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磨削加工中测量与评价磨削力、磨削热、热变形、砂轮磨损和工件表面质量等磨削过程中涉及的物理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既包括了传统的方法,又涵盖了新的技术。区别于大部分磨削加工技术的书籍,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测量和评价方法使用的设备、装置、难点及其解决方法与技巧,以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实例进行讲解,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开展磨削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人员,尤其是刚开始从事磨削加工技术研究的初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封面
前言
第1章 磨削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在不同磨削方式下的形态
1.1 概述
1.2 磨粒的切削力
1.3 砂轮的磨削力
1.4 不同磨削方式下磨削力的产生机理
1.4.1 切入磨削方式
1.4.2 纵向磨削方式
1.4.3 缓进给磨削方式
1.4.4 角度磨削方式
1.4.5 正面磨削方式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磨削力的应变片测量技术及其技术难题的解决
2.1 概述
2.2 应变片法
2.2.1 中心式应变片法的原理
2.2.2 电桥电路的输出与干涉
2.2.3 应变片法的操作步骤
2.2.4 测量系统的构成与噪声数据处理方法
2.2.5 应变片位置的保护方法
2.3 磨削力的校准与数据处理
2.3.1 磨削力的校准方法
2.3.2 磨削力校准公式的确定
2.3.3 磨削力的数据处理
2.4 试验问题处理
2.4.1 振幅明显的数据
2.4.2 零点漂移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磨削力分布的先进测量技术
3.1 概述
3.2 磨削力分布的测量方法(预制沟槽测力分析法)
3.2.1 外圆纵向磨削
3.2.2 磨削力分布的计算方法
3.2.3 缓进给磨削
3.2.4 角度磨削
3.2.5 磨削力分布的压力传感器测量法[2,3]
3.3 其他的先进测量技术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热电偶埋入测温法中磨削温度的测量技术与技巧
4.1 概述
4.2 产生磨削温度的机理
4.2.1 磨削温度的产生机理与定义
4.2.2 磨削温度的影响
4.3 热电偶埋入测温法
4.3.1 磨削温度测量法的种类
4.3.2 热电偶的原理[1,2]
4.3.3 热电偶埋入测温法的使用技巧
4.3.4 磨削温度的测量系统
4.3.5 工件温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4.3.6 康铜线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检测
4.3.7 解析检测信号时需注意的问题
4.3.8 热电偶埋入测温法的噪声信号的解决方法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应用接触式表面温度计的磨削温度测量技术
5.1 概述
5.2 应用接触式表面温度计测量温度
5.2.1 接触式表面温度计的构造及其测量原理
5.2.2 接触式表面温度计测量精度的校准
5.2.3 制作要点与技术难点的解决
5.2.4 存在温度梯度时的温度测量
5.3 红外温度计与红外热像仪
5.3.1 红外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5.3.2 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工件热变形的相关测量技术
6.1 概述
6.2 热变形量的快速退刀测量方法[1,2]
6.2.1 热变形量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
6.2.2 工件圆周上的热变形量
6.2.3 磨削循环中的热变形量与尺寸精度
6.2.4 工件的热变形量与温度分布的关系
6.2.5 工件宽度方向上的热变形量和形状误差
6.2.6 内圆磨削中的热变形行为[5]
6.2.7 平面磨削中快速后退测量法的方案
6.3 在线预测测量方法[2]
6.3.1 测量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
6.3.2 加工参数的影响
6.3.3 在磨削加工现场的使用方法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接触传感技术
7.1 概述
7.2 为提高加工效率而检测加工开始位置的必要性
7.3 发现隐藏数据背后的真相
7.4 接触式传感器的构成和间隔检测方法
7.5 接触传感功能的发现
7.6 接触式传感器的信号特征
7.7 实用型接触式传感器开发指南
7.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表面轮廓和砂轮磨耗量的方法
8.1 概述
8.2 三维表面形状的测量方法
8.3 在圆柱面轮廓测量中母线的确定方法
8.4 砂轮磨耗量的测量
8.4.1 利用转印法的测量方法
8.4.2 用转印法测量砂轮磨耗量的技巧
8.4.3 非接触测量法
8.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章 砂轮架移动量、尺寸生成量以及残留余量的测量技术
9.1 概述
9.2 考虑热变形量的接触状态[1]
9.3 砂轮架移动量和砂轮磨耗量
9.3.1 砂轮架移动量的测量
9.3.2 砂轮磨耗量的测量
9.4 由轴的刚度导致的磨削残留余量
9.4.1 砂轮轴刚度和工件轴刚度的测量
9.4.2 系统刚度的确定
9.4.3 磨削残留余量的在线测量
9.5 实际尺寸生成量的测量技术
9.6 与热变形量有关的实际磨削现象[2,3]
9.6.1 砂轮和工件的热变形速度的变化规律
9.6.2 实际的砂轮架移动速度和尺寸生成速度
9.6.3 磨削区的磨削残留余量
9.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章 使用显微镜进行加工表面的观察与特性评价的技术
10.1 概述
10.2 各种显微镜的观察特点
10.3 利用转印法观察已加工表面
10.4 利用SEM进行的对已加工表面特性的定量评价法
10.5 已加工表面的特性与加工变质层的评价方法
10.5.1 通过光泽度评价
10.5.2 根据硬度评价
10.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章 砂轮表面观察技术和砂轮接触形态的解析技术
11.1 概述
11.2 使用转印法的砂轮表面观察技术
11.3 砂轮接触形态的评价技术
11.3.1 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砂轮表面形貌测量系统
11.3.2 确定同时作用切削刃数量的简单方法
1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磨削试验步骤与安全措施
12.1 概述
12.2 磨削试验的注意要点
12.2.1 磨削试验的基本顺序
12.2.2 砂轮的装卸
12.2.3 调整砂轮平衡
12.2.4 确定砂轮和工件接触开始处位置的方法
12.2.5 测量数据的分辨率
12.2.6 稳定的数据输出
12.3 事故案例
12.3.1 磨床前的操作
12.3.2 使用切断砂轮
12.3.3 平面磨削操作
12.3.4 平面磨削结束后
12.3.5 数控磨床的操作
12.3.6 变频器的连接
12.3.7 工作台与砂轮头架的自动进给
12.4 小结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