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结果页
欢迎来到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图书 > 机械设计手册 连接与紧固

机械设计手册 连接与紧固

《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 单行本共26分册,内容涵盖机械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与机电控制、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内容现代、突显创新、实用可靠、简明便查、便于携带和翻阅等特色。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机械制图与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连接与紧固》《带传动和链传动摩擦轮传动与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减速器和变速器》《机构设计》《轴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机架、箱体与导轨》《润滑密封》《气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 《机电系统控制》《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数控技术》《微机电系统及设计》《机械系统概念设计》《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疲劳强度设计机械可靠性设计》《数字化设计》《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智能设计仿生机械设计》。

本单行本为《连接与紧固》,主要介绍连接总论,螺纹和螺纹连接,键、花键和销连接,过盈连接,焊、粘、铆连接等内容。

本书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封面
书名页
版权
出版说明
前言
第5篇 连接与紧固
 第1章 连接总论
  1 设计机械连接应考虑的问题
  2 连接的类型和选择
   2.1 按拆卸可能性分类
   2.2 按锁合分类
  3 连接设计的几个问题
   3.1 被连接件接合面设计
   3.2 减小接头的应力集中
   3.3 考虑环境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3.4 使连接件受力情况合理
  4 紧固件的标准和检验
   4.1 紧固件的有关标准(见表5.1-3)
   4.2 紧固件的检验项目
  5 紧固件标记方法(见图5.1-7)(摘自GB/T 1237—2000)
 第2章 螺纹和螺纹连接
  1 螺纹
   1.1 螺纹分类、特点和应用
   1.2 螺纹术语及其定义(见表5.2-2)
   1.3 普通螺纹(牙型、尺寸及公差)
    1.3.1 概述
    1.3.2 牙型
    1.3.3 直径与螺距系列
    1.3.4 公称尺寸(见表5.2-3)
    1.3.5 普通螺纹的标记
    1.3.6 普通螺纹公差(摘自GB/T 197—2003)
   1.4 管螺纹
    1.4.1 55°非密封管螺纹
    1.4.2 55°密封管螺纹
    1.4.3 60°密封管螺纹
    1.4.4 米制锥螺纹
    1.4.5 80°非密封管螺纹(摘自GB/T 29537—2013)(见表5.2-22~表5.2-25)
  2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2.1 螺纹紧固件的类型选择(见表5.2-26)
   2.2 螺栓组的布置
   2.3 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2.3.1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见表5.2-28)
    2.3.2 螺钉拧入深度和钻孔深度(见表5.2-29、表5.2-30)
    2.3.3 螺纹孔的尺寸(见表5.2-31~表5.2-37)
    2.3.4 扳手空间(见表5.2-38)
    2.3.5 开口销孔的位置、尺寸和公差(见表5.2-39、表5.2-40)
   2.4 螺栓的拧紧和防松
    2.4.1 螺纹摩擦计算
    2.4.2 控制螺栓预紧力的方法
    2.4.3 螺纹连接常用的防松方法(见表5.2-43)
  3 螺纹紧固件的性能等级和常用材料
   3.1 螺栓、螺钉和螺柱
    3.1.1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力学性能等级、材料和热处理
    3.1.2 螺纹紧固件的应力截面积
    3.1.3 最小拉力载荷和保证载荷
   3.2 螺母(见表5.2-51~表5.2-54)
   3.3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3.4 紧定螺钉
   3.5 自攻螺钉
   3.6 自挤螺钉
   3.7 自钻自攻螺钉(见表5.2-72、表5.2-73)
   3.8 耐热用螺纹连接副(见表5.2-74)
   3.9 有色金属螺纹连接件(见表5.2-75、表5.2-76)
  4 螺栓、螺钉、双头螺柱强度计算
   4.1 螺栓组受力计算
   4.2 按强度计算螺栓尺寸(见表5.2-82~表5.2-86)
  5 螺纹连接的标准元件和挡圈
   5.1 螺栓(见表5.2-87~表5.2-115)
   5.2 双头螺柱(见表5.2-116~表5.2-118)
   5.3 螺母(见表5.2-119~表5.2-156)
   5.4 螺钉(见表5.2-157~表5.2-181)
   5.5 自攻螺钉(见表5.2-182~表5.2-189)
   5.6 木螺钉(见表5.2-190~表5.2-192)
   5.7 垫圈和轴端挡圈(见表5.2-193~表5.2-215)
   5.8 螺钉、垫圈组合件(见表5.2-216~表5.2-221)
 第3章 键、花键和销连接
  1 键连接
   1.1 键和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见表5.3-1)
   1.2 键的选择和键连接的强度校核计算
   1.3 键连接的尺寸系列、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
    1.3.1 平键(见表5.3-4~表5.3-6)
    1.3.2 半圆键(见表5.3-7)
    1.3.3 楔键(见表5.3-8、表5.3-9)
    1.3.4 键用型钢
    1.3.5 键和键槽的几何公差、配合及尺寸标注
    1.3.6 切向键(见表5.3-12)
  2 花键连接
   2.1 花键基本术语(摘自GB/T 15758—2008)
    2.1.1 一般术语
    2.1.2 花键的种类
    2.1.3 齿廓
    2.1.4 基本参数
    2.1.5 误差、公差及测量
   2.2 花键连接的强度计算
    2.2.1 通用简单算法
    2.2.2 花键承载能力计算(精确算法)
   2.3 矩形花键连接
    2.3.1 矩形花键公称尺寸系列(见表5.3-21、表5.3-22)
    2.3.2 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见表5.3-23、表5.3-24)
   2.4 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连接
    2.4.1 渐开线花键的模数和公称尺寸计算(见表5.3-25、表5.3-26)
    2.4.2 渐开线花键公差与配合(见表5.3-27~表5.3-33)
    2.4.3 渐开线花键参数标注与标记
   2.5 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摘自GB/T 18842—2008)
    2.5.1 术语、代号和定义(见表5.3-35)
    2.5.2 几何尺寸计算公式(见表5.3-36)
    2.5.3 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尺寸系列(见表5.3-37、表5.3-38)
    2.5.4 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公差(见表5.3-39~表5.3-41)
    2.5.5 参数表示示例(见表5.3-42、表5.3-43)
  3 销连接
   3.1 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见表5.3-44)
   3.2 销的选择和销连接的强度计算
   3.3 销的标准件
    3.3.1 圆柱销(见表5.3-46~表5.3-50)
    3.3.2 圆锥销(表5.3-51~表5.3-54)
    3.3.3 开口销和销轴(见表5.3-55~表5.3-57)
    3.3.4 槽销(见表5.3-58~表5.3-63)
 第4章 过盈连接
  1 过盈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见表5.4-1)
  2 圆柱面过盈连接计算
   2.1 计算基础
    2.1.1 两个简单厚壁圆筒在弹性范围内连接的计算
    2.1.2 计算的假定条件
    2.1.3 计算用的符号(见表5.4-2)
    2.1.4 直径变化量的计算公式
   2.2 最小过盈量计算公式(见表5.4-3、表5.4-4、图5.4-1)
   2.3 配合的选择
   2.4 校核计算(见表5.4-5~表5.4-8)
   2.5 设计计算例题
  3 圆锥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摘自GB/T 15755—1995)
   3.1 圆锥过盈连接的特点
   3.2 圆锥过盈连接的形式及应用
   3.3 圆锥过盈连接的计算和选用
    3.3.1 计算基础与假定条件
    3.3.2 计算要点
   3.4 油压装拆圆锥过盈连接的参数选择(表5.4-9)
   3.5 设计计算例题(根据GB/T 15755—1995例题编写)
   3.6 结构设计
    3.6.1 结构要求
    3.6.2 对结合面的要求
    3.6.3 压力油的选择
    3.6.4 装配和拆卸
   3.7 螺母压紧的圆锥面过盈连接
  4 胀紧连接套(摘自GB/T 28701—2012)
   4.1 概述
   4.2 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见表5.4-10~表5.4-28)
   4.3 胀紧连接套的材料(见表5.4-29)
   4.4 按传递载荷选择胀套的计算(见表5.4-30)
   4.5 结合面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见表5.4-31)
   4.6 被连接件的尺寸(见表5.4-32、表5.4-33)
   4.7 胀紧连接套安装和拆卸的一般要求
    4.7.1 安装准备
    4.7.2 安装
    4.7.3 拆卸
    4.7.4 防护
   4.8 ZJ1型胀紧连接套的连接设计要点
    4.8.1 ZJ1型胀紧套的连接形式
    4.8.2 夹紧力
    4.8.3 夹紧附件的公称尺寸
    4.8.4 胀紧套数量和夹紧螺栓数量的计算
    4.8.5 计算举例
 第5章 焊、粘、铆连接
  1 焊接
   1.1 焊接结构的特点
   1.2 焊接方法及其选择
    1.2.1 焊接方法介绍
    1.2.2 焊接方法的选择
   1.3 焊接材料
   1.4 电弧焊接头的坡口选择(见表5.5-6)和点焊、缝焊接头尺寸推荐值(见表5.5-7、表5.5-8)
   1.5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1.5.1 许用应力设计法
    1.5.2 可靠性设计方法
   1.6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计算
    1.6.1 许用应力计算法
    1.6.2 应力折减系数法
  2 粘接
   2.1 粘接的特点和应用
   2.2 胶粘剂的选择
    2.2.1 胶粘剂的分类(见表5.5-24)
    2.2.2 胶粘剂选择原则和常用胶粘剂
   2.3 粘接接头设计
    2.3.1 粘接接头设计原则
    2.3.2 常用粘接接头形式及其改进结构(见表5.5-31、表5.5-32)
    2.3.3 接头结构强化措施(见表5.5-33)
  3 铆接
   3.1 铆缝的设计
    3.1.1 确定钢结构铆缝的结构参数
    3.1.2 受拉(压)构件的铆接(见表5.5-38)
    3.1.3 铆钉连接计算
    3.1.4 铆钉材料和连接的许用应力
   3.2 铆接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 铆钉
   3.4 盲铆钉
    3.4.1 概述
    3.4.2 抽芯铆钉的力学性能等级与材料组合(见表5.5-48)
    3.4.3 抽芯铆钉力学性能(见表5.5-49~表5.5-55)
    3.4.4 抽芯铆钉尺寸
    3.4.5 抽芯铆钉连接计算公式
   3.5 铆螺母(见表5.5-62~表5.5-66)
 [附录]起重机的工作等级和载荷计算(摘自GB/T 3811—2008)
封底

机工科技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