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电路绪论开篇,每章都配有标注重难点的知识图谱展示知识脉络,应用案例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每节都有思考与练习,每章以本章小结、能力检测题结尾。除绪论外,本书分为15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一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拉普拉斯变换、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简介。配套内容与本书完全一致,包含全部例题和能力检测题解析的多媒体PPT课件;64个微课动画视频;含10套试题及标准答案的试题库;配套教学大纲、授课方案、授课计划书、电子教案、仿真软件Multisim 14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有超高附加值。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电类及相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报考人员的复习参考书,同时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封面
书名页
版权
前言
第0章 绪论
0.1 电路理论发展简史及研究热点
0.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概述及知识体系
0.3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建议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
1.1.2 电路模型
1.2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1 电流
1.2.2 电位、电压和电动势
1.3 电功率和电能
1.3.1 电功率
1.3.2 电能
1.4 电阻元件
1.4.1 线性电阻
1.4.2 短路与开路
1.4.3 功率与电能
1.5 独立电源
1.5.1 电压源
1.5.2 电流源
1.6 受控电源
1.6.1 受控源
1.6.2 受控源的注意事项
1.7 基尔霍夫定律
1.7.1 几个有关的常用电路术语
1.7.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7.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8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一端口网络等效
2.1.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等效变换
2.2.1 电阻的串联
2.2.2 电阻的并联
2.2.3 电阻的□-△等效变换
2.3 独立源的等效变换
2.3.1 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
2.3.2 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3.3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4 含受控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
2.4.1 受控源的串、并联及等效变换
2.4.2 输入电阻
2.5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电路的拓扑图及电路方程的独立性
3.1.1 网络图论的初步知识
3.1.2 KCL、KVL的独立方程数
3.2 2b法和支路法
3.2.1 2b法
3.2.2 支路法
3.3 网孔电流法
3.3.1 基本的网孔电流法
3.3.2 特殊的网孔电流法
3.4 回路电流法
3.5 节点电压法
3.5.1 基本的节点电压法
3.5.2 特殊的节点电压法
3.6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1.1 叠加定理的简介
4.1.2 齐性定理的简介
4.2 替代定理
4.2.1 替代定理的简介
4.2.2 定理的应用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简介
4.3.2 定理的证明
4.3.3 定理的应用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特勒根定理
4.5.1 特勒根定理的简介
4.5.2 定理的验证
4.5.3 定理的应用
4.6 互易定理
4.6.1 互易定理的简介
4.6.2 定理的应用
4.7 对偶原理
4.8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5章 一阶电路
5.1 动态元件
5.1.1 电容元件
5.1.2 电感元件
5.2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5.2.1 动态电路的方程
5.2.2 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
5.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1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2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4.1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4.2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5.1 一阶RC电路的全响应
5.5.2 一阶RL电路的全响应
5.5.3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5.6.1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6.2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5.7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6章 相量法
6.1 正弦量
6.1.1 正弦交流电路
6.1.2 正弦量及其三要素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2.1 复数表示法及运算法则
6.2.2 相量表示法
6.2.3 正弦量运算的相量形式
6.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6.3.1 电路基本元件的相量形式
6.3.2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1 阻抗和导纳
7.1.1 阻抗和导纳
7.1.2 阻抗、导纳串联与并联及其等效互换
7.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7.3.1 瞬时功率
7.3.2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7.3.3 无功功率
7.3.4 视在功率
7.3.5 复功率
7.4 功率因数及其提高
7.4.1 功率因数的定义
7.4.2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7.4.3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5 最大功率传输
7.6 串、并联谐振
7.6.1 串联谐振
7.6.2 并联谐振
7.7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8章 三相电路
8.1 三相电路
8.1.1 三相电源
8.1.2 三相电路的连接
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8.2.1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
8.2.2 应用举例
8.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8.3.1 负载不对称三相电路
8.3.2 相序指示器
8.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8.4.1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8.4.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8.5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9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9.1 耦合电感
9.1.1 耦合现象
9.1.2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9.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9.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9.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9.2.3 去耦等效电路
9.3 空心变压器
9.3.1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9.3.2 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9.4 理想变压器
9.4.1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
9.4.2 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
9.5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10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0.1 非正弦周期信号
10.1.1 产生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原因
10.1.2 谐波分析法
10.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0.2.1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10.2.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频谱
10.3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0.3.1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
10.3.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平均值
10.3.3 非正弦周期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10.3.4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平均功率
10.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0.5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11章 拉普拉斯变换
11.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
11.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1.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1.2 拉普拉斯反变换
11.2.1 求拉普拉斯反变换的方法
11.2.2 部分分式展开法
11.3 运算电路
11.3.1 基尔霍夫定律的运算形式
11.3.2 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运算形式
11.3.3 运算电路模型
11.4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11.4.1 运算法和相量法的比较
11.4.2 运算法的应用
11.5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12章 网络函数
12.1 网络函数的定义
12.1.1 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分类
12.1.2 网络函数的性质
12.2 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12.2.1 零点、极点的定义
12.2.2 零点、极点分布图
12.3 零点、极点与冲激响应
12.3.1 零点、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12.3.2 网络函数的零点、极点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2.4 零点、极点与频率响应
12.5 卷积
12.5.1 卷积的定义
12.5.2 卷积定理及应用
12.6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13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3.1 割集
13.1.1 割集的定义
13.1.2 基本割集
13.2 关联矩阵、割集矩阵和回路矩阵
13.2.1 关联矩阵
13.2.2 割集矩阵
13.2.3 回路矩阵
13.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13.3.1 复合支路
13.3.2 支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3.3.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13.4 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3.4.1 支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3.4.2 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3.5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3.6 状态方程
13.6.1 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
13.6.2 状态方程的列写方法
13.7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14.1 二端口网络的定义
14.1.1 一端口网络
14.1.2 二端口网络
14.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14.2.1 导纳方程和Y参数
14.2.2 阻抗方程和Z参数
14.2.3 传输方程和T参数
14.2.4 混合方程和H参数
14.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4.3.1 Z参数等效电路
14.3.2 Y参数等效电路
14.4 有载二端口网络和特性阻抗
14.4.1 有载二端口网络
14.4.2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14.5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4.5.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4.5.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14.5.3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4.6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第15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
15.1 非线性元件
15.1.1 非线性电阻
15.1.2 非线性电容
15.1.3 非线性电感
15.1.4 忆阻器
15.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15.2.1 解析法
15.2.2 图解法(曲线相交法)
15.2.3 小信号分析法
15.2.4 分段线性化法
15.3 非线性电路的混沌现象
15.4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能力检测题
参考文献
封底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