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结果页
欢迎来到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图书 > 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史(上下册)

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史(上下册)

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有关专家撰写,对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一部反映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建
立、发展和技术进步历史的系统资料汇集。全书共分为十篇,分别为化肥、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压力容器篇,大型储存容器篇,移动式压力容
器篇,核电压力容器篇,压力容器重要零部件篇,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篇,压力容器高等教育篇,部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篇,压力容器安全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篇,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中国压力容器学会)历届理事长简介篇。本书适合压力容器行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阅读,亦可作为从业者了解技术发展历史的参考资料。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版权页
前言
第一篇 化肥、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压力容器篇
 第1章 概述
  1.1 基本概念
  1.2 我国压力容器发展概况
 第2章 我国化肥工业压力容器发展史
  2.1 我国首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试制
  2.2 氮肥高压容器国产化探索
  2.3 两次全国氮肥会议促进压力容器的进一步技术攻关
   2.3.1 第一次全国氮肥会议
   2.3.2 第二次全国氮肥会议
   2.3.3 中小型氮肥高压容器的攻关
  2.4 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
  2.5 小化肥厂用高压容器的发展
  2.6 引进13套大化肥装置
  2.7 首套30万t/年大型合成氨和24万t/年尿素装置国产化
  2.8 我国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功实现
  2.9 结语
 第3章 我国炼油工业压力容器发展史
  3.1 概述
  3.2 高压加氢反应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2.1 概述
   3.2.2 第一阶段——冷壁加氢反应器的技术发展
   3.2.3 第二阶段——2.25Cr-1Mo材料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开发
   3.2.4 第三阶段——加钒铬钼钢加氢反应器的开发
   3.2.5 第四阶段——超大直径、超大壁厚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的开发
   3.2.6 加氢反应器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发展
   3.2.7 结语
  3.3 重整反应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3.1 概述
   3.3.2 重整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3.3.3 重整反应器产品发展历史回顾
   3.3.4 结语
  3.4 高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4.1 概述
   3.4.2 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国产化历史进程
   3.4.3 结语
  3.5 高压加氢空冷式换热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5.1 概述
   3.5.2 高压加氢空冷器的发展历史
   3.5.3 结语
  3.6 重整板壳式换热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6.1 概述
   3.6.2 板壳式换热器的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6.3 结语
  3.7 大型塔式容器的发展历史
   3.7.1 概述
   3.7.2 常减压塔的发展历史
   3.7.3 二甲苯塔和吸附塔的发展历史
   3.7.4 丙烯精馏塔
   3.7.5 塔内件
   3.7.6 塔器共性技术
   3.7.7 结语
  3.8 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8.1 概述
   3.8.2 焦炭塔的发展历史
   3.8.3 结语
  3.9 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和再生器发展历史
   3.9.1 概述
   3.9.2 沉降器和再生器的发展历史
   3.9.3 结语
 第4章 我国石油化工压力容器发展史
  4.1 概述
  4.2 乙烯裂解炉——北方炉(CBL)的开发历史
   4.2.1 概述
   4.2.2 北方炉的特点
   4.2.3 耐热合金炉管
  4.3 乙烯冷箱技术
   4.3.1 概述
   4.3.2 乙烯冷箱的发展历史
   4.3.3 结语
  4.4 乙烯装置急冷换热器技术发展历史
   4.4.1 概述
   4.4.2 急冷换热器的国产化发展历史
   4.4.3 结语
  4.5 EO/EG装置环氧乙烷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4.5.1 概述
   4.5.2 EO反应器技术发展历程
   4.5.3 结语
  4.6 聚丙烯装置多区循环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4.6.1 概述
   4.6.2 多区循环反应器简介
   4.6.3 多区循环反应器攻关发展历史
   4.6.4 结语
  4.7 PTA蒸汽管回转圆筒干燥机技术发展历史
   4.7.1 概述
   4.7.2 技术攻关历史
   4.7.3 结语
  4.8 苯乙烯脱氢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4.8.1 概述
   4.8.2 脱氢反应器国产化技术发展历史
   4.8.3 结语
  4.9 气相法聚乙烯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4.9.1 概述
   4.9.2 气相法聚乙烯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4.9.3 结语
  4.10 丁基橡胶装置聚合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4.10.1 概述
   4.10.2 丁基橡胶装置聚合反应器的研发
   4.10.3 结语
  4.11 LDPE装置高压循环气冷却器技术发展历史
   4.11.1 概述
   4.11.2 LDPE固定管板式高压循环气冷却器国产化
   4.11.3 高压发夹式热交换器
   4.11.4 结语
 第5章 我国现代煤化工设备技术的高速发展历史
  5.1 概述
   5.1.1 前言
   5.1.2 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
   5.1.3 “十一五”期间完成的新煤化工技术
  5.2 煤气化装置气化炉的发展历史
   5.2.1 壳牌粉煤气化炉
   5.2.2 GE水煤浆气化炉
   5.2.3 中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气化技术——“SE-东方炉”
   5.2.4 中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技术——“SE-水煤浆气化炉”
   5.2.5 结语
  5.3 甲醇合成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5.3.1 概述
   5.3.2 甲醇合成反应器结构的发展历史
   5.3.3 大型甲醇反应器国产化设计及制造
   5.3.4 结语
  5.4 变换炉(CO变换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5.4.1 概述
   5.4.2 我国变换炉的发展历史
   5.4.3 结语
  5.5 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5.5.1 概述
   5.5.2 我国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开发历史
   5.5.3 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制造与吊装
   5.5.4 结语
  5.6 缠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发展历史
   5.6.1 概述
   5.6.2 我国缠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发展历史
   5.6.3 结语
  5.7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的发展历史
   5.7.1 概述
   5.7.2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初始使用
   5.7.3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技术开发和推广使用
   5.7.4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技术全面研发和广泛使用
   5.7.5 结语
 第6章 在用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评估与检测监控
  6.1 概述
  6.2 断裂力学在压力容器与管道上的应用
   6.2.1 φ1010氨合成塔和570t/h大型锅炉汽包的安全评估
   6.2.2 断裂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
   6.2.3 《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CVDA—1984)的试验研究、编制及推广应用
   6.2.4 GB/T 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标准的制/修订
   6.2.5 GB/T 35013—2018《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标准的制定
   6.2.6 承压设备安全评定典型案例
  6.3 基于风险的检验、在线监控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6.3.1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
   6.3.2 在线检测监控技术
第二篇 大型储存容器篇
 第1章 我国球形储罐发展史
  1.1 概述
  1.2 球罐用强度钢及低温钢体系的建立
   1.2.1 JB 1117—1968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1.2.2 GB 12337—1990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1.2.3 GB 12337—1998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1.2.4 GB/T 12337—2014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1.3 球罐建造技术的发展
   1.3.1 球片压制工艺
   1.3.2 整体热处理工艺
   1.3.3 检测工艺
   1.3.4 球罐自动焊技术的探索
   1.3.5 设计技术
   1.3.6 球罐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
  1.4 球罐标准GB 12337和CVDA—1984《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
   1.4.1 球罐标准GB 12337
   1.4.2 CVDA—1984《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在球罐上的应用
  1.5 球罐首台套、引进及国产化
   1.5.1 国内首台球罐
   1.5.2 国内首台引进球壳板球罐
   1.5.3 首台国产16MnR钢制球罐
   1.5.4 首次采用进口钢板制造球罐
   1.5.5 首批建造1000m^3液态烃球罐
   1.5.6 首批大量引进球罐
   1.5.7 首台国产2000m^3球罐
   1.5.8 引进FG43钢板制造球罐及教训
   1.5.9 9Ni钢球罐的引进及教训(1980—1998年)
   1.5.10 大型天然气球罐的引进(1986年)
   1.5.11 首台国产4000m^3球罐(1989年)
   1.5.12 大型高参数球罐/钢板的大量引进
   1.5.13 高参数球罐的国产化
   1.5.14 各种特殊类型球罐
  1.6 球罐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
   1.6.1 球罐破裂及爆炸事故
   1.6.2 1980—1990年间的开罐检查
   1.6.3 恢复建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制度和体系
   1.6.4 1997年至今的球罐爆炸事故
 第2章 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发展史
  2.1 概述
  2.2 常温储罐发展史
   2.2.1 积累阶段
   2.2.2 发展阶段
   2.2.3 腾飞阶段
  2.3 低温储罐发展史
   2.3.1 局部积累阶段
   2.3.2 逐步提高与快速发展阶段
  2.4 9Ni钢板的国产化
  2.5 储罐的本质安全
   2.5.1 一些典型案例
   2.5.2 本质安全
  2.6 致储罐工作者
   2.6.1 研究课题
   2.6.2 盛装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时储罐设计的建议
  2.7 结语
第三篇 移动式压力容器篇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铁路罐车发展史
  2.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2.2 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2.2.1 铁路罐车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2.2.2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典型产品
   2.2.3 60t级铁路罐车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2.2.4 70t级铁路罐车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2.3 铁路罐车制造工艺发展历程
 第3章 汽车罐车发展史
  3.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3.2 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3.2.1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
   3.2.2 冷冻液化气体汽车罐车
 第4章 罐式集装箱发展史
  4.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4.2 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4.2.1 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
   4.2.2 冷冻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
   4.2.3 液体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
 第5章 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发展史
  5.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5.2 典型产品及开发历程
 第6章 移动式压力容器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第7章 思考与展望
第四篇 核电压力容器篇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核电压力容器技术发展历史
  2.1 反应堆压力容器
   2.1.1 反应堆压力容器功能概述
   2.1.2 反应堆压力容器研制历程
   2.1.3 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要技术
   2.1.4 反应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
   2.1.5 获奖情况
  2.2 蒸汽发生器
   2.2.1 蒸汽发生器功能概述
   2.2.2 蒸汽发生器研制历程
   2.2.3 蒸汽发生器主要设计技术
   2.2.4 蒸汽发生器设计制造
   2.2.5 获奖情况
  2.3 稳压器
   2.3.1 稳压器功能概述
   2.3.2 稳压器研制历程
   2.3.3 稳压器主要技术
   2.3.4 稳压器设计制造
   2.3.5 稳压器获奖情况
  2.4 钢制安全壳
   2.4.1 钢制安全壳功能概述
   2.4.2 钢制安全壳的发展
   2.4.3 钢制安全壳主要技术
   2.4.4 钢制安全壳设计制造
   2.4.5 结语
  2.5 其他容器和换热器
   2.5.1 秦山300MW压水堆核电站
   2.5.2 巴基斯坦恰希玛一期核电站
   2.5.3 CAP1400示范工程项目
 第3章 核电主要设备的在役检查
  3.1 概况
  3.2 在役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
  3.3 在役检查对设备安全性起到的作用
  3.4 核电厂在役检查大纲要求
   3.4.1 前言
   3.4.2 依据的法规和标准
   3.4.3 在役检查的基本要求
   3.4.4 在役检查方法
   3.4.5 在役检查的实施
   3.4.6 在役检查的显示处理
   3.4.7 在役检查与其他相关工作的接口管理
   3.4.8 核电厂在役检查质量保证
  3.5 秦山核电厂在役检查论述
   3.5.1 背景
   3.5.2 在役检查回顾
 第4章 我国核电压力容器技术标准规范发展历史
  4.1 概况
  4.2 重要标准情况介绍
   4.2.1 常规压力容器设计、分析标准在核电中的应用
   4.2.2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4.2.3 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其他规范
 第5章 我国核电压力容器质量管理和运行监察组织机构的演变历史
  5.1 起步探索(1950—1984年)
  5.2 监管体系初创(1984年7月—1998年2月)
   5.2.1 组织架构
   5.2.2 主要职能
  5.3 监管机构的整合(1998年3月—2008年2月)
   5.3.1 整合理顺管理体制
   5.3.2 基本健全法规体系
   5.3.3 逐步完善监管制度
   5.3.4 大力提升监管成效
  5.4 监管机构的快速发展(2008年3月至今)
   5.4.1 监管机构扩充
   5.4.2 健全法规体系
   5.4.3 监督管理强化
  5.5 结语
第五篇 压力容器重要零部件篇
 第1章 压力容器封头发展史
  1.1 概述
  1.2 我国压力容器封头发展历史
   1.2.1 封头制造初级阶段
   1.2.2 封头制造配套发展阶段
   1.2.3 封头专业化制造初级阶段
   1.2.4 现代封头专业化制造发展阶段
  1.3 封头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1.3.1 封头制造设备的发展
   1.3.2 封头基础研究
   1.3.3 封头的安全使用
  1.4 封头发展大事记
  1.5 结语
 第2章 膨胀节发展史
  2.1 概述
  2.2 我国波纹管膨胀节发展历史
   2.2.1 初期研制阶段(1960—1978年)
   2.2.2 推广应用阶段(1979—1989年)
   2.2.3 发展壮大阶段(1990—1999年)
   2.2.4 深入研究阶段(2000年后)
  2.3 结语
 第3章 热管技术发展史
  3.1 概述
  3.2 我国热管技术发展历史
   3.2.1 起步期(1970—1980年)
   3.2.2 发展期(1981—1990年)
   3.2.3 产业化期(1991—2000年)
   3.2.4 应用拓展期(2001年至今)
  3.3 结语
第六篇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篇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种设备管理
  2.1 新中国成立前的特种设备管理
   2.1.1 国民政府管理情况
   2.1.2 上海市情况
   2.1.3 东北地区情况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种设备管理
 第3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初步探索阶段(1955—1982年)
  3.1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建立
   3.1.1 苏联专家提出成立专管机构的建议
   3.1.2 安全监察机构的成立
   3.1.3 安全监察机构成立初始开展的工作
  3.2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第一次撤销
   3.2.1 安全监察机构撤销
   3.2.2 压力容器安全监管的提出
   3.2.3 安全监察机构撤销后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3.2.4 事故情况
  3.3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恢复重建
   3.3.1 安全监察机构的重建
   3.3.2 机构重建后的安全监察工作情况
  3.4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第二次撤销
   3.4.1 “文革”期间,随着劳动部撤销,安全监察机构也随之撤销
   3.4.2 受“文革”影响,安全监察工作基本陷于停滞
  3.5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再次恢复重建
   3.5.1 安全监察机构的再次恢复
   3.5.2 1978—1979年事故形势
   3.5.3 贯彻国务院国发〔1979〕249号文件情况
 第4章 基本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阶段(1982—2003年)
  4.1 法制制度的建立
   4.1.1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颁布
   4.1.2 规章规范制度的建立
   4.1.3 安全监察体制进一步完善
   4.1.4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制度的建立
   4.1.5 产品监督检验制度的建立
   4.1.6 在用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制度的建立
   4.1.7 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
   4.1.8 检验机构正规化建设
   4.1.9 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制度建立
   4.1.10 医用氧舱安全监察制度建立
   4.1.11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的建立
  4.2 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
   4.2.1 在用液化气体汽车罐车治理
   4.2.2 蒸压釜安全治理
   4.2.3 液化石油气贮灌站整治
   4.2.4 快开门压力容器整治
   4.2.5 气瓶充装站、检验站治理
   4.2.6 液化石油气站治理
   4.2.7 土锅炉专项整治
  4.3 安全监察职能的划转
  4.4 在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
  4.5 事故情况
   4.5.1 事故总体情况
   4.5.2 典型压力容器事故案例
 第5章 全面创新发展阶段(2003—2015年)
  5.1 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5.1.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和修订
   5.1.2 《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
   5.1.3 相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5.2 特种设备监察体制建设情况
   5.2.1 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改革发展情况
   5.2.2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改革发展情况
   5.2.3 特种设备相关组织情况
  5.3 安全监察工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5.3.1 动态监管体系
   5.3.2 安全责任体系
   5.3.3 风险管理体系
   5.3.4 绩效评价体系
   5.3.5 法规标准体系
   5.3.6 科技支撑体系
  5.4 专项整治
   5.4.1 压力管道专项普查
   5.4.2 气瓶普查整治
   5.4.3 危险化学品罐车专项检查整治
   5.4.4 危险化学品气瓶专项检查整治
   5.4.5 承压汽车罐车充装站专项整治
   5.4.6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专项整治
   5.4.7 气瓶充装站和检验站治理
   5.4.8 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
   5.4.9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和烘缸(筒)的专项检查
   5.4.10 长输(油气)管道隐患整治
  5.5 事故情况
   5.5.1 事故总体情况
   5.5.2 2003—2015年典型事故案例
  5.6 结语
第七篇 压力容器高等教育篇
 第1章 专业概况
  1.1 概述
  1.2 筚路蓝缕——化工机械专业的初创
   1.2.1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与化机专业的设立
   1.2.2 苏联模式的引进及专业设置的探索
   1.2.3 “文革”十年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冲击
  1.3 百废待举——化工专业的复兴与发展
   1.3.1 改革开放初期各院校专业调整
   1.3.2 从化工机械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第2章 本科生培养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本科生培养
   2.1.1 为培养工业人才和师资而招收本科生
   2.1.2 专业初创阶段本科生的培养思路
  2.2 改革开放后的本科生培养
   2.2.1 恢复高考后的“新老三届”
   2.2.2 蓬勃发展,繁荣兴旺
 第3章 压力容器相关专业的教材编纂
  3.1 专业初创期(1961—1966年)
  3.2 “文革”后的教材编辑期(1976—1998年)
  3.3 1998年专业调整后教材编辑期(1998年至今)
 第4章 研究生培养
  4.1 “文革”前研究生培养
  4.2 “文革”后研究生培养
 第5章 压力容器相关技术研究成果
  5.1 压力容器设计
   5.1.1 高压容器设计
   5.1.2 外压容器设计
   5.1.3 压力容器设计软件开发
   5.1.4 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技术
   5.1.5 特色承压设备与承压元件
  5.2 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技术
   5.2.1 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技术——从CVDA—1984到GB/T 19624—2004
   5.2.2 高温装备结构完整性技术
   5.2.3 核电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技术
  5.3 安全附件技术
   5.3.1 爆破片技术
   5.3.2 安全阀技术
  5.4 换热设备
   5.4.1 高效低阻气体强化传热技术
   5.4.2 高效节能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5.4.3 高效节能连续螺旋折流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
  5.5 密封技术
  5.6 运行维护及寿命评价技术
   5.6.1 电站锅炉汽包的低周疲劳寿命分析研究
   5.6.2 电站锅炉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5.6.3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
   5.6.4 化工装置失效及可靠性研究
   5.6.5 国家战略原油储罐屈曲安全性分析与风险控制技术
   5.6.6 基于风险管理的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关键技术
  5.7 检验测试技术
   5.7.1 工业压力管道检验技术
   5.7.2 小冲杆微试样测试技术
   5.7.3 无损检测技术
   5.7.4 应力腐蚀测试研究
  5.8 压力容器高等教育发展大事记
第八篇 部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篇
 第1章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压力容器发展史
  1.1 哈锅压力容器发展基本情况
   1.1.1 哈锅企业名称、隶属关系、地点演变概况
   1.1.2 哈锅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情况
   1.1.3 哈锅压力容器设计和工艺部门简介
  1.2 哈锅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
   1.2.1 哈锅压力容器技术发展历史
   1.2.2 哈锅电站辅机压力容器技术发展历史
   1.2.3 哈锅核电压力容器技术发展历史
   1.2.4 先进的计算技术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1.3 哈锅压力容器焊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
   1.3.1 各类焊接结构的焊接技术
   1.3.2 热处理技术
  1.4 哈锅压力容器制造装备发展历史
   1.4.1 生产厂房及技术改造
   1.4.2 制造工艺装备的发展
  1.5 哈锅压力容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1.5.1 哈锅材料研究所的发展历史
   1.5.2 哈锅压力容器材料的应用与研究
  1.6 哈锅压力容器检验技术
   1.6.1 大型石化容器制造检验技术
   1.6.2 核岛蒸汽发生器制造检验技术
   1.6.3 核电常规岛设备制造检验技术
   1.6.4 哈锅的无损检测技术
  1.7 哈锅压力容器标准化研究与发展
  1.8 哈锅压力容器发展其他事项介绍
   1.8.1 主要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1.8.2 哈锅承担课题情况
   1.8.3 对外合作情况
 第2章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发展史
  2.1 概况
  2.2 技术研发能力
  2.3 炼化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发展
   2.3.1 第一阶段(1953—1962年):起步阶段
   2.3.2 第二阶段(1963—1972年):“加氢”技术阶段
   2.3.3 第三阶段(1973—1982年):高压容器研发阶段
   2.3.4 第四阶段(1983—1992年):ASME“U”钢印容器制造阶段
   2.3.5 第五阶段(1993—2002年):容器制造重大发展阶段
   2.3.6 第六阶段(2003—2013年):容器制造井喷阶段
   2.3.7 第七阶段(2014—2018年):新长征阶段
  2.4 球形储罐发展
   2.4.1 简介
   2.4.2 球罐的分类及特点
   2.4.3 兰石重装球罐发展简介
  2.5 服务延伸及新技术应用
   2.5.1 EPC工程总承包
   2.5.2 移动工厂
   2.5.3 在沿海和新疆建分厂
  2.6 四大平台与四大转型
   2.6.1 平台一:能力布局——搭建“丝路”沿线产能平台
   2.6.2 平台二:科技研发——构筑创新驱动平台
   2.6.3 平台三:信息化管理——打造高效智能制造平台
   2.6.4 平台四:国企上市——托起强大资本运作平台
   2.6.5 转型一:由炼油化工向新能源装备制造转型
   2.6.6 转型二:由单纯制造向制造加服务转型
   2.6.7 转型三:由单一制造向工程总包转型
   2.6.8 转型四:由国内向国内加国际市场转型
  2.7 主要产品简介及业绩
   2.7.1 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
   2.7.2 加氢反应器
   2.7.3 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
   2.7.4 高压容器
   2.7.5 球罐
   2.7.6 煤化工、化工用压力容器
  2.8 装备制造能力
   2.8.1 焊接设备
   2.8.2 热处理设备
   2.8.3 冲压成形设备
   2.8.4 金属切削加工设备
   2.8.5 其他设备
  2.9 兰石重装大事记(1953年1月—2018年12月)
 第3章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发展史
  3.1 中国一重压力容器生产总体情况
  3.2 中国一重压力容器发展历史
   3.2.1 首台锻焊式热壁加氢反应器国产化
   3.2.2 国内首台现场组焊加氢反应器
   3.2.3 国内首台3Cr-1Mo-0.25V加氢反应器研发
   3.2.4 国内首台2.25Cr-1Mo-0.25V锻焊式加氢反应器研发
   3.2.5 国内首台锻焊式煤液化反应器的研发
   3.2.6 超大直径锻焊结构压力容器的研制
   3.2.7 压力容器产品多元化
   3.2.8 加氢反应器走出国门
   3.2.9 中国一重生产的重要压力容器
  3.3 中国一重压力容器用主体材料的开发
   3.3.1 2.25Cr-1Mo材料的研发
   3.3.2 3Cr-1Mo-0.25V材料的研发
   3.3.3 2.25Cr-1Mo-0.25V材料的研发
   3.3.4 加钒的改进型Cr-Mo钢与普通2.25Cr-1Mo钢的性能比较
  3.4 压力容器制造的工艺及装备
   3.4.1 冶炼
   3.4.2 锻造
   3.4.3 焊接
   3.4.4 现场组焊技术
   3.4.5 TOFD的广泛应用
  3.5 中国一重压力容器主要科技成果
   3.5.1 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研制
   3.5.2 3Cr-1Mo-0.25V加氢反应器的研制
   3.5.3 2.25Cr-1Mo-0.25V加氢反应器的研制
   3.5.4 煤液化反应器的研制
   3.5.5 千吨级反应器的制造
   3.5.6 其他科研成果
  3.6 标准修订情况
  3.7 中国一重压力容器的对外合作
   3.7.1 国内合作
   3.7.2 国际合作
  3.8 结语
 第4章 大连金州重型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发展史
  4.1 前言
  4.2 起步阶段(1956—1962年)
  4.3 发展阶段(1962—1978年)
  4.4 提高阶段(1978—1990年)
  4.5 改进、创新阶段(1990—2003年)
  4.6 更进一步的创新发展阶段(2003—2012年)
  4.7 加速发展、继续做强阶段(2012年至今)
 第5章 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发展史
  5.1 南化机发展基本情况
   5.1.1 企业名称、隶属关系、地点演变概况
   5.1.2 压力容器制造、设计制造资质情况
  5.2 南化机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
   5.2.1 艰辛起步
   5.2.2 获得新生——中国第一台高压容器诞生
   5.2.3 压力容器技术全面发展
   5.2.4 开启大型装置国产化之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5.2.5 发展进入新时期
   5.2.6 走进新时代
  5.3 南化机压力容器焊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
   5.3.1 典型压力容器材料焊接
   5.3.2 压力容器典型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
   5.3.3 热处理技术发展
  5.4 南化机压力容器制造装备发展的历程
   5.4.1 扎实的起步
   5.4.2 艰难的提升
   5.4.3 自我壮大
   5.4.4 跨越发展
  5.5 南化机压力容器国产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5.6 南化机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技术
   5.6.1 理化检验技术发展
   5.6.2 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5.6.3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技术
  5.7 南化机标准化研究与发展
  5.8 南化机压力容器发展其他事项介绍
   5.8.1 南化机获奖情况
   5.8.2 与国外工程公司合作项目
 第6章 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发展史(1987—2018年)
  6.1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发展基本情况
   6.1.1 二重装备名称、隶属关系演变以及生产能力情况
   6.1.2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情况
   6.1.3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工艺部门简介
  6.2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
   6.2.1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研制起步
   6.2.2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技术全面发展
  6.3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6.3.1 二重装备加V钢材料的研究
   6.3.2 二重装备1.25Cr-0.5Mo-Si钢材料的研究
   6.3.3 大型厚壁容器16Mn(HIC)钢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6.3.4 低温钢容器材料的研制
  6.4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技术改造和工艺装备的发展
   6.4.1 厂房技术改造
   6.4.2 制造及工艺装备能力
  6.5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检验技术发展
   6.5.1 二重装备理化检验技术发展
   6.5.2 二重装备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6.6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标准化研究与发展
   6.6.1 二重装备标准化研究与发展概况
   6.6.2 二重装备制修订的标准
  6.7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发展其他事项
   6.7.1 二重装备主要科技成果、专利及其获奖情况
   6.7.2 二重装备压力容器及核电产品研制承担课题情况
第九篇 压力容器安全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篇
第十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中国压力容器学会)历届理事长简介篇
封底

机工科技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