障输出
3.10.9 ROLM产品尺寸及安装
3.11 变频器、PLC和现场总线组成的变频调速系统
3.12 PROFIBUS-DP和OLM在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3.12.1 监控系统概述
3.12.2 监控系统配置的硬件和OLM网络
3.12.3 系统PROFIBUS-DP和WinCC软件的设计
3.12.4 控制流程简介
第4章 风机泵类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
4.1 风机的基本参数和特性曲线
4.1.1 风机的基本参数
4.1.2 风机的Q-H特性曲线
4.1.3 风机的工频运行特性曲线
4.1.4 改变风机转速调节风量的特性曲线
4.1.5 风机变频运行的特性曲线
4.2 水泵的基本参数和特性曲线
4.2.1 水泵的基本参数
4.2.2 水泵的扬程、管阻和工作点的特性曲线
4.2.3 相同离心泵并联的特性曲线
4.2.4 水泵的变频恒流量控制特性曲线
4.3 风机泵类电动机变频调速的节能运行
4.3.1 变频调速是风机泵类节能降耗的最佳选择
4.3.2 风机泵类电动机变频调速节能效果的分析
4.3.3 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传动系统控制的分析
4.3.4 风机泵类负载应用变频调速节能的条件
4.3.5 风机变频调速时节电率计算的方法
4.3.6 多泵联合高压变频恒压供水的节电特点
4.4 离心风机及泵类对变频器选择的要求
4.4.1 对离心风机及泵类变频器选择的基本要求
4.4.2 选择6kV离心风机泵类变频器的基本要求
4.4.3 选择10kV离心风机泵类变频器的基本要求
4.4.4 风机泵类变频器和通用变频器的主要区别
4.5 风机泵类变频器的PID运行
4.5.1 PID控制器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4.5.2 数字PID控制算法
4.5.3 变频器内置PID功能
4.6 风机泵类专用变频器介绍
4.7 工程实例1:峨胜水泥循环风机、排风机采用高压变频软起动和变频调速节能
4.7.1 循环风机、排风机改变频调速的必要性
4.7.2 风机所选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优点
4.7.3 风机所选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运行方式
4.7.4 采用高压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和附加经济效益
4.8 工程实例2:某电厂高压鼓风机组的变频调速节能升级改造
4.8.1 变频改造的3#机组系统简介
4.8.2 电厂高压鼔风机组节能升级的改造方案
4.8.3 电厂高压鼔风机组日平均电力负载计算
4.8.4 电厂高压鼔风机组节能效益分析
4.9 工程实例3:阿舍勒铜矿主通风机的高压变频调速改造
4.9.1 铜矿主通风机采用高压变频调速方案的原因
4.9.2 一拖一与一拖二方式的比较选择
4.9.3 一拖二方式的变频起动和运行节能效果
4.10 工程实例4:太钢电炉除尘风机的变频调速节能改造
4.10.1 电炉除尘风机采用变频调速的必要性
4.10.2 除尘风机采用的10kV变频调速系统介绍
4.10.3 除尘风机采用高压变频调速后的特点
4.10.4 除尘风机变频调速的节能分析
4.11 工程实例5:金隅水泥熟料生产线风机的变频调速改造
4.11.1 变频调速改造前风机性能和运行工况
4.11.2 风机变频调速改造的必要性
4.11.3 风机变频调速改造的具体措施
4.11.4 风机变频调速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果
4.12 工程实例6:遂宁市自来水二厂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4.12.1 工程简介
4.12.2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计算机监控
4.12.3 变频恒压供水的循环投切方案及节能效果
4.13 工程实例7:高压变频器在电厂循环水泵上的节能应用
4.13.1 电厂循环水泵变频调速改造的必要性
4.13.2 循环水泵变频调速的原理
4.13.3 循环水泵变频调速改造控制方案
4.13.4 变频器一拖二的控制主电路
4.13.5 循环水泵变频运行故障时的控制过程
4.13.6 循环水泵变频调速改造的节能效果
4.14 工程实例8:引滦入津工程水泵高压变频调速的改造
4.14.1 引滦入津工程
4.14.2 高压变频调速改造方案
4.14.3 一号泵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
4.14.4 一号泵高压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
4.14.5 一号泵高压变频调速的经济效益评价
第5章 平运胶带输送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
5.1 胶带输送机及其特性
5.1.1 胶带输送机
5.1.2 胶带输送机的负载特性与机械特性
5.1.3 胶带输送机张力特性与软起动特性
5.2 胶带输送机对驱动的要求和典型布置
5.2.1 胶带输送机对电力拖动的一般要求
5.2.2 钢绳芯胶带输送机电力拖动的典型布置
5.3 胶带输送机配变频器驱动是发展趋势
5.3.1 直接驱(起)动
5.3.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驱(起)动
5.3.3 笼型异步电动机配液力耦合器驱动
5.3.4 笼型异步电动机配CST驱动
5.3.5 笼型异步电动机配变频器驱动
5.4 胶带输送机的综合保护
5.5 运送物料重量变化时胶带输送机的节能控制
5.5.1 胶带输送不同负载情况下运行物料的重量变化
5.5.2 驱动电动机轴功率的计算
5.5.3 平运型和上运型胶带输送机的节能计算
5.5.4 跟随运量(重量)变化自动调速节能的依据
5.5.5 按运送物料重量动态变频调速节能的控制流程
5.5.6 按运送物料重量智能变频调速节能的控制系统
5.5.7 恒转矩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
5.6 胶带输送机速度的模糊算法控制
5.6.1 采用模糊算法动态控制胶带输送机速度的原因
5.6.2 胶带输送机的电气节能模糊控制器
5.6.3 胶带输送机模糊控制输入量的确定
5.6.4 胶带输送机模糊变量赋值表的建立
5.6.5 胶带输送机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5.6.6 胶带输送机模糊控制的推理和模糊控制表
5.6.7 用PLC实现模糊控制算法的流程图
5.7 工程实例1:兖矿集团扬村煤矿胶带输送机模糊控制变频调速节能改造
5.7.1 工程简介
5.7.2 煤流量和输送带速度的最优匹配
5.7.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7.4 模糊控制变频调速节能的分析
5.8 工程实例2:平煤五矿采用模糊控制和PLC控制变频调速节能改造
5.8.1 工程简介
5.8.2 模糊控制和PLC控制相结合的自动节能控制系统
5.8.3 根据运量变化动态地调控带速
5.8.4 节能分析
第6章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
6.1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特性及发展
6.2 上运钢绳芯胶带输送机电力拖动的典型布置
6.3 工程实例1:新疆焦煤集团上运胶带高压变频调速节能改造
6.3.1 工程简介
6.3.2 高压变频器的技术特点和选用
6.3.3 高压变频调速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6.4 工程实例2:曹跃煤矿上运胶带输送机中压变频调速系统
6.4.1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技术参数和流程
6.4.2 上运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硬件配置
6.4.3 直接转矩控制在上运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6.5 工程实例3:马道头煤矿上运胶带输送机高压变频调速系统
6.5.1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6.5.2 上运胶带输送机电控系统的构成
6.5.3 上运胶带输送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6.5.4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高压变频调速装置
6.5.5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监控系统
6.6 工程实例4:海州煤矿上运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节能改造
6.6.1 上运胶带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6.6.2 直接转矩控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6.6.3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主从控制
6.6.4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零转速满转矩控制
6.7 工程实例5:金凤煤矿上运胶带输送机高压变频调速系统
6.7.1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系统简介
6.7.2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变频器选型
6.7.3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控制功能
6.7.4 ACS5000变频器的特点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6.8 工程实例6:淮南矿业集团某矿上运输送机变频调速节能的实测计算
6.9 工程实例7:乌海某煤矿多台高压变频器上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调速节能改造
6.9.1 主井胶带输送机的构成
6.9.2 主井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6.9.3 输送机一拖一和一拖多驱动方案的比选
6.9.4 用PLC对变频器进行协调控制的硬件配置
6.9.5 用PLC对变频器进行协调控制的程序协调
6.9.6 多台变频器同步控制的调速节能优点
6.10 工程实例8:同忻煤矿上运胶带输送机高压变频调速系统
6.10.1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技术参数
6.10.2 上运胶带输送机起(制)动方式的选择
6.10.3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电控系统
6.10.4 上运胶带机采用冗余PLC(S7-400H)的必要性
6.10.5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变频驱动系统
6.10.6 多机驱动的功率平衡和中间驱动技术
6.10.7 大功率上运胶带输送机的重载起动处理和验带
6.10.8 使用西门子无谐波高压变频器的优越性
6.10.9 上运胶带输送机的节能效果
第7章 下运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
7.1 下运胶带输送机及其驱动技术
7.1.1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发展和技术特点
7.1.2 下运胶带输送机电动机的电压等级
7.1.3 下运胶带输送机两种能量反馈回收传动方式的选择
7.1.4 下运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驱动方案的选择
7.1.5 下运钢绳芯胶带输送机电力拖动的典型布置
7.2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特殊制动技术
7.2.1 失电安全制动
7.2.2 下运胶带输送机对制动系统的特殊要求
7.2.3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电气制动
7.3 工程实例1:下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软起动与电气制动
7.3.1 下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技术参数
7.3.2 选用电气软起动及制动的原因
7.3.3 软起动及电气制动的工作原理
7.3.4 软起动及电气制动的使用效果
7.4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节能计算
7.5 四象限变频器在下运胶带输送机中的应用
7.5.1 两象限变频器限制电动机转换电能回馈电网
7.5.2 四象限变频器(AFE)的电路结构
7.5.3 四象限变频器(AFE)的能量回馈原理
7.5.4 网侧逆变器(AFE)的技术特点
7.5.5 二电平四象限变频器的能量回馈技术
7.5.6 三电平四象限变频器的能量回馈技术
7.5.7 多重化单元串联型四象限变频器的能量回馈技术
7.5.8 电流源型变频器的能量回馈技术
7.5.9 ABB中压四象限(AFE)变频器
7.5.10 西门子中压四象限(AFE)变频器
7.5.11 施耐德中压四象限变频器
7.5.12 利德华福四象限高压变频器
7.5.13 合康HIVERT矢量控制高压变频器
7.6 工程实例2:某石灰石下运胶带输送机采用四象限变频调速装置
7.6.1 工程概况
7.6.2 适配的电动机功率估算
7.6.3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7.6.4 四象限变频器调速方案的比选
7.6.5 中压四象限矢量控制变频器
7.6.6 四象限变频器调速系统及功能
7.6.7 四象限变频器调速的节能效果
7.7 工程实例3:陕西某水泥厂下运胶带输送机四象限变频调速装置
7.7.1 输送水泥的工艺流程
7.7.2 胶带输送机的主要参数
7.7.3 下运胶带输送系统两种能量回收方式的选择
7.7.4 下运胶带输送机四象限变频调速装置调速方案的选用
7.7.5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紧急制动和机械调节制动
7.7.6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控制和保护措施
7.7.7 下运胶带输送机的节能(发电量)估算
第8章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
8.1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特性及发展
8.2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对电力驱动的技术要求
8.2.1 对起动/停车驱动方式和装置的选择
8.2.2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多滚筒驱动
8.2.3 用张力控制起动多点(滚筒)驱动长距离胶带输送机
8.2.4 双滚筒驱动牵引力的理想和实际分配
8.2.5 多机功率平衡控制策略和程序设计
8.2.6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中间驱动技术
8.2.7 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功率平衡目标和验带速度
8.3 工程实例1:大唐锡林浩特矿业公司平运长距离多驱动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
8.3.1 平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主要参数
8.3.2 多滚筒驱动配电方案和控制系统硬件
8.3.3 多滚筒驱动系统的PROFIBUS网络通信
8.3.4 变频器控制(速度同步和转矩平衡)方式
8.4 工程实例2:昌江华盛天涯水泥公司平运超长距离多驱动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
8.4.1 工艺布置和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8.4.2 对控制系统的主要要求
8.4.3 多点驱动控制技术和联锁集控
8.4.4 控制技术和联锁集控的配置
8.4.5 多站点通信的软件实现
8.4.6 根据张力分时起动多驱动点的电动机
8.4.7 多驱动点负载均衡和速度同步
8.4.8 制动方案
8.5 工程实例3:梅花井矿井上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
8.5.1 上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8.5.2 采用变频调速的S形曲线软起动/软停止
8.5.3 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双机驱动的主从控制
8.5.4 变频调速系统的上位监控系统
8.6 工程实例4:哈密某矿用多台高压变频器上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
8.6.1 上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8.6.2 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
8.6.3 多机驱动的速度同步和转矩平衡
8.6.4 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的PLC控制
8.7 工程实例5:冀东海德堡下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多点驱动控制系统
8.7.1 下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8.7.2 下运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系统构成、硬件配置和功能
8.7.3 PROFIBUS实现控制站软件通信
8.7.4 多点驱动控制系统的特点
8.7.5 多点驱动各主电动机的分时起动
8.7.6 多点驱动各主电动机的负载均衡
第9章 港口胶带输送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与节能
9.1 港口胶带输送机系统的设备和装卸工艺
9.1.1 港口现代化散料专用装卸机械设备
9.1.2 专用煤炭装卸码头的工艺流程
9.1.3 专用铁矿石码头卸料堆取工艺流程
9.1.4 专用散粮和散化肥的装卸流程
9.2 港口胶带输送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9.2.1 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9.2.2 胶带输送机系统的控制操作方式
9.3 港口胶带输送机运行负载特性和控制的发展趋势
9.3.1 胶带输送机系统的运行特性应满足港口生产要求
9.3.2 港口胶带输送机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是发展趋势
9.4 港口胶带输送机运行时运量变化造成节能空间大
9.4.1 胶带输送机起动、停止时的空转和设计选型造成的轻载
9.4.2 翻车机卸到胶带输送机上的散料量是变化的
9.4.3 取料机在堆场不同位置时胶带的承载量变化
9.4.4 装(卸)船机移舱时与之有关的胶带输送机空转
9.5 工程实例1:罗泾矿石码头42台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
9.5.1 矿石码头概况和装卸工艺简介
9.5.2 胶带输送机采用变频调速的原因
9.5.3 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构成
9.5.4 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
9.5.5 PLC、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组成的控制网络
9.5.6 胶带输送机运用变频器的相关问题
9.6 工程实例2:曹妃甸港煤码头15台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
9.6.1 工程简介
9.6.2 煤码头的工频翻堆工艺及变频调速的取装系统工艺
9.6.3 胶带输送机配置双驱或四驱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主接线
9.6.4 变频调速系统主接线组成部分的选择和技术要求
9.6.5 变频电力电缆的选择和最大电缆距离
9.6.6 变频器690V的ACS800-07的主要技术参数
9.6.7 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谐波计算和治理措施
9.6.8 各变电所采用SVG进行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的计算
9.6.9 胶带输送机多机变频驱动的主从控制
9.6.10 胶带输送机运用变频器的相关问题
9.6.11 胶带输送机运用变频器的节能
9.7 工程实例3:黄骅港三期20台胶带输送机应用能量回馈型变频器节能的工程实例
9.7.1 胶带输送机系统简介
9.7.2 胶带输送机的负载特性与控制要求
9.7.3 能量回馈型变频器ACS800-17(690V)的特点和性能
9.7.4 胶带输送机多机变频驱动的主从控制
9.7.5 变频器防误起动功能
9.7.6 变频电控系统主电路
9.7.7 中央控制室PLC对胶带输送机系统的控制
9.7.8 胶带输送机应用变频器的几种节能方式
参考文献
封底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