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教材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尺寸链基础、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以及计算机在公差与检测中的应用举例等。本书的读者主要针对在校机械专业的本科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相近专业短学时使用,在内容上进行删减即可。
封面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导读
 第一节  互换性
  一、互换性及其意义
  二、互换性的分类
 第二节  公差与检测
 第三节  标准化
  一、标准
  二、标准化
  三、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标准
 小结
 习题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导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一、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二、量块
  三、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四、角度量块
 第三节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二、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三、测量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  测量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三、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
 第五节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一、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
  二、测量列中系统误差的处理
  三、测量列中粗大误差的处理
  四、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尺寸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导读
 第一节  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二、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第二节  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一、标准公差系列
  二、基本偏差系列
  三、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四、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第三节  尺寸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一、配合制的选择
  二、公差等级的选择
  三、配合种类的选择
  四、选择实例
  五、极限与配合标注举例
 第四节  尺寸的检测
  一、概述
  二、验收极限与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三、尺寸的测量方法
 小结
 习题
第四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导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几何要素
  二、几何公差的特征、符号和标注
  三、几何公差带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
  三、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第三节  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与误差
  一、方向公差与公差带
  二、位置公差与公差带
  三、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四、方向、位置误差评定与基准
 第四节  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公差原则
  一、有关术语及定义
  二、独立原则
  三、相关要求
 第五节  几何公差的选择
  一、几何公差特征的选择
  二、几何公差值(或公差等级)的选择
  三、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选择
  四、未注几何公差的规定
  五、几何公差选择标注举例
 第六节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一、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二、测量坐标原则
  三、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四、测量跳动原则
  五、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小结
 习题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导读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一、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
  二、中线
  三、评定参数
  四、评定参数的数值规定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一、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二、极限值判断规则
  三、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注法
  四、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五、简化标注方法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一、评定参数的选择
  二、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三、选择实例
 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一、比较法
  二、光切法
  三、针触法
  四、干涉法
 小结
 习题
第六章  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
 导读
 第一节  圆锥与圆锥配合
  一、圆锥与圆锥配合的基本参数
  二、锥度与圆锥角系列
  三、圆锥配合的种类
  四、圆锥配合的形成方法
  五、圆锥配合的基本要求
  六、圆锥配合的误差分析
 第二节  圆锥公差及其应用
  一、圆锥公差项目
  二、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
  三、圆锥公差的标注
  四、圆锥公差的选用
 第三节  角度与角度公差
  一、基本概念
  二、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
  三、角度公差
 第四节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
 第五节  角度和锥度的检测
  一、相对检测法
  二、绝对测量法
  三、间接测量法
 小结
 习题
第七章  尺寸链基础
 导读
 第一节  概述
  一、尺寸链的含义及其特性
  二、尺寸链的组成
  三、尺寸链的分类
 第二节  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
  一、确定封闭环
  二、查找组成环
  三、画尺寸链线图
  四、分析计算尺寸链的任务和方法
 第三节  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一、基本公式
  二、校核计算
  三、设计计算
 第四节  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
  一、基本公式
  二、校核计算
  三、设计计算
 第五节  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一、分组互换法
  二、修配法
  三、调整法
 小结
 习题
第八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导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量规设计原则
  一、泰勒原则
  二、量规公差带
 第三节  工作量规设计
  一、量规的结构形式
  二、量规的技术要求
  三、量规设计举例
 小结
 习题
第九章  常用结合件公差与检测
 导读
 第一节  单键公差与检测
  一、平键联接
  二、平键联接公差配合的选用与标注
  三、平键键槽的检测
 第二节  花键公差与检测
  一、矩形花键联接
  二、矩形花键联接公差配合的选用与标注
  三、矩形花键的检测
 第三节  普通螺纹联接公差与检测
  一、普通螺纹的几何参数及其对互换性的影响
  二、普通螺纹联接的极限与配合
  三、螺纹的检测
 第四节  滚动轴承的极限与配合
  一、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应用
  二、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
 小结
 习题
第十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与检测
 导读
 第一节  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影响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因素
  一、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因素
  二、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因素
  三、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评定参数与检测
  一、齿轮轮齿同侧齿面偏差与检测
  二、齿轮径向综合偏差与检测
  三、齿轮径向跳动与检测
 第四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一、精度等级
  二、偏差的计算公式及允许值
  三、齿轮精度等级的确定
  四、齿轮检验项目的确定
  五、齿轮精度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五节  齿轮坯的精度与齿面粗糙度
  一、基准轴线与工作轴线的关系
  二、基准轴线的确定
  三、齿轮坯精度的确定
  四、轮齿齿面及其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第六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精度
  一、中心距偏差
  二、轴线平行度偏差
  三、轮齿接触斑点
  四、最小法向侧隙和齿厚极限偏差的确定
 第七节  齿轮精度设计示例
 第八节  新旧国家标准对照
 小结
 习题
第十一章  计算机在本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导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直线度误差的计算机处理
  一、程序设计思想
  二、程序框图
  三、界面布置
  四、程序清单
 第三节  光滑极限量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二、程序框图
  三、部分程序清单
  四、程序运行举例
 小结
 习题
附录  新旧国家标准对照表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京icp备14043556号-1 (署)网出证(京)字第214号 Copyright (C) 2001 CmpBook. All Rights Reserved